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老家教育的衰落 2024-07-31 21:26:57 我一直以为他是拿手机玩,看小说什么的,打了半天球,才知道不是,是学习。老师发给家长一套语文试卷,他一边打台球,一边看试卷,打一杆看一行。他成绩不好,家长很头疼。我问他,考不上大学怎么办。他说,上大专。他在一高读高一,一高是我的母校,教学质量早就不行了,我们那会儿每年还能考上几十个一本,现在每年一千多毕业生考上二本的寥寥无几。他想转到二高,他妈说“门都没有”。确实,转学太难了。他现在也大了,懂事了,知道好好学习,但成绩就是不行。昨天,我去舅舅家拜年,他是一高的老师。听说,本来正月初六开学,有学生打电话到市教育局举报,说开学太早,亲戚还没走完,市教育局要求县里不要提前开学,于是,初六只有高三开学,高一高二在家上网课。教育局把举报录音发到老师、家长群里了。传出的说法是,学生说,“俺走亲戚还没走够哩”,教育局问,“学习重要还是走亲戚重要”,学生说,“走亲戚重要,需要沟通交流”。饭桌上,另一位干了三十年的老教师说,“咱这儿学生不行,人家X高,年前上课上到腊月二十七,到了二十九,教室里还有一半学生,假也放了,学生就是不回家,老师到班里撵都撵不走。”X高是邻市高中,我同学就有高考后去那儿复读的,升学率比我们这儿高很多,每年都有考上清华北大的,我的母校最近十几年都没听说有。我爸在家提起学生打举报电话的事,说那孩子算完了,家长恐怕要气坏,“要是XX(我外甥)敢这样,他妈非狠打他一顿不中。”外甥一米七八,比他妈高一头。我想到外甥打台球时做语文试卷,觉得这对学习没有任何帮助。——关键是,是谁培养或者放任学生有这么愚蠢的学习行为?这显然对提升成绩没有任何正面效果,只会有负面效果。——学生自己,对此是知道还是不知道?难说。不过,肯定有类似行为被老师家长鼓励过。我对此也不意外。我上学的时候,也有过类似行为,周围也有。比如小学课本上说童第周凌晨爬起来借着厕所路灯看书,就有人这么模仿。像捉萤火虫照着书读、映着冬天的大雪读、甚至破坏邻居家墙壁来偷光读书之类的愚昧故事,从小就以“传统文化”的名义在这样的环境里传播,被灌输给孩子。人家编个段子,大家都这么传,也就被当真了。如果说这类故事还不至于那么难辨别的话,补课的作用,恐怕很多老师和家长都不能真正理性地看待——在三年超负荷的高中,寒假提前开学十天,对提高学生成绩真的有帮助吗?我想没有任何帮助——因为学校和家长强制学生学习的时间,早已远远超过了必要的量。不过,补课倒是能对别的事情有帮助,比如吻合了补课的“优良传统”,营造出老师、学生都努力奋进的印象,以及让小孩少在家里烦爸妈、让辛苦的一线教师多挣点补课费。还有,虽然补课不能让你进步,但不补课会让你和爸妈觉得你马上要退步,人家都补,你不敢不补。这可能是最笨的办法,用最粗放的方式去投入,它的边际效益几乎是零甚至是负的。说不好听一点,老师和学校已经黔驴技穷了,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只能拼命去压榨学生的时间。我问外甥上课的节奏,比我上高中的2001到2004年还严苛得多。我那时候,城里的学生,一天三顿饭还可以回家吃,他们没时间回家吃饭。中午12点20下课,12点50上课,虽然规定是1点,但假如到了1点还有学生在教室外面,班主任会被罚钱,所以要求学生12点50必须进班,吃饭加休息只有半小时。早上六点自习,晚上九点多下自习。周末补课。问起学校的伙食,他说中午在学校有时候不吃饭,因为不好吃。打完台球,我问外甥想吃什么,他一开始问我想吃什么,我说,我吃什么都无所谓,主要看你。他想了会儿,问吃牛排行不行。我就带他去吃。到了餐厅,他看了价格,又有点犹豫,没点最贵的,点了适中的。我要了套餐,包含一个最贵的、一个适中的,上菜时我问他要哪个,他选了贵的那个。看出来他喜欢吃,我那份牛排也有一半给他吃了,一盘小食几个鸡翅他也吃完了。我问他,之前吃过牛排吗。他说,还是小时候在北京吃的。我就明白,是七年前国庆节爸妈去北京看我,他也跟着,我带他们吃的。我说,那次吃的不是牛排,是鸡排。他说他记得是牛排。我想,我要多带他吃饭。我在北京请别人吃饭,或者别人请我吃饭,基本大家吃了就忘了。但带他吃一顿饭,他能记很长时间。我想到小时候,自己大概五六岁,去爸爸朋友家玩,他们家邻居的一个什么亲戚从外地回来,也是个小伙子,还不一定有我现在这么大,带着他们家孩子和邻居两家的孩子,还有凑巧撞上的我,上街,在三小门口给我们每人买了一杯雪花酪,大概一块或一块五一杯的样子吧。我觉得太开心了。那人是谁我都忘了,但那杯雪花酪我还记得。我问外甥去过上海几次——他亲舅舅之前在上海,最近搬到了杭州。他说三四次,又说,今年过年他本来想去杭州(他姥姥去杭州过年),他妈不让,说等暑假再去。我回头跟我妈提起,我妈说,“他妈肯定不让他去!