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害】2017最新最全的大豆的病害!(推荐收藏转发)

大豆要想获得高产,主要是要解决好“种、水、肥、光”四个方面的问题。“深窄密”栽培技术就是依据这一原理而形成的一种综合高产技术配套的栽培模式。它是以选择矮秆品种为突破口,以气吸式播种机与通用机为载体,结合“深”(即深松、深施肥与分层施肥)、“窄”(即窄行)、“密”(即增加种植密度)的综合高产配套技术,是一项以大型播种机为载体的栽培技术。

“种”即品种,就是要选择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品种,同时要了解品种对实现高产所需要的外界条件要求。

“水”即水分,就是对大豆生产的水分供应。在旱作(无灌溉)条件下,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调节水分:一是改善土壤条件,通过耕作技术比如深松技术来增加土壤的库容;二是采取一些保墒技术,比如减少机械进田的少耕技术。

“肥”是根据大豆需肥与栽培特点,合理确定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方式等。大豆对营养的最大吸收期是花荚期,因此要解决好大豆在花荚期的需肥问题,生产上可通过深施肥与增施叶面肥来解决。

“光”即对光能的利用。据测算,大豆亩产225公斤的光能利用率仅为0.85%,若能将其提高到3%,那么大豆的产量可提高到794公斤/亩。生产上光能利用率的高低,主要体现在群体密度上,通过缩小行距、扩大株距可增大群体密度,提高光能利用率。

大豆“深窄密”栽培模式的主要技术包括:

1.选择适宜的矮秆、半矮秆型的抗倒伏品种,并且所选的品种熟期不宜过早;

2.土壤耕层要有深松的耕作基础,需要达到耕层深厚、地表平整、土壤细碎的良好耕作条件;

3.最佳的种植密度可依据品种、土壤、行距等情况而定,一般为3万~3.3万株/亩,肥力较高地块播种量可降低10%左右,肥力较差地块播种量要增加10%左右;

4.合理施肥,首先要增施农家肥,施用化肥时要氮肥、磷肥、钾肥科学搭配,农家肥和化肥要做到深施、分层施,同时结合生育后期喷施叶面肥。此外,种植方式条件较好的可采用机械平播方式(行距为30~35厘米)或双条精量点播(平均行距为15~17.5厘米),低洼地区适宜采取宽台(大垄)的“深窄密”栽培模式。

大豆花叶病 大豆花叶病的病原是病毒,目前尚无特效药剂。该病防治的关键是控制蚜虫的发生、传播及危害,达到“切断毒源,治虫控病”。在蚜虫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防治,将其控制在盛发初期。

1.农业防治:

①推广抗(耐)病品种;

②播种前对种子严格精选,剔除褐斑粒;

③建立无(低)毒种子繁殖体系和健康种子田。种子田要选用健康种子,在蚜虫发生前结合铲地清除病苗,种子田与毒源隔离100米以上,以防止病源传播;

④避免晚播,使易感病期避开蚜虫高峰;

⑤大豆田出现蚜虫时要及时防治。可采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5%啶虫脒乳油;

⑥清理农田周边杂草。

2.物理或生物防治:可在田间放置银灰塑料薄膜驱蚜。田间应尽量减少化学药剂施用量和次数,保护草蛉、瓢虫和食蚜蝇等蚜虫天敌。

3.化学防治:在病毒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治。在7~8月份,还可结合治蚜喷施防治病毒病的药剂。

4.常用药剂:2%菌克毒克水剂、20%病毒A可湿性粉剂等。

5.适用范围:所有大豆产区。

6.注意事项:喷雾要做到均匀,无漏喷,连续施药2次,每次间隔7天~10天;要统一行动,进行集中、连片防治。药剂要交替使用,以防蚜虫抗药性的产生。

大豆锈病 以选用抗(耐)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结合农业措施,实行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耐)病品种;

②在发病严重的地区,可改秋播大豆为春播,避开适宜发病的气候条件;

③合理轮作和间作,清沟排涝,降低田间湿度;

④中耕除草,改变田间小气候;

⑤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⑥秋大豆地区不种田埂豆,可减少病菌数量。

2.化学防治:做好预测预报,重病年适期喷药。

3.常用药剂:粉锈灵、百菌清、邻酰胺、苯来特、嗪胺灵、代森猛锌等。

4.适用范围:大豆锈病发生区。

5.注意事项:施药时按要求兑水,均匀喷雾于叶部。防治要及时,尤其当雨日多、田间湿度大时,要及时控制病害发展。

1.大豆根腐病: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并造成危害,减产幅度在25---75%或更多。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主要症状是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不同程度扩散至下部侧枝,使病茎髓部变褐,叶柄基部缢缩,叶片下垂,但不脱落。药剂防治主要应用58%瑞毒霉锰锌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用量均为种子量0.3—0.4%拌种。

