俗语“纵有麒麟子,难敌化骨龙”,究竟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哈喽,终于等到您,还好我没放弃!您终于来了!这里有您最想知道的!这里有您最想不到的!这里有您在别的地方看不到的!总之,您来对地方了~那么下面就让我带您一起看看下面的文章!

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重视子女教育的家族,往往是非常看重家风,祖上也会留下一些家训,以此来约束子孙的言行举止,帮助子孙后代提高修养。每个家族所制定的家训,都是各不相同的,但大多离不开孝顺父母,敬重长辈、遵守国法家规、行为举止要合乎礼仪这几类。

流传至今的《颜氏家训》、《曾国藩家训》,这两本书涵盖了以上所提及的全部内容,对后世仍起到启发作用,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因而深受人们的喜欢。看到这里很多人会感到好奇,名门望族依靠家训来约束子女,那普通老百姓教育孩子时,所依仗的是什么东西呢?

受生活环境的制约,古代老百姓的文化水平有限,他们不能架构成体系的家规,他们只能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成一些通俗易懂的短语,并将它们教授给下一代。“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都是人们用来劝诫子女,要好好读书的俗语。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句俗语,它就是:“纵有麒麟子,难敌化骨龙”,这句俗语中的字大家都认识,可是对它的含义却一知半解,那么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都知道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兽,是祥瑞的象征。在民间风俗中,人们为了讨个吉利,为了表达对别人喜得贵子的祝贺,便会将别人家刚刚出生的孩子,将它称之为 “麒麟子”。

但这种说法只能别人来说,若是你自己来说,就会像关羽的那句“虎女不嫁犬子”,让别人心生不快了。

人们会将别人家的孩子称作“麒麟子”,这是因为古人将麒麟视为仁兽。据《春秋》记载,鲁哀公在位期间,有一诸侯在狩猎时捕获一只麒麟,至圣先师孔子听闻此事。竟然不禁流下了眼泪,为仁兽的遭遇悲叹,也对这个时代的一些行为感到怀疑,比如他们推行自己所崇尚的仁义礼智信,但是做出的事情却并不符合。

连圣人都为麒麟落泪,可见其地位的不凡,岁偶一人们才会将“麒麟子”,视作一种美好的称谓,并希望通过此称谓,来表达自己对新生儿的期望与祝福,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能够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君子。但孩子能否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栋梁之材,光靠祝福是没有用的,决定他们成长轨迹的是教育。

若是家长对孩子疏于管教,甚至是对他们放任不管的话,那么他们很难出人头地。即使他们拥有过人的天资,若是没有人愿意为其指点迷津,他们便很容易迷失方向,让自己的才华被埋没。希望各位父母能够明白,璞玉只有经过精雕细琢之后,才能成为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这也是老祖宗给为人父母者的忠告。

与包含美好祝福的“麒麟子”不同,纵有麒麟子,难敌化骨龙,这句俗语中的“化骨龙”含有贬义。所谓“化骨龙”指的就是饕餮,它是龙的儿子而且生性凶残贪婪,所以人们经常用“化骨龙”,来指代那些没有品行,且懒惰无能的子孙。被称为“化骨龙”的人,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明明有手有脚却不愿意通过工作,来为家族创造任何价值,而是赖在家中靠父母养活。

纵是家中有着金山银山,也抵不过他们花钱的速度,再兴盛的家族总有一天,也要败在这些不肖子孙手中。于是古人便总结出了这么一句俗语,来警示后人要注重对子女的教育。所谓“抚育子女”,不仅仅是将孩子养大,而是要让他们成才,若是生而不养或者养而不教,那么孩子便不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麒麟儿”,只会成为被人们看不起的“化骨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