学习成绩那个样子!还光想着跑出去玩。”我想,学习成绩也许是不好,但出去看一看也好呀,至少让孩子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东西值得去了解。和外甥吃饭的时候,我问他英语词汇量大概有多少,他说不知道。问他背不背单词,他说背,组长检查。我指指餐厅墙上的special问他,他看了半天,说不认识,吃完打包披萨,我又问他认不认识打包盒上的delicious,他看了半天,也不认识。我想起前一阵儿在视频号上看到深圳梅沙书院的中学生,用英语演的戏剧,那口音和神情,再想想我们这儿——不过也能理解,他们一年的学费,超过了我们这儿同龄孩子可能一辈子的学费——假如按我们这的孩子平均能上完大专或本科算的话。人家那么好的学校,里面就不算出国方向的学生,只算同样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花在学习考试内容上的时间,恐怕连我们这里学生的一半都不到吧?回想自己上高中时,觉得学校规定的学习时间即便砍掉一半,对成绩也应该是没有太大影响的。实际上,那时候我也花了些时间看课外书或者玩别的。而且,还因为英语拖后腿占用了不少学习数理化的时间。我们当时碰到高考大综合向文综理综改,高三才分文理科,现在高一就分文理科了。很多学生高三后又复读,上到高四高五,也没见成绩更好。想到那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浪费了不少时间,不是因为没把学校规定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而是因为花了太多时间在没有意义的学习上。我数学好,英语差,很多语文数学课上在自己“补英语”——语文课基本没听过,觉得听课就是浪费时间,几乎都拿来补英语,刷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刷完对答案,一遍又一遍地失望,错很多,但为什么错,错在哪里,也不知道,也没人告诉,偶尔问老师,老师看看答案说“就选这个”,但到底为什么,还是不知道,下次还错。后来想,也可能是做的辅导资料太垃圾了。刷了太多垃圾教辅,以至于不知道学习该怎样学了——但当时谁能想到有这种可能呢。外甥上初中时,曾经让我看他的作文,我一看,《简爱》读后感,看了两眼,就知道他是抄的,而且抄的范文本身就非常垃圾。我问他,你这是模仿的吧?他说是。我又问,你看《简爱》了吗?他说没有。那花时间抄这么几页文章,而且是这么烂的文章,有什么必要呢。假如说学习方法、学习环境、身体状态、考试大纲这些不变,需要100小时掌握的内容,在你学不够100小时的时候,加大时间投入确实会提升成绩,但你已经学了200小时,再增加时间几乎没有用了。要么你的潜力就到此为止,要么你得从别的方面找原因。病根不在这里。如果投入时间能解决问题,三年高考改成八年,考研改成十年,每个人都能考上最好的学校。但那是不可能的。应该把时间花在刀刃上,去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以及哪些方面根本不存在问题。要首先了解哪些方面不存在问题,才能慢慢推测出哪些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就像身体不舒服了,去医院检查,先把一些问题排除掉,才容易找到症结。不过,这对我们县的教育环境来讲,并不现实,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能想到就是——你把时间都给我花在学习上。像庸医治病,不管你什么病,全开一副药,吃就完了。病没好,那就是药吃得不够。这种教育会让孩子变得狭隘而鄙陋,但也没有办法。小县城的绝大多数教育者,对教育的理解就是这么匮乏。提起学生,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不敢管,一管他跳楼。”已经把学生控制到这种程度,还觉得“不敢管”。对学生心理上的种种问题,茫然无知,一概归为“压力大”“想不通”“耐挫能力差”。由极度缺乏知识和常识的人,来承担教育者的角色,那么,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可想而知。不过,这也不是基层教育者的错,他们拿那点儿工资,做这些工作,已经够辛苦,用老百姓的话说,“够凭良心了”。可是教育不是单“凭良心”的事,是对知识、技能、素养、视野有要求的。辛苦敬业的基层教育者,囿于自身的局限,难以理解什么是好的教育——有所理解的人,早离开这里了,他们也想给自己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希望下一代有更好的教育环境。