2.大豆菌核病:大豆菌核病主要浸染茎杆,7月下旬开始发病,浸染初期茎杆上有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后变黑色颗粒(菌核)。纵剖病株茎杆,可见黑色园柱形老鼠屎样的菌核,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药剂防治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核菌净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

3.大豆灰斑病:又称斑点病,一般在6月上中旬叶上开始发病,7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豆荚从嫩荚期开始发病,鼓粒期为发病盛期,7—8月份遇高温多雨年份发病重。主要危害叶片,严重发病时几乎所有叶片长满病斑,造成叶片过早脱落,受害减产20---30%,同时百粒重下降,品质降低。药剂防治:除在播种时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外,在大豆花荚期,每公顷用40%多菌灵胶悬剂1.5公斤,兑水450公斤喷雾。

根腐病、菌核病和灰斑病是大豆上的主要病害,应及早采取措施防治。

根腐病大豆整个生育期均会发病。病初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扩散至下部侧枝,病茎髓部变褐色,叶柄基部缢缩,叶片下垂。用种子重量0.3%~0.4%的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或克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能预防根腐病发生。

菌核病7月下旬开始发病,病初茎秆上出现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着生白色絮状物和白色颗粒,最后白色颗粒变成黑色,纵剖病茎可见黑色菌核。防治该病,可在发病初期选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灰斑病6月上中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7—8月遇高温多雨天气发病重。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叶片上布满病斑,过早脱落。大豆生长期发病,可以每亩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加水30公斤喷雾防治。大豆播前用种子重量0.3%的7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能预防灰斑病发生。

大豆植株直立,有分枝,高度从几厘米到2米以上。自花授粉,花白色或微带紫色。种子为黄、绿、褐、黑或双色,每个荚果内含1至4粒种子。大豆在各类土壤中均可栽培,但在温暖、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旺盛。晚霜过后播种,9、10月成熟。一般要等大豆落叶后种子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进行收割,以便贮藏。下面由中国饲料原料信息网为大家解析大豆的大豆常见病害及防治。

合理轮作换茬

严禁重茬与迎茬。对土传病害(大豆根腐病)和以病残体越冬为主的病害(灰斑病、褐纹病、细菌斑点病等),以及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大豆根潜蝇、二条叶甲、蓟马等),通过3年轮作即可减轻危害。当前推广的麦-麦-豆,麦-豆-杂,麦-杂-豆,以及麦-麦-豆-杂,麦-豆-麦-杂,玉-玉-豆等轮作体系可达到减轻病虫害发生的作用。对发生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地区,至少应实行5年以上轮作方可减轻病情。

清除病残体

大豆收割后应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并及早翻地,将病残体深埋地下,以加速病原菌消亡,减轻病情。对越冬于土壤中的害虫,通过耕翻将害虫翻到土表,经过耙、压、耢地、机械损伤,加之日晒、风吹、雨淋、天敌食取,可大大增加害虫的死亡率,有效减缓第二年害虫的发生与危害。

选用抗病虫品种

结合本地区自然条件及病虫害种类,选用高产抗病虫品种。要从无病区地块或无病株及虫粒率低的地块留种。

外地调种时,首先要掌握产地的病虫害情况,严格检验有无检疫对象,凡是种子中混杂有菟丝子、野燕麦、菌核等严禁调用或调出作种,尽可能避免从孢囊线虫病较重地区引调种子。

加强栽培管理

播种期过早或播种过深均可加重根腐病发生。一般表土0~5厘米土温基本稳定在6~8℃时即可播种,注意墒情,湿度大时,应晚播而不能顶湿强播。播种深度一般掌握在4~5厘米,如应用播后苗前除草剂时,可适当调整播种深度,因过浅时,易造成药害,但又不能过深。

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化肥,N、P、K配比要适当,避免单纯过多施用N肥,防止贪青徒长、倒伏及晚熟,以提高大豆抗病虫能力,使大豆整个生育期间均能健壮发育。

进行至少两次中耕,大豆根腐病重的地块根据苗情及早进行,改善土壤通透性,地温提高,促进新生根大量形成。对连作大豆地,一定要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中耕培土一次,可以堵塞食心虫羽化,使成虫不能出土或减少出土量或机械杀伤大量的幼虫、蛹、成虫,减轻虫食率。每次中耕前要全面掌握豆田草情、病情、虫情,用以确定配装复式作业。

