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到底怎么样?

胡希恕经方医学

71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出现了三部《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长沙古本《伤寒杂病论》、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其中以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影响最为广泛。

很多同道经常问,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到底怎么样?是真的还是假的?今天,分享一篇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的论文,希望能够解答大家的问题。

结论:

1、经考证,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伪本,是在宋本《伤寒论》基础上修改而来的。
2、看来当前最好的版本还是赵开美版的宋本《伤寒论》。人民卫生出版社钱超尘教授点校出版的《伤寒论》。
3、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可能是某人为临证参考所用而汇编整理而来,被后人伪称是“张仲景第十二次手稿”。

论文较长,下面节选部分重点内容,全文可以在CNKI(中国知网)上搜索下载(钱沛涵,钱超尘,杨东方.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伪本新证[J].中医文献杂志,2021,39(03):1-5+14)。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伪本新证

钱沛涵 钱超尘 杨东方

北京中医药大学

摘要: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出现了三部《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长沙古本《伤寒杂病论》、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其中以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影响最为广泛。本文就前贤时彦很少论及的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中的两个中医文献问题——'删王叔和按语而暗用其义''删林亿校语而暗用其义'进行论证,从而揭示该本的伪本属性。

长沙古本《伤寒杂病论》(简称“长沙古本”)、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简称“涪陵古本”)、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简称“桂林古本”)集中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印刷问世绝非偶然现象,而是具有特定的时代意义。

这三部托名张仲景著作的《伤寒杂病论》的出现,具有反对和抗争国民政府废止中医错误政策的积极意义。

黄竹斋是著名的《伤寒论》文献学家和中医临床家,他手抄的白云阁本的刊行,有力地扩大了桂林古本的影响范围,“得到许多人的支持,尤其是民间医家和爱好者们,认为桂林古本是最接近仲圣原稿的版本”,所以风行一时。

赵开美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据北宋元佑三年(1088年)小字本翻刻的《伤寒论》今存五部:中国中医科学院一部、上海图书馆一部、上海中医药大学一部、沈阳中国医科大学一部、台北 “故宫博物院”一部。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古籍整理的指示精神,指定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学家刘渡舟主编 《伤寒论校注》。该书 “内容提要”指出: “本书以明·赵开美摹宋本为底本校注而成。”本文谨据刘渡舟教授主编的《伤寒论校注》为底本,对以上诸条逐一对比考察。

桂林古本把宋本《伤寒论》的王叔和按语删掉而暗用其义,暴露了作伪者所据的底本是宋本《伤寒论》,绝非所谓的“张仲景第十二次手稿”。

上述“删王叔和按语而暗用其义”“删林亿校语而暗用其义”,足以证明桂林古本是在宋本 《伤寒论》的基础上增删词句而伪造的文本,绝非所谓的张仲景第十二次手稿。

后人猎奇逐新,称掩埋千载的宝卷突然出现,学界击赏,多方发掘桂林古本可以立足的文字,用以证明桂林古本具有传世的宝贵价值。这个“证据”居然被找出来了,一时产生轰动效应,这就是黄竹斋先生在白云阁本《伤寒杂病论》序中所说的宋本《伤寒论》第176条有误而桂林古本无误的一条文字。

宋本第176条原文载:“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桂林古本同条作“伤寒脉浮滑,此以里有热,表无寒也,白虎汤主之。”

黄竹斋先生针对此条文字指出: “兹取十二稿本与今世通行之宋刊《伤寒》《金匮》各书及近年湖南刘崑湘得于江西张隐君之古本、涪陵刘镕经得于垫江某洞石柜之古本相校,如太阳下篇'伤寒脉浮滑’节,宋本及涪古本同作'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脉方乖违,义实难通。湘古本作'表有热,里无寒’,似较优胜,然犹未若十二稿本作'里有热,表无寒’之确切不易也。其余订正诸本脱讹者,不遑枚举……

黄竹斋还认为,桂林古本的刊行具有纠正宋本《伤寒论》某些谬误的重要意义。千余年承讹袭谬之刊本有所订正,裨益医林,实非浅鲜!

