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上手之牛春明太极拳“牛”在哪里】杨...
【功夫上手之牛春明太极拳“牛”在哪里】
杨家三代宗师功夫传承搜集之功夫大成者
牛春明老师是杨家第二代宗师杨建侯亲授传艺的外姓弟子,后指定拜在第三代宗师杨澄甫名下。
杨建侯和杨澄甫两位宗师都没有留下视频资料,所以牛春明老师的太极拳视频是非常宝贵的,让我们从牛春明老师行拳走架上能够了解杨建侯和杨澄甫宗师的行拳风貌,我们要知道早期弟子是不会轻易更改师父传授的拳架内容的。
1960年,由中央委托浙江省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万年青》太极拳影片,目前网络上能看到的仅仅剪辑拼凑9分钟
前一分钟是倒撵猴到扇通臂7个动作
1分到1分38是转身撇身锤到进步搬拦锤到揽雀尾3个动作
1分39到2分13是单鞭到云手3个再到单鞭
2分13到2分34是左右分脚接转身蹬脚
2分34到3分41是左右分脚和转身蹬脚慢镜头
3分41到4分22是搂膝拗步到进步栽锤到左右打虎7个动作
4分22到5分59是双峰贯耳到左蹬脚到转身蹬脚到进步搬拦锤到如封似闭到斜单鞭到野马分鬃到揽雀尾
5分59开始在西湖边行拳
5分59到6分47是单鞭和玉女穿梭
6分47到9分揽雀尾,单鞭,云手,下势,金鸡独立,倒撵猴,斜飞势,提手上势,肩靠,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海底针,扇通臂
【观牛春明太极影片有感】
(一)先说看得出身形动作感受
(1)双手轻灵放松
(2)腰胯松离
(3)分脚到转身蹬脚 支撑实腿原地180度转
【实脚转】
(4)斜单鞭到左右野马分鬃,两个野马分鬃间转换实腿不后撤【实脚转】
实脚转是当今练法上有分歧的,分歧在哪里?
我本人观点是没有详细了解实脚转练法。
关于实脚转,分享如下:
第一、实脚转前提是身法上中下(天地人三才)三节能相连,会练上下贯通,对应身法要求就是虚灵顶劲和气沉丹田,气沉丹田要松沉到脚掌。
第二、上下贯通有了,转动时候能把实腿脚上的气通过虚灵顶劲运到上方,这时实腿之实脚中心是在头上了,由下实上虚转换为上实下虚。
第三、转动时候,人身三节一起转(上中下有如立着的圆转竖轴,),根本没有膝盖啥事。
如果不了解实脚转练法,膝盖用力,那就坏了。所以不学会其中奥妙,千万不要去学形象,动作相似,其实不是一回事。
(二)整个行拳风格,让我想起杨家第二代宗师杨班侯《太极拳体用大全诀》“体松 气固 神凝”特点
也体现了杨家内功太极拳
“筋骨要松 皮毛要攻 节节贯穿 虚灵在中”16字真言。
观9分影片,牛春明老师双手轻灵,身形中正虚灵,中线始终保持中正,腰脊挺拔松腾。
这在2分34到3分41分脚单腿站立慢镜头中标出的身体中线,不偏不倚,垂直中正,体现了太极拳守中原则。
(三)郝为真论走架三层境界
自初发悟,至于有成,走架之境凡三变。
1、初若身立水中,随水波之推荡。
歌诀:
如站水中至项深,身体中正气下沉。
四肢动作有阻力,姿势变换要慢匀。
2、稍进,则如善游者与水相忘,故走架有足不履地,任意漂浮之感。
歌诀:
如在水中身悬空,长江大河浮游中。
腰如车轴精神涌,滔滔不断泅水行。
3、又进,则步愈轻灵,若自忘其身,直如行于水面,飘然为凌云之游也。
歌诀:
身体如在水上行,如临深渊履薄冰。
全身精神须贯注,稍微不慎坠水中。
牛春明老师行拳走架,举步轻灵活泼,有如水上行走。
(四)杨家内功太极拳“举动轻灵神内敛,莫教断续一气研”的形象体现
吴图南老师说练太极拳要“虚空粉碎”,外看好像是断了,实则手脚处处有皮筋相连。
练太极拳最难的是内外相合,引用陈耀庭老师的拳学笔记内容
“什么是内外相合”
“发之于外谓之形,含之于内谓之意”,含在内的意可发之于外,发到外的形则可含之于内,这就是太极拳的内外合一。中间靠行气来贯通,即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这个要靠自己体悟。
(2013年拳学笔记)”
谈“意气相合”
打拳过去叫“走架”“行拳”太极拳走架一是松随;二是节节贯串,一线贯通;三是意气相随,又叫“合着走”第三条是最难的,也是高深功夫,是不易说清,又不易看出的,有了意气相合才能谈技击,谈揉手,不然全是空谈、白练。
(2013年拳学笔记)
(五)对比我们常见现代太极拳拳架
从身形上来说,只是身体体表放松,内没有连着,没有节节贯穿,松沉表现身形下蹲,不是气的下沉。
上半身和下半身不能贯通,上下不相随。
下落不是像牛春明老师身形不变,而已落到脚掌。(仔细看如封似闭,揽雀尾捋式)
现代太极普遍存在问题:不是节节贯穿的落,下落是膝盖一弯,胯一坐。劲在腰胯和膝盖间就断了。没有做好节节贯穿下落。
(六)牛春明老师传承记录
以松为贵,由松入柔。
外形不单要松,还要内的柔,要节节贯穿,一线贯穿。
陈耀庭老师提出内功太极三个层次,四个步骤:
三个层次:着熟 懂劲 神明
四个步骤:
一学松
二练通
三会敛气
四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