根据大豆生育期间的实际情况,可采取较灵活的辅助措施,如遇连雨年份就要加强排涝、注意草情,后期出现大草尚需人工除去。

苗期

药剂拌种可推迟病、虫害的侵染危害,苗期保主根、保幼苗。对大豆根腐病发生较重地区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2),用药量为种子重的0.5%。对大豆根潜蝇发生较重地区可选用40%乐果或氧化乐果乳油或35%甲诺硫环磷或35%乙基硫环磷乳油,按种子重0.5%播前3~6天内湿拌种。对大豆孢囊线虫病发生重的地区可暂用35%乙基硫环磷或甲基硫环磷乳油,按种子重的0.5%播前3~6天拌种,虽然杀虫率不明显,但对稳产有明显作用。对二条叶甲发生重地区可采用40%乐果乳油,按种子重的0.5%拌种,拌种3~5天内即应播种,以免影响幼苗。

当田间蚜虫、蓟马等害虫发生达到防治指标时,每公顷可用40%乐果或40%氧化乐果乳油750~1500毫升对水喷雾;防治二条叶甲、圆跳虫、黑绒金龟壳甲等害虫每公顷可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450~750毫升对水喷雾;防治地老虎可制成毒饵诱杀,将90%晶体敌百虫50克用5千克热水溶解,再与炒香饼粉混拌均匀,傍晚用机械或人工撒于豆田垄沟内,公顷豆饼毒饵22.5~37.5千克 。

中期

主要防治对象为蚜虫、蓟马、红蜘蛛等刺吸式口器害虫;苜蓿夜蛾、火焰夜蛾、草地螟以及灯蛾、毒蛾类幼虫;灰斑病、褐纹病、霜霉病以及菟丝子。防治蚜虫、蓟马、红蜘蛛等害虫所用药剂与苗期相同。防治苜蓿夜蛾、火焰夜蛾、毒饵类幼虫,每公顷用90%敌百虫或80%敌百虫乳油750~1125毫升对水喷雾。防治大豆灰斑病,每公顷可用80%乙蒜素兑水喷雾。田间发现有菟丝子,可用48%地乐胺乳油150~200倍液喷雾,并注意清除。

后期

主要防治对象有灰斑病、褐纹病、大豆食心虫等。防治大豆灰斑病、褐纹病,每公顷可用40%灭病威胶悬剂 150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公顷用商品量1800克,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公顷用商品量1800克,对水喷雾。防治大豆食心虫,根据测报,准确防治,一般在成虫发生盛期及幼虫孵化盛期之前施药为宜,每公顷可用2.4%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600毫升对水喷雾。     

  大豆常见病害:

①真菌病:有为害暗叶部的斑枯病、灰斑病、霜霉病和锈病等,其中霜霉病遍及各地;为害根、茎的有疫腐病、菌核病和炭疽病。疫腐病以抗病育种;其它靠轮作法防治。为害子粒的有紫斑病和黑点病,药剂拌种防治。

②细菌病:有斑点病和斑疹病,有的可用抗病育种防治。

③病毒病: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淮平原以花叶病毒流行广、为害重。采用无病毒种子、消灭媒介昆虫及抗病育种防治。

④大豆孢囊线虫病、根结线虫病:采用合理轮作和抗病育种防治。主要虫害有食心虫、草地螟、豆荚螟、豆秆蝇、豆秆黑潜蝇、红蜘蛛和蚜虫等,以药剂防治为主。菟丝子在黄淮平原为害甚烈,采用清选种子、生物防治和轮作防治。

  大豆病虫防治措施

  一、大豆霜霉病防治: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精选种子,汰除病粒,实行2-3年轮作。

  (2)药剂防治。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田间发病时可用乙磷铝300溶液或甲霜灵800倍液喷洒,每667平方米用药液40千克左右。

  二、大豆紫斑病防治:

  1、加强田间管理:开好排水沟系,防止雨后积水引发病害。

  2、化学防治:在叶发病初期和开花结荚期喷药,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

  三、大豆菌核病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50%速克灵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也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用药液量600kg/hm2,可降低发病率。