但是桂林古本这个正确的表述,不是来自张仲景第十二次手稿,即桂林古本本身,而是桂林古本盗用林亿校语之义。

上述之“删王叔和按语而暗用其义”“删林亿校语而暗用其义”足以证明,所谓的“张仲景第十二次手稿”完全是托名伪造。始传伪本之人虽是张绍祖,但造伪之人不是张绍祖。

我们之意,似乎该书写作的初衷不是为了欺世盗名,而是为了其人临证参考所用。待其亡后,同族后人乃伪称该手稿是“张仲景第十二次手稿”,张绍祖乃自称是张仲景第46世孙,这才是真正的欺世盗名。

桂林古本今已共识为一伪书,伪托张仲景之名,伪称“张仲景第十二次手稿”,但从学术角度观察,不能完全否定其存在价值。第一,该书从其他方书中收集了许多杂病方剂,具有临证参考价值;第二,该书将《金匮要略》的某些条文插到《伤寒论》的某些相关条文之下,汇而观之,具有参考价值;第 三,从《伤寒论》文本流传史的角度观察,桂林古本的出现,是《伤寒论》版本流传史的一段小小插曲。

明代赵开美翻刻的宋本《伤寒论》是《伤寒论》最权威的版本,它比较准确地保留了张仲景《伤寒论》的文献资料,可惜那个时代绝大部分中医人士都没有见过宋本《伤寒论》,所以才为冒名伪托宋本《伤寒论》留下了空隙。恽铁樵钻了这个空隙,左盛德、罗哲初也乘隙而入,附和其师张绍祖“张仲景第十二次手稿”之说,称其流传历史比宋本《伤寒论》还要悠久。这些伪造之论需要揭露,需要纠正。

张仲景的 《伤寒论》是超越时代、跨越国度、具有永恒魅力的伟大著作,揭示桂林古本存在的文献伪证,探讨它出现的时代原因等,是研究张仲景学术的重要课题。

(0)

相关推荐

  • 最新定论: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伪本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否为伪书,一直存在争议. 遇秋发现,<中医文献杂志>2021年第3期,出了一篇文章:<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伪本新证>,论述证明了桂林古本是伪 ...

  • 再谈桂林古本《伤寒论》是伪书

    不谦真人昨天写文章论述,所谓的桂林古本<伤寒论>是伪书,很多人造诣不够,无法从文字本身去判断真伪,无法从医道去判断真伪.不谦真人今天再写一篇,从史实的角度论证其伪. 所谓的桂林古本< ...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不病温.冬伤于寒,其气伏于少阴,至春乃发为温病,名曰春温. 夏伤于 ...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我看是仲景原著无疑。...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我看是仲景原著无疑.能看见仲景十六卷传世之作,很多人认为是清民国伪造之书,但细思量,张医圣著作的书,收藏在张家是最有可能的,祖先的著作,后世子孙视若珍宝,世代流传,可能性极大,细看 ...

  • 辨瘀血吐衄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原文白话注解对照-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27

    东汉南阳张仲景 著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白话文注解 民间中医爱好者 @故乡的云 整理注解 张仲景46世孙 张绍祖 献书 桂林罗哲初 手抄 据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7月第2版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五 辨 ...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全文

    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仲景 述 桂林罗哲初 手抄 据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7月第2版 伤寒杂病论序 (张机序)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 ...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为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流传至今版本多样,<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即为其中之一.1939年中医学家黄竹斋先生于浙江宁波访书期间,从桂 ...

  • 谈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六气主客篇的真伪(转)

    原文地址:谈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六气主客篇的真伪(转)作者:石破天惊 东汉张仲景撰述伤寒论之后,幸赖晋朝太医王叔和搜罗以脉经传世,内容已有增删,至唐朝孙思邈已有江南诸师秘仲景方不传之叹.宋朝于残简中重集 ...

  • 【中医】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平脉法原文阅读】

    今日文章 伤寒杂病论 大众医学助手提醒您阅读愉快 <伤寒杂病论>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 ...

  • 精简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方剂汇编

    ​汇编者/李书涛 一.伤寒例 1.伤寒传经在太阳,脉浮而急数,发热,无汗,烦躁,宜麻黄汤.     方:麻黄汤:麻桂杏甘 2.传阳明,脉大而数,发热,汗出,口渴舌燥,宜白虎汤,不差与承气汤. ⑴白虎汤 ...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温病及六气病脉证并治

    整理/李书涛  一.温病脉证并治 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不病温.冬伤于寒,其气伏于少阴,至春乃发为温病,名曰春温. 夏伤于湿,其气伏于太阴,至秋燥乃大行,发为温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