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旭晨|| 忻县"六大富商”的兴衰

汲取文史智慧  引以鉴古知今

忻商是晋商的一支重要力量,自明末清初以来,忻商艰苦创业,诚信经营,纵横捭阖,通达四海,其经商时间之长,经营范围之广,买卖策略之精明,经济效益之可观,为人称道。

凡有鸡鸣狗叫的地方,就有忻州买卖人。据1935年版《山西大观》统计,忻县20万人口中,从商者高达4万人。忻商用聪明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团结协作,把握商机,贩运奇缺,优势互补。在忻商崛起和发展的进程中,忻商在立足本地经商兴市的基础上,很多人走西口、闯北路,从提篮小买到创办商号、品牌,涌现出了一大批经商旺族、名商、儒商,为推动本地经济和域外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郜家:农商结合广聚财

出忻县城,往东南行约7公里,绿树丛中双堡村近在眼前,再往南走数百米,便来到郜氏家族的聚居地一一南堡子。过堡门,入堡子,有一座老宅院,占地4000平方米,有7个大院、4个小院,厅房百余间,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这些华丽的建筑,是郜氏十世郜怀琦兄弟三人及后代人出巨资建造,从中可以看出当年的繁荣之象。

明洪武二年,郜氏始祖从朔州马邑迁来忻州定居,一贫如洗,以农耕为业。到其十世,郜怀琦、郜怀瑄、郜怀琛三兄弟以挑担走村串户卖布为生。他们不甘于贫困,到内蒙古萨尔沁一带,见此地河渠交错,土地肥沃,便赊购了几斗黄芥籽,借了几匹马,用跑马撒籽的办法,在河岸种植了大量的黄芥。因这一年大旱,其它地方几乎没有收成,而他们却引水灌溉,偏得丰收,因此发财。随即在归化城开设了陆陈行,又购买了大量土地,三人共同经营,实现了农商两旺。

意想不到的丰收,改变了整个郜家的命运。到十一世时已发财百万。清道光十三年,忻州知州李培谦倡议修文庙时,郜家捐银1000两,位居榜首,名声大噪。到清末民初郜辅周时,财产及资本有百万之多。郜家在内蒙古及忻县拥有商号50余家,有30多名佃户在村里耕种土地。在忻县城开有商号9处,钱庄4处,布庄3处,兴盛一时。1937年忻口战役后,日寇侵占忻县城,大部分商号逐渐倒闭。

王家:贸易通达大中国

清朝初期,东王村的王荣迁到樊家野场村,王家的发迹是从其次子王绂开始的。据传,王绂是从卖花发家的,他所卖的花不是盆栽的草木花,而是蒙古族用以装饰的工艺花。王绂生有五子,其四子少亡,分四门,王朋山是长门后代,王四毛是三门后代,两人都继承广大了父辈的经商基业。其活动范围曲内外蒙古发展到张家口、北京、天津一带及新疆天山南北路。王家不仅经商,而且在家乡拥有土地六百余亩,雇佣了很多人耕种。在忻县富商中,仅次于郜家,名列第二。

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王家商业已具相当规模。王朋山在忻州开设义生恒账庄、义兴恒账庄、泰和昌钱庄、义盛恒布店,王焕在忻县的商号有公益昌、永盛昌、天裕昌,在方山、太谷、正定、张家口、丰镇、包头、归化、天津等地都设有商号。

王朋山的商号以天申恒最大,总柜设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在京、津、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奇台、伊犁、库车、阿勒泰、吐鲁番、鄯善都有分号,经营的物资有皮毛、绸布、药材、烟、茶、京广杂货筹,三年一结账,一股能开1500两银子。

王焕的商号以义成昌最大,总柜也设在归绥,在包头、天津、北京、汉口以及迪化、和田、哈密等地设有支庄,它的资金和从业人员比天申恒更大,一股分红最多时开过五六千两白银,还养着200多头骆驼,东来西往运送货物。

1933年,义成昌的商队在从新疆途经甘肃途中,遭到土匪袭击抢劫,损失惨重,欠下祁县乔家20万白洋,从此一蹶不振。1940年,笔者父亲曾在城内北祖寺巷王记宏利兴杂货店住地方,此时已是难以为继、徒有虚名了。

张家:声势显赫富一方

张家经商的代表性人物是东楼的张洪钧,是光绪年代人。在村里,他有土地1200亩,庭院16处,多在东西两堡。在山东、山西、河北、内蒙古、甘肃设有主要商号26座,各有支号3至5座,合计大小商号80座,从业人员最多吋达到800多人。每年收入以白银计算,约在3万两。

