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宋献民主任:让血液病患者摆脱“绝症梦魇”
宋献民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造血干细胞移植联盟主席、上海医师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实验诊断血液学组委员、上海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学会副主任委员等。
擅长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白血病诊断与治疗,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国内率先开展无关供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完成目前国内年龄最大白血病患者的单倍体移植。
让血液病患者摆脱“绝症梦魇”
———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宋献民教授
血液是人体的生命源泉,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大多人眼中,血液科是个经常“与死亡打交道”的科室,大家也常用“病情重”“诊断难”“变化快”这几个词来形容血液科相关疾病。
作为一名血液科医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宋献民教授不畏艰难,30年来,为挽救一个又一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生命而不断努力着,“作为医生,治病救人便是天职,无论如何都要尽力给患者一个生的机会。”
顺其自然入行,不畏困难迎挑战
回忆起当年为何选择学医,宋献民教授坦言当时并没有过多纠结,就这样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医学专业,“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选择医生,仅仅是因为医生和老师一样,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行业;而血液科则是因为当时报考的人太少而被分配到此的,一切的发生都很顺其自然。”
宋献民教授淡淡一笑,回忆道,“在当时的医疗环境下,血液病的治疗方法并不多,治疗难度也比较大,选择血液科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图片
就这样,宋献民教授在血液病这一极具挑战性的专业领域里一干就是30年,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作为上海造血干细胞移植规模最大的移植中心,自2018年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造血干细胞移植数量在全市医院中位列第一,曾打破造血干细胞移植“60岁禁区”,两次刷新上海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最大年龄记录。“现在想想,还是很高兴自己当年做了这个选择。”
医学不断发展,白血病不再是“绝症”
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这些疾病每一个听起来都让人心惊胆战。在我们的印象里,一旦患上血液病势必要九死一生,对于患者及其家庭,都是致命性的打击。
宋献民教授感慨道:“这三十年来,对于血液病的理解已经完全不同了。”从最初的绝症,到如今通过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措施,大部分的血液病都能得到控制,甚至痊愈。
图片
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中国每10万人中就有4~6人患有白血病,每年新增约4万名白血病患者,其中40%是青少年和儿童。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白血病居第6位(男性)和第8位(女性),但在儿童中则位居第1。
那么,白血病是怎么发生的呢?
宋献民教授介绍道:“关于白血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物理因素
主要是放射线,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广岛原子弹事件后,幸存者白血病的发病率增加。
图片
化学因素
主要是指化学毒物,如苯、甲醛等。
感染
主要是病毒感染,如高发于日本、我国福建沿海地区的T淋巴细胞病毒所致的白血病。
遗传因素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遗传’二字并不代表白血病是会遗传的,它其实是指基因的不稳定性。”宋献民教授说道,“有些患者可能受到外界的某个'打击’,基因发生了变化,才会得白血病;但若是他的基因稳定性好,可能就不会得白血病了。”
图片
对于白血病的治疗,放、化疗仍是基础,而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等)和细胞治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简称CAR-T)的出现更是为患者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此外,传统疗法——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在不断地发展。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原理是先将患者骨髓中病变的白血病细胞清除,然后移植入健康捐献者的干细胞。
这就好比将土地上的杂草和害虫清除掉,再种上外来的健康种子。种子和土壤越匹配,移植的效果就越好。
目前,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都可用干细胞移植救治。干细胞移植是治愈血液病的首要方法。
“现在移植的理念越来越成熟,理念的成熟带来了治疗模式的变化。”宋献民教授表示,最初医学认知上要控制白血病,根本在于手术前的放、化疗,所谓“预处理”。原本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放化疗把骨髓里的“脏东西”清干净,然后再进行干细胞移植,即“清髓性移植”。
图片
通过对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和免疫学的认知进步,人们逐渐发现肿瘤治疗更依赖于免疫反应。
既然放、化疗不是关键性步骤,那么治疗机制就不再如此单一了。一种可以在治疗中根据病情减少手术前放、化疗的强度,甚至不做放、化疗,而主要依靠免疫反应治疗的手术方案——非清髓性移植随即出现了。
这样一来,患者耐受性提高了,原来55岁以上的白血病患者基本无望行干细胞移植,而现在甚至80岁的老人都可以通过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白血病了。
警惕合并症的发生,定期复诊很关键
在这里,宋献民教授特别提醒大家,移植后的排异并不是主要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复发和感染。
移植后复发和感染是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两大问题,是影响患者生存的“恶魔”。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重视预防,且必须定期随访和监测。
图片
宋献民教授表示,经移植后治愈的人群,出院后的前3个月,需每周复诊一次,看有无排异反应;6个月后,建议2~3周复诊一次;若之后(如2年以后)患者已停药,此时偶尔复查一次即可。
“需注意,若白血病复发,则会增加后续治疗难度,因此我们必须要将'小火苗’扼杀在萌芽状态。”
打通困难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最后一公里”
“让更多的孩子不再因为经济条件限制而失去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机会。”
2021年4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医学分会-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青少年血液病救助基金(简称“青少年救助基金”)成立,并开始正式接收符合条件患者的救助申请。
青少年血液病的治疗难度大、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高,成为了压垮经济条件较差家庭的重负。尽管我国已将10种主要的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病种纳入救治管理和保障体系,但面临高额的费用,尤其是造血干细胞的移植费用,依旧让许多困难家庭无奈地选择放弃。
宋献民教授介绍道:“我们将以市一青少年救助基金成立为起点,聚焦18岁以下因家庭困难而无法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儿童和青少年血液病患者,在大病医保的基础上,为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供每例2万~5万元的定额补贴,帮助他们在我院顺利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继续治疗,早日回归学校。”
图片
宋献民教授感慨:“血液科的医生始终在临床最前沿,目睹这些年来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的发展,能深切感受到科技改变了医疗,科学拯救了生命,造福了人类,这是一种饱满的幸福感。虽然大部分药物还在临床研究阶段,但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进一步的突破。”
来源:本文摘自家庭用药杂志,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家庭用药杂志】微信公众号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