大豆病害(soybean diseases)已发现的病害有30余种,其中真菌性病害最多,病毒类主要是大豆花叶病毒,线虫病主要为孢囊线虫和根结线虫。大豆锈病、炭疽病、细菌性斑疹病等,在南方发生较重。北方春大豆区霜霉病、灰斑病、细菌性斑点病、孢囊线虫病发生普遍。大豆病毒病在各大豆栽培区都有发生。为害大豆粒荚为主的有:紫斑病Cercospora kikuchii、轮纹病Ascochyta glycines、赤霉病Fusarium avenacearum(Fusarium roseum、Fusarium semitectum)、荚枯病Macrophoma mame、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ycines、黑痘病Sphaceloma glycines。叶部病害主要有:霜霉病Peronospora manshurica、灰斑病Cercospora sojina、褐纹病Septoria glycines、黑斑病Alternaria brassicae var.phaseoli Alternaria fasciculata Alernaria tenuissima、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zi、白粉病Erysiphe polygoni、细菌性斑点病Pseudomonas glycinea、细菌性斑疹病Xanthomonas phaseoli var. sojense、大豆花叶病Soybean mosaic virus(SMV)等。茎秆部病害有: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黑点病Phomopsis sojac(Diaporthe phaseolorum)、纹枯病Pellicularia sasakii。根部病害有: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猝倒病Pythium debaryanum、枯萎病Fusarium bulbigenum (F.oxysporum)。还有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主要发生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等省(自治区)。根疫病Phytophthora magasperma var.sojae是美国的主要病害,中国尚未发现。是检疫对象。大豆病害的防治以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药剂防治:在30余种大豆病害中,由种子带菌为初次侵染源的占60%左右,药剂拌种能减少病害的侵染源,而且对苗期病害也有防治效果。如福美双0.3%拌种,可防治大豆霜霉病和灰斑病。叶部病害如霜霉病、灰斑病,根部病害如孢囊线虫病等,均可用药剂进行有效防治;农业措施防治,采取合理轮作,如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实行大豆与禾谷类作物或非寄生作物3-5年轮作,减少虫源。 种前通过选种,建立无病种子田,对防治霜霉病、紫斑病、灰斑病,大豆花叶病毒效果较好。中耕除草,排除田间积水,能减轻大豆觖病和根部病害的发生。增施有机肥,适时灌水,可减轻孢囊线虫病的为害。清除田间杂草,亦可减少大豆花叶病毒等病害。

一、大豆病害  

 (一)、大豆灰霉病:   

大豆灰斑病是常发性病害,是由大豆尾孢菌真菌侵染而发病。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一般地块减产10—15%,危害严重的地块减产可达30%以上。灰斑病主要危害大豆叶片,病斑开始呈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展为圆形,边缘褐色,中部灰色或灰褐色,直径1—5毫米,有时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气候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发斑严重时叶片上布满斑点,相互合并使叶片干枯。   田间防治方法主要是叶片发病后及时打药防治。最佳防治时期是大豆开花结荚期。效果较好的防治农药有:1、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亩用量100克;2、40%多菌灵胶悬剂,亩用量100克;3、80%多菌灵超微粉,亩用量50—60克;4、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亩用量80—100克。5 40%灭病威胶悬剂,亩用量100ml。喷药时间要选在晴天上午6—10时,下午3—7时,喷后遇雨要重喷。   

(二)、大豆细菌性斑点病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是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大豆细菌疫病假单胞菌)侵染而致,属病原细菌。主要为害幼苗、叶片、叶柄、茎及豆荚。幼苗染病,子叶生半圆形或近圆形褐色斑。叶片染病,初生褪绿不规则形小斑点,水渍状,扩大后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大小约3-4mm,病斑中间深褐色至黑褐色,外围具一圈窄的褪绿晕环,病斑融合后成枯死斑块。茎部染病,初呈暗褐色水渍状长条形,扩展后为不规则状,稍凹陷。荚和豆粒染病,生暗褐色条斑。病菌借风雨传播蔓延,多雨及暴风雨后,叶面伤口多,利于该病发生。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1:1:200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悬浮液400倍液,视病情防治1次或2次。   

(三)、大豆霜霉病   

大豆霜霉病是由东北大霜霉菌真菌侵染而发病。大豆霜霉病危害幼苗、叶片和子粒。当第一片真叶展开后,沿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成株叶片表面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清晰的黄绿色星点,后变褐色,叶背生灰白色霉层。病粒表面黏附灰白色的菌丝层,内含大量的病菌卵孢子。病菌以卵孢子在种子上和病叶里越冬,成为来年初侵染菌源。每年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8月是发病盛期,多雨年份常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开展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70%代森锰锌或代森锌7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600倍液或80%大生—M45 8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进行喷雾。上述药剂应注意交替使用,以减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