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这3种说话方式,伤孩子最深

进化妈:没有父母希望孩子差劲,但却有很多父母在悄悄告诉孩子,“你笨”、“你没用”。

作者:一盐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作为家长,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一类经历:

明明是为了激励孩子,没想到孩子反而更容易放弃了;

本想让孩子长记性,结果他同一个错误,犯了多次仍改不过来。

其实啊,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可大多数都只是恼一恼就过去了,不曾想过为什么自己聪明伶俐的孩子会出现这种问题。

出现问题若未能及时解决,便可能伴随孩子终身,对孩子的人生造成影响。

然而,在生活中最常见的这三种说话方式,其实就是在无形中把孩子越变越差的罪魁祸首!

阻碍孩子进步的,其实是你的质疑

前两周,一年级的女儿快要期末考了。

她斗志满满跑来地跟我说:“妈妈,我语文要考满分!”

女儿的语文成绩本就不差,但从未考到过满分。

我并不抱太大希望,但希望能激励她,就对她说:“就你,我不信?保持90分我就谢天谢地了。”

结果孩子并不如想象中那样:硬气地告诉我她要考给我看,然后继续发奋图强,

而是默默地回去整理书包了。

上个礼拜,考试成绩公布后,女儿的确没有考满分。

她很沮丧地跟我说:“确实考不到,我还是努力保持90分吧!”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考试前自己那番话真的说错了。

孩子往后的考试还有很多,实现满分的机会数不胜数。

可却因为我的一番话,致使她在这次考试之后,失去了信心。

六七岁的孩子思想并不成熟,很多时候父母的评价会变成他们对自己的看法。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说诸如此类的话:

“你一边玩去,还是我来吧。”

“就你?算了吧。”

“你别给我添乱,我就谢天谢地了。”

其实,这些话都在无形中否定了孩子。

不仅如此,就连孩子自己也会学着用这些话衡量自身,也许他在一开始并不相信自己真的“做不到”。

在孩子经历了几次挫折,屡屡得到负面反馈后,他们就会用父母的评价为自己开脱、给自己下定义。

即使很多父母的初心没想打击孩子,甚至是想通过质疑来激励孩子,可是父母们却忘了孩子并不那么认为。

只有孩子达到了目标,自信才会仍在;如果孩子果真失败了,自信就会消失。

然而,绝大多数孩子是后者。

常常被否定的孩子,自然很难拥有迎难而上的自信。

他们得不到进步,并非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被父母的评价绊倒在地。

毁了孩子自信的,原来是你的对比

之前去接女儿放学,回来时,我们和她同学的妈妈同路。

同学妈妈一边牵着孩子,一边抱怨儿子成绩比别人差,体育锻炼也垫底。

说到激动时她居然直接按着儿子的脑袋责骂:“你看看班上同学,什么都比你好,再看看你除了吃还能干什么?”

她儿子也许是想为自己辩解的,可没敢出声。

结果她居然还对儿子补刀说:“你真该学学人家!”

看到这一幕,我心里五味杂陈。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孩子,常常被父母拿来比较?

相信多数家长,都讲过这些话:

“你看那个谁,你真该好好学学。”

“好好学学,人家是怎么读书的。”

“他都可以,凭什么就你不行?”

虽然说,在多数家长看来,用别人与自家孩子做对比,是为了让孩子向对方学习,从而有所改进。

可是,孩子本就敏感,若被父母用来比较,那么孩子也许会认为,变成“别人家的孩子”才是对的、才能被父母喜欢。

在现实中,有许多孩子即使尽力了,也难以赶上别人。

一旦遇上这种情况,孩子的内心就容易产生挫败感,更甚的是他有可能因此变得自卑起来。

正如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写道: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

经常遭受父母打击的人,常常容易自卑,并且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

心理健康对于任何人而言都及为重要,若孩子长大成人后无法拥有健全的内心,仍然可能行路艰难。

既然是为了孩子着想,就应当让他身心俱全的发展,而非只注重成绩和某些单一的内容。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优势、劣势之间各有差异。

逼着孩子变成“别人家的孩子”,只会导致孩子压力倍增,甚至起反效果。

允许孩子比别人差,他才能够健全地长大,更有底气地进入社会。

使孩子有错难改的,原来是你的辱骂

有句话说得不错:“聪明的孩子是夸出来的,笨孩子是骂出来的。”

没有父母希望孩子差劲,但却有很多父母在悄悄告诉孩子,“你笨”、“你没用”。

就好比下面这些话,你是不是多少听到过一点:

“你怎么这么笨?”

“把你养大了就是个废物!”

“你怎么这么没用?”

或许父母的心中并不是这样看待孩子的,只是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然后改正,可是孩子却未必会如父母的意。

雨神萧敬腾的经历就是一个例子。

儿时的萧敬腾算得上调皮捣蛋,跟朋友们旷课、逃学不说,还学会了打架、抽烟。

当萧敬腾的父亲得知他学会抽烟时,对着他就是辱骂,“废物”、“坏蛋”之类的词反复出现。

他学会抽烟的那年,才三年级。

也许他只是因为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出于好奇和调皮才去尝试。

本该耐心为孩子讲道理的父亲,却辱骂他是废物。

据说,一周7天,萧敬腾就有5天会被父亲狠狠打骂。

大概,那时的萧敬腾心里也明白他做的不对,但是他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引,不知如何改正的他,只好一错再错。

以至于从小学到初中,他都和一堆不务正业的朋友四处惹事。

后来他之所以能够重回正轨,都要归功于高中时期前辈们的引导。

现如今有多少父母,都在为孩子做错事,但不思悔改而苦恼不已。

事实上在中国式家庭里,有过半的家长,在孩子犯错时先是训斥、吼骂他。

可这样做,孩子最多能够通过你的情绪,感到委屈、恐惧,从而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但可能连因什么事犯错、哪里有错都不知道。

这样一来你要孩子从何改起、又要如何改?

总是责怪孩子听不进教训,却不曾想过是自己批评的方式出了问题。

孩子做错事,批评是必要的,而辱骂却最好略过。

孩子不改错,并不是他蠢、笨才改不过来,而是由于父母的错误教育方式,导致他虽然知错,却不懂得如何去改正。

批评孩子,大有讲究

一个健全、优秀的孩子,成长路上必然少不了父母的教育和指引。

好的教育并非只有鼓励和支持,也需要批评和教训。

提到此,在孩子做错事时,父母的引导也应当讲究方法,而我有以下三个建议:

一、平等交流,别让他有压迫感

很多家长都具有传统的观念,认为自己在孩子面前一定是权威的。

然而这样的沟通只会让孩子有压迫感,感觉自己是被迫反省、改错,可能会口服心不服。

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及时让孩子述说他的看法,才能让他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就好比,把“你得给我改正过来”改成“你有信心做到吗”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批评,有所改变。

二、不要只知责骂,要就事论事

有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错之后就开始指责孩子的不对,逼着孩子反省和改正。

甚至还会翻旧账,拿孩子以前犯过的错翻来覆去地说。

这样一来孩子不仅会心生抗拒,还有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到底错在哪里,要怎么改正。

只有父母先引导孩子解决眼下的问题,再针对这次错误进行批评教育,孩子才能够知错就改。

三、鼓励为主,批评为辅

在孩子犯错时父母的一句“我相信你能做好”往往相比于“你不能这么做”来得更有效。

孩子也需要尊重和支持,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训斥。

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对他信任、对他的信心,他才更愿意去改正错误

点个在看,希望每个家长都能掌握正确的育儿技巧,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自己也越变越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