人们难以真正看见自身的局限,一旦看见,他就成了另一类人而脱离了先前的群体,用新的局限取代了原有的局限。于是,留下的人,就越来越固步自封、僵化匮乏又无法自知。小地方的教育,就这样不可避免地越来越衰落。 赞 (0) 相关推荐 教育不要太暴力 近日,一则题为<锤子砸!扔水桶!中学销毁学生手机:一切为了学生好,家长都很配合!>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10月8日,在河南南阳,某中学举行手机销毁大会,几十部从学生手中没收来的手机被 ... 谁来唤醒学习的本能 某高校近日试行"刷卡考勤"制度,要求学生刷卡上课,不刷卡即认定为缺课.这个试行政策一出来,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有人认为这样做与大学的自由精神相悖:有人认为,学生不愿意进课堂,是老师 ...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十多年前,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极为反感. 我觉得说这句话的教育专家,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不知道人与人之间有多么大的差异吗?怎么可能每个人都适合学习? ... 很多私立学校升学率极高,家长挤破头让孩子读私立,这真的好吗? 近年来,全国各地私立学校发展迅速,兴起速度飞快,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学业挤破脑袋也要让孩子上私立学校:而与此同时,多数公立学校的发展显得比较缓慢,家长们纷纷不选择公立学校.这里到底有何原因呢,公立弱而私立 ... 海王的老家 “亚特兰蒂斯”究竟是个什么地方 还是小学时候,打着"史前文明未解之谜"标签的促销儿童读物里,我第一次知道亚特兰蒂斯. 失落大陆,埋在大西洋底,我曾幻想过那儿的生活. 就像<西游记>里的龙宫,肆意漂浮, ... 王路:“闻、思、修、证”是怎样定义的? 证,是证果.证必须以修为前提,没有修,就不可能证果.而修,是不可能上来就"修"的,不是拿个蒲团腿一盘就叫"修"--那时候是思,修也必须以思为基础.而思,又以闻为 ... 《读书》新刊 | 王路:周礼全先生的四本书 编者按 今年是周礼全先生诞辰百年,王路教授撰文纪念乃师.本文介绍了周先生的主要著述,概述其学术脉络,并兼及周先生的生活故事.同时,作者也谈到自己的学术研究既延续师承又寻到自己的路,几十年的哲学研究之路 ... 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培养一个只有分数的机器 作者:主创团·安歌 视频中,有个男孩考试没考好,妈妈特别愤怒,一边呵斥他把试卷拿出来,一边在街上就对孩子动起手来. 男孩又怕又不敢躲开,只能哇哇大哭,看得人揪心不已. 有人说,当教育开始内卷,这代家长 ... 王路:智慧断烦恼的三个关键 断烦恼靠的是慧.那为什么很多挺智慧的人断不了烦恼呢? 三个原因. 第一是行相. 也就是观察的角度.或者说,把智慧用到什么地方.就像一辆车,性能非常好,跑得很快,但到不了目的地,因为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儿. ... 王路:观苦与渴爱 前一篇聊到观苦,底下有读者说:"我因为经历了一些事情,就会觉得众生皆苦,自己也很苦,现在不观呼吸,就是偶尔坐在那里想,或是看一些新闻都会觉得苦,我该怎么继续?" 这不是观苦.观苦, ... 王路:不接纳一切 "接纳",是我们用得很顺溜的词,它往往意味着向积极转变的开始--正面的情绪在涨,负面的情绪在消.任何一个词汇,在用得很溜以至于不假思索就从嘴边滑出来,带着"包治百病&qu ... 王路||海南掠影 2021年第033期||总第672期 艺海风│672期 海南掠影 王路 3月中旬,海南岛上椰风阵阵,白浪逐沙滩,游人如织,一派祥和景象.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尽情地享受着这亚热带的旖旎风光. ... 王路:贪的种类及对治办法 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想戒烟,就不要给自己创造有烟的条件.家里.车上,都没有烟,也没有火,想吸烟吸不成.时间长了,就戒掉了.另一种说法是反过来:要戒烟,就特意把烟摆在桌子上.手边,锻炼意志--我就是不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