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路海派韵浓,决赛“上海小姐”,却易让人错过
说到江宁路,相信很多人都路过,因为它处于上海老城区中心,南端垂直于繁华的南京西路,横跨静安和普陀两区,北端直达苏州河边的江宁路桥。
但要说到它的历史,许多人不一定清楚,尤其是这条路至今还遗存着许多海派风情,却极易让人错过。
江宁路由公共租界工部局建筑于1900年,初名戈登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英国军人戈登曾在附近地域辟筑若干军路。后来此路部分与军路重叠,遂取名戈登路。由于初建时道路设计就比较宽,故今天的江宁路基本没有拓宽过,不少路段和建筑得以保持“戈登路”的原貌。
1943年,戈登路改名为江宁路,虽然是江苏省的地名,但江宁也是南京的旧称之一,南京路与江宁路垂直相接,似乎也别有意味,外来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就在这两条路上互相交融,交相辉映,诠释着特有的海派风情。
如今的南京西路、江宁路口依然风情十足,江宁路东西两侧的梅龙镇广场和中信泰富广场等建筑刷新了丁字路口的“颜值”。梅龙镇广场建筑采用“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外观以柔和的浅杏色为底,配上雅致的几何图案,主体建筑采用欧洲传统的塔楼和斜尖顶造型,亦中亦西,在四周建筑中显得卓尔不群,典雅恢宏。
梅龙镇广场最初是大华饭店的旧址。此饭店在1920年代初属于上海顶级的豪华饭店,其主体建筑为假四层的欧洲古典主义建筑,周围是大片绿草坪。底层大厅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可容纳千人同时集会和跳舞,大厅中央装有大理石喷水池和半圆形音乐台等。大华饭店还附设许多当时时髦的设施和玩意,其影响远东闻名。
1927年12月1日下午,蒋介石和宋美龄在这里举行盛大婚礼,宋子文、汪静卫、陈果夫、孔祥熙以及美国、英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的领事约1300余名宾客出席了婚宴。
1932年以后,饭店因遭火灾被拆除,面向戈登路的空地,由一位江姓广东商人建造了大都会花园舞厅,于1934年开业。舞厅主楼为一栋八角形建筑,以中国传统的毓璃瓦做成飞檐坡顶,犹如中国的宫殿。整个舞厅内外画栋雕梁,富丽堂皇,美仑美奂,在上海滩名闻遐迩,成为老上海“四大舞厅”之一。
1954年,大都会舞厅停业,改设静园书场,后又变为卡拉OK厅和录像放映厅。1992年,随着南京西路段的商业升级和改造,“大都会”极其附属建筑完结其历史使命被全部拆除,原址上矗立起大型商场梅龙镇广场。
1941年,原大都会舞厅对面的空地上兴建了一座豪华电影院,整栋建筑两面临街,造型典雅大气。门厅呈圆柱形,有五扇饰有几何图案的落地玻璃门。
因影院东靠大华路(今南汇路),大华(Majestic)的英语中文发音含“美琪”两字音,故电影院就取名“美琪”,而且开业当日,有意选择放映美国电影《美月琪花》,一下子就使该影院风闻上海。
由于该影院地理位置显赫,设施豪华,又为放映外国电影的首轮影院,故当时的上海市民都以在美琪看一场电影为荣。美琪电影院也曾经常出现在张爱玲、白先勇等作家笔下,成为他们诠释海派人物的标志性背景。
1945年12月,蓄须八年之久的京剧大师梅兰芳选定在美琪大戏院进行营业性演出,轰动一时。1964年,上海人民沪剧团在美琪大戏院演出沪剧《芦荡火种》,历时半年,连演284场而不衰。1966年之后,美琪大戏院因靠近北京西路而改名为北京影剧院,但1980年代又恢复初名,且几经修缮,始终保持原貌,成为人们公认的经典海派综合性剧场。
2015年,美琪大戏院上演了根据轰动一时,反映海派生活小说《繁花》改编的同名话剧。在“繁花”故事发生地看《繁花》,让许多新老观众仿佛重回故里,旧梦重拾,感慨良多,亲切无比。
如今梅陇镇广场的对面是中信泰富广场,这两个广场加上西面的恒隆广场形成南京西路商业的“金三角”。中信泰富广场外立面由全玻璃幕墙构成,基座配以淡黄色花岗岩,几十层高的大楼耸立于蓝天白云间,与后面的“金鹰”大厦互相映衬,成为现代南京西路的“商业新宠”。
而中信泰富广场的前身也是有老上海“四大舞厅之一”之称的新仙林舞厅。新仙林舞厅本来占地面积并不大,但厅前有一片大花园,特显幽谧。1945年,舞厅的附属设施又进一步扩展,建造了室内溜冰场、举重房、武术房、棋牌室、台球房等,使新仙林舞厅更是名噪一时,独领风骚。
然而更为轰动的是,1946年8月20日,在新仙林舞厅举办了“上海小姐”选举决赛活动,这也是国内第一次社会各界参与的泳装选美活动,前后历时一个月,令当时所有的市民大开眼界。
当晚,新仙林舞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院内彩灯齐放,火树银花。草坪上,舞池内,人山人海,几无隙地。晚八时,乐声四起,来宾开始投票。十一时,当场开票,上海小姐冠、亚、殿军及各组皇后、亚后先后诞生。曾在上海仙乐舞厅当过舞女的王韵梅以六万五千五百票的绝对优势荣登上海小姐冠军宝座。
伶界大王梅兰芳应邀担任颁奖嘉宾,活动门票及广告收入四亿元全部捐给苏北灾民。
四十多年后,上海著名女作家、“海派传人”王安忆受“上海小姐选举”启发,以“上海小姐”王琦瑶一生的感情经历为主线,撰写了一部名为《长恨歌》的长篇小说,折射上海四十年文化历史的变迁过程,成为“上海史诗”的经典之作,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王安忆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具有海派风情的江宁路盛况:这城市所有的康乃馨都集中到了新仙林花园的前厅,康乃馨舞池似的。红和白都是风情的颜色,花香更是风情。……
新仙林门前的灯是起雾的,厅里的康乃馨也是起雾的,而且漫了出来,聚起一层云,新闻记者的闪光灯,是云里的雷电,顷刻之间,酿成一场风流雨。小姐们的轿车来了,一辆辆的,出轿车的一幕是最初的亮相。……
这情景可真美啊!这繁华是可有四十年不散的余音,四十年的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