华北五省"聚"字商号,商行都知道,财东是忻县东楼村的张洪钧,商号多,人员杂,欲聚人,必聚心。每年正月,各店开业培训,规章制度人人知晓,诚信经营,童叟无欺。英军入侵,社会动乱,但正定布庄的林汉成舍身守店,分毫未损。财东赏股5厘,总计一万两千两,林从店中伙夫一跃成为富户。林去世后的周年头上,财东送一匾,上书"光前裕后"。

张家最兴盛时期是张洪钧到其子官文、仁文时期,在忻县、归化、包头增设了杂货店。清末民初,张家经营的商铺有20余家。日军侵占忻县后,其商铺大多倒闭,到抗战胜利后阎锡山推行"兵农合一"政策,张家店铺彻底关门。

陈家:由镇及城闯塞北

陈氏始祖从明代由洪洞迁至嘉禾村,已数百年。到第四代维忠时,陈家开始涉入商界,亦农亦商。到第八代陈诚斋(即陈敬棠高祖)时,陈家家业尤盛。到十二代陈天宝时,其商业又有了新的发展。陈家在奇村开设了当铺、钱庄,方圆百里,影响很大。

同治年间,陈家将商号从奇村扩展到忻县城、内蒙古等地。在忻县城开设复合源、复顺源钱庄、布庄、估衣店、油房、皮革、杂货等多家商号。还在包头、萨县、丰镇、山东等地开设店铺,盛极一时。陈家二门的陈吉昌在内蒙古的经营门庭若市,享誉塞北。

到清代后期,陈家商业已开始走下坡路。民国后,军阀混战,土匪横行,陈家的商业更加萧条。日军入侵后,大多数商号倒闭歇业,只有极个别商号支撑到解放前夕。

石家:贸易通达大西北

段庄石氏从明代从马邑县圪针沟迁来,到四世祖石琳时一改面貌,渐入佳境。石琳刻苦读书,中举,被神宗下诏封为奉直大夫、谏议大夫等职,从此发迹起家,列于富户之列、殷实之行。到清光绪年间,段家成了忻县有名的大地主。到石洪时,继承祖先产业并有发展。

石洪在忻县设有允怀公、允溪源、允顺和等账庄和布庄。在包头、归化及新疆有分店和货铺,并在阿勒泰、库车、鄯善、伊犁分设支店。这些商号均在西路经营西北土特产,盈利颇丰。如允顺和三年一股分红3000两。

石洪去世后,其子清贤、仰贤继承父业,继续经办商业。到1933年,因新疆战乱,商铺亏损,先后倒闭。内陆商号亦受此牵连而相継破产。

连家:连起内外通商路

新路村连家祖上家境贫寒,从忻州南集贤乡路村都坡头村搬迁而来,始祖连玉。连玉于明洪武二年中举,任国子监助教,成为建文皇帝的老师。后连玉弃官归隠,在流江村南建新村定居,故将新村命名为新路村,沿袭至今。

连氏经商,最早的是十世连养全和十一世连知己。到十四世连宗尧时,守土经营,已具一定的规模。到十八世连安堂这一代,为连家鼎盛时期,在忻县城设有双盛明、双盛永布庄和双盛生账庄、双盛昌布庄。在包头开有双和德、归化有双盛公、双盛成商号,在新疆古城设有大顺五,专营大西路的土特产。到1929年,因俄钞贬值和禁用,连家商号逐渐倒闭。

(参考书目《忻州魂》《忻州文史资料》《忻商史料辑要》《忻县历史纪事》等)

作者简介:栗旭晨,山西忻府区南高村人,现任忻州市广播电视台专题部主任,荣获山西省第五届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荣获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金质奖章,著有文集《跨越》、散文集《梦里花落》《梦里花开》。

留言之窗

回顾往期内容

*栗旭晨||  大杨树的前世今生

*栗旭晨||  白求恩在忻州的日子里

*栗旭晨||  忻口战役中的八路军大捷

*栗旭晨||饲养处里故事多

*栗旭晨||忻县入党第一人一一李毓棠

*栗旭晨||南下 南下

*栗旭晨|| 打胜晋北最后一仗

*栗旭晨||如果奶奶还活着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 本平台优先选登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的稿件及图片,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要求原创,1500字以上,引用史料必须注明出处,图片说明来源,切勿抄袭,文责自负;稿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均以附件形式发邮箱:scgsjzb@163.com。

2、本平台发布的原创作品,赞赏10元以下(含10元)作平台运作,赞赏10元以上部分按70%作稿酬发给作者,在作品推出一月内支付。请加主编微信sczb0972,以便发放稿酬。

3、特别敬告:在其他微信平台推出标注原创的作品不要再投本平台。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文物考证以及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