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庄稼
作者:刘东伟
▼
【赏析】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刻意描绘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他勤劳朴实,爱惜劳动成果,又不乏幽默;结构精巧,自春而夏、从晨至昏,顺序井然;语言优美生动而真情凝聚。可以说在这位父亲身上浓缩了中国农民的传统美德。作者对于父亲的独特诠释,清新脱俗如一幅水墨画,流光溢彩似一首诗,渗透着美与爱,引领读者也走进父亲的心中。——《燕赵晚报》
父亲说,他喜欢泥土,喜欢泥土那独特的潮湿的气息。田野里的父亲,像是一把犁头。他弓下腰,一头扎进泥土里,不停地亲吻着大地。
当父亲直起腰来时,庄稼便绿了。
父亲扛着锄头,开始在田埂上游走,父亲的脚步很轻,生怕一不小心踩疼了哪根禾苗。
每天凌晨,父亲起床后,去柴房里挑了担子,把缸里挑满了水,这才取下墙上那把锄头。父亲把锄头横在地上,说,老伙计,该磨光了。说着,父亲拿起石头,先往锄刃上喷一口水,然后一下一下地打磨着。往往这时候,窝里那只花公鸡才钻出来,跳上院墙,引颈高歌。父亲便笑骂一句,懒东西,小心哪天把你当成下酒菜。说完,父亲站了起来,锄把一伸,便挑开了天空的薄纱。父亲扛着锄头去了田里,一路上,黎明落在父亲身后的锄刃上,泛着水银似的光芒。
来到田间,父亲极目远眺一眼,往掌心里吐一口唾沫,然后弓下身子,开始锄草。
当父亲再直起腰来时,秋天便到了。
等金黄的秋天变得越来越厚实,摸一把都是沉甸甸的时候,父亲开始放下锄头,拿起铁镐,把大片大片的玉米秸放倒在身后。
这时,如果赶上周末,我总会回到乡下,帮父亲收秋。有一次,我赶回家里,见父亲不在,而且,柴房里也没有父亲的竹筐和铁镐,我知道父亲一定去收秋了。于是,我便赶到田里。远远的,我看见父亲弓着腰,一手抓住一株玉米秸,一手抡起铁镐,半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玉米秸便脱离了大地,躺在父亲的身后。父亲每向前一步,身后的田野便空阔了许多。我走到父亲身边,看到他油亮的脸上挂着细细的汗珠,便说,爸,你歇会儿,我来。我接过镐把来,可是刚镐了几下,父亲便拦住我说,镐得再深一些,别伤了玉米的根须。说这话时,父亲一脸的爱惜之色,仿佛把玉米秸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我知道,父亲不只是我的父亲,也是庄稼的父亲。
当我进城工作后,父亲的感情缺少了某种寄托,因此,他常常坐在树阴下,默默地望着眼前那大片的庄稼。父亲的眼神饱含着深情,仿佛每一次的风吹草动,都牵动着他的心弦。遇到旱涝季节,父亲的眼神是忧郁的,当一株幼苗被夜风吹折,父亲的眼神是忧伤的。
等玉米秸铺满田野,父亲开始一株株地掰着玉米。掰下的玉米堆在一起,像是一座小山,它们纷纷露出灿烂的脸,朝父亲咧着嘴笑。
到了傍晚,父亲帮我把掰下来的玉米装在机动车上,然后又把散落的玉米拾进竹筐里,往肩上一挎。
就这样,父亲把秋天背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