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是怎么形成的 暴雨洪涝灾害为何频发
导语:暴雨实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自然气象天气。尤其是如今正值7、8月雨季,全国大部降雨持续多日,造成道路积水严重交通遇阻给市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严重还致城市暴发洪涝灾害,那么暴雨是怎么形成的呢?还有暴雨洪涝灾害为何频发?
中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
暴雨是怎样形成的呢?
形成暴雨首先要有充沛的水汽,大气中水汽含量越丰富,产生暴雨的机会就愈大。形成暴雨还必须有强烈持续上升运动,这样才能使大气中的水汽持续不断地发生凝结并形成雨滴下落。暴雨形成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的暴雨。引起中国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台风、东风波和热带辐合带等。此外,在干旱与半干旱的局部地区热力性雷阵雨也可造成短历时、小面积的特大暴雨。暴雨常常是从积雨云中落下的。形成积雨云的条件是大气中要含有充足的水汽,并有强烈的上升运动,把水汽迅速向上输送,云内的水滴受上升运动的影响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
暴雨也是有等级定义的: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50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暴雨洪涝灾害为何频发:
大范围严重的暴雨灾害与持续时间长有极大关系,或者一次暴雨过程持续数天,或者一段时间内接连多次出现暴雨过程。当暴雨发生以后,地理环境成为影响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地理位置和江河分布等。高原和山地在暴雨的作用下,最易诱发山洪及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盆地和山间平川地带一般来说地形有一定坡度,沿河多为阶梯台地,排水条件较好,洪水浸淹范围有限,不致于造成重大灾害。然而,如果遇到高强度、大范围的暴雨,尤其是持续性大暴雨,就容易发生大水淹城的严重灾害。平原地区由于地势平坦,面积辽阔,以漫渍性涝灾为主。我国平原集中分布在东部,也就是长江、黄河、海河、淮河、珠江、松花江等几大江河的中下游地区,江河洪水主要来自其上、中游,进入平原后峰高量大,如果河道的泄洪能力弱,很容易导致洪涝灾害。洪水泛滥后,因为平原地势平坦,行洪速度相对缓慢,一般不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但平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集中,一旦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对社会生活的破坏是非常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