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那么聪明,却沦为了普通人?
今天还是忍不住要继续唠叨一下注意力的话题。
给孩子们做注意力测试发现,有的孩子专注力、放松度数据还挺不错,但是和谐度不够,两个能力不能够很好的融合,影响了飞机灭火成绩。
有的本来专注力不错,但是到了灭火环节,要先放松,飞机指示灯变成绿色或者黄色的时候,孩子专注力集中,正常情况下,都可以激发灭火的行为。
但是会出意外,比如虽然是绿灯了,但是一集中注意力,绿灯立马变红灯,还是不能灭火,还白白浪费了专注力。
还比如,绿灯亮了,也集中注意力了,可是时间持续不够长,也会前功尽弃,导致白白浪费精力。
这个过程就很有意思了。有的孩子5分多钟还没能灭一处火,也没事儿,继续按照要求,先放松,变绿灯,集中注意力灭火,这个步骤来,在快第6分钟的时候,突然达到了心理和谐,开始灭火了,下面就简单了,很快就把火灭完了。
也有一些孩子看到5分多钟,还没灭一处火,直接心态崩溃,不玩了。
这类的孩子一般只用小聪明做事,很难踏实下来,很毛躁,不喜欢按部就班,容易想当然。题都没看明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了,出错是必然的。一个不踏实的人,地基都是虚的,没办法拼实力。
我经常跟家长说,能做这个测试是来着了,直接激发出了孩子的元认知能力。为什么有的5分多钟可以绝地反击,而有的直接放弃,差别会这么大呢?
就是在于一个孩子的元认知。
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监控认知、超认知、反审认知等,是指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 学习者可以通过元认知来了解、检验、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一般认为,元认知可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部分组成。
元认知(Metacognition)一词最早出现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J.H.Flavell)在一九七六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一书。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例如在教学心理学中常提到“学习如何学习”,指的就是这种次认知。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有一定元认知能力的孩子,可以在自己认知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策略,而不是一直专注钻牛角尖。
很显然,专注力不错,知识储备够,学习习惯也不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一个孩子学习成绩还可以,但是一旦到了三年级以后,随着年级的升高,要解决的问题也更趋于多元化,、复杂化,尤其是小学升入初一,简直是另一个世界,有些孩子直接崩溃了,以前的认知手段都已经跟不上学习要求了,很想努力学好,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协调自己的内部资源。这玩意儿,别人也帮不上忙。毕竟技法好教,心法难学,一说就是错的。
如果说一定要找原因,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太重视知识,而忽略了内心;太注重一时的成败,而忽略了如何才能做的更好。还有可能,孩子玩电子游戏太多,尤其是玩了超越他(她)能力太多的游戏,不断的被虐过。一旦在日常接触到打击,第一反应是激发出了曾经的痛苦回忆,所以直接选择放弃。这又是习得性无助的表现。
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在某些方面能有冠军心态,有舍我其谁的气势,不是跟谁比,至少要超越自己。不能怂,一怂就是一辈子。
孩子学习成长是个超级复杂的工程,现在也没有造就精英的统一的公式,但是,它是有迹可循的。好的心法,加好的技法,孩子大概率差不了。
心法一定是在前面的,心对了,事就对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