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纵横谈46 | 心想事成

心想事成

小时候,看到星星、好玩的玩具都会有想法,常常梦想着长大后成为科学家、亿万富豪、行业的精英领袖等等;长大后,压力越来越大,事情越来越多,想法变得越来越少,但还是想着身体要健康、家庭要幸福;年老的时候,明白想法的无用,但还会祈求儿孙满堂,安度晚年。这是很多人的写照,假如一个人能够把从小到大的想法都写下来,不知道会有多少个想法,更不知道人生能够实现多少个想法。

“心想事成”既是代表一个人美好的愿望,也代表一种非同一般的能力。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向别人说恭喜的话,常常会祝福对方“心想事成”,但大多数人都清楚,“心想事成”不过是美好愿望摆了。绝大多数人心想的都是美好的事情,例如健康、财富、幸福、美满等等,尽管这个世界从古到今都有一些邪恶的人以及一些阴暗的角落,但从来不缺少对美好向往的想法。说“心想事成”是能力,古今中外有多人有这个能力呢?掌握72变化的孙悟空似乎也做不到“心想事成”,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阅历的增加,我们明白“心想事成”也不是什么“特异功能”,而是一种持续的坚持。“成”与“不成”,都和“想”有关。

一般来说,年轻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憧憬,在这个阶段,一个人在“想”的方面会比较多,因为对于年轻人来说,未来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无限的“想法”。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涉世的深入,慢慢感到有太多自身无能改变的现实与无奈,尤其是到了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人事工作的时候,年轻时候的很多“想”逐步被现实的“做”替代,而且明白过去很多“想”是多么的幼稚,也知道只有不断的“做”,或许才能实现一点点过去的“想”。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对于自己年轻时候的“想”并不坚定,做不到持之以恒地想。当然如果仅仅是把“想”停留在脑海中,那无论如何都不会有“事成”的可能,但假如一个人能够真正地、持续地“想”,持续地追问自己的内心,并且通过行动一点点地把“想”实现出来,那人生真的可以说与众不同。

假如你是年轻时候的袁了凡,知道自己的未来无论怎么“想”都是一样:“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哀莫大于心死,这种无论如何挣扎改变不了的人生是最可悲的。人到中老年的时候,回头看看自己的过去以及现在身边的人和事,发现的确有很多“想”是“妄想”,想法太多是一个人神经系统不稳定的表现,“想”过头了甚至还有“精神分裂”的可能。这里不讨论为什么一个人常常有各种奇离古怪的“想法”,但对于一个有志于“道”的人来说,“想”太多便是离“道”愈远,“无想”才是有道人的标配。一个人对衣食住行等等一切都“无想”的话(当然也必定是“无妄想”),“无想”之“想”便如同白云清风,不请自来。其实,我们一生当中有很多“想”都是白“想”,但“想”尤其是“妄想”之所以不请自来,是因为我们身上缺了一些东西,“妄想”有了生根发芽的空间,所以“想”便不断地“东奔西走”,如“滔滔江河”,奔腾不息。

“想”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人之所以高于万物的重要条件,人之所“想”应该是为了向“善”。“善”是“一”,“妄想”是“多”,一个人只有持续地想“一”,持续地行“一”,才有机会“心想事成”。“心想”是“事成”的前提,“事成”是对“心想”的回应。我们知道,“不成”常常就是“成”,或者是另一种“成”。但如果认为“成事在我,败事由天”,那又会走到另一种“妄想”。

我们要知道,自己不一定能够看到“成事”,但“成事”必定有我。孔子没有看到天下大同之“成”,但天下大同必定有孔子之“想”。拥有“德”是“心想事成”的前提,拥有“大德”,甚至“不想”,也可以“事成”。例如了凡先生并没有为自己的寿命做过任何的祈求,但依然延寿21年:“孔公算予五十三岁有厄,余未尝祈寿,是岁竟无恙,今六十九矣。”不得不说,一心行善的了凡先生,从利己到利人,从功利到非功利,从心灰意冷到日日知非,创造奇迹的背后是他明白之“想”指引下日日改过的功劳。

缺德之“想”多是“妄想”,难“成”;

有德之“想”多是正“想”,易“成”。

常常为自己的人,很难“心想事成”;

我将无我,容易“心想事成”。

(0)

相关推荐

  • 生活分享|如何增强自信?给你十条建议

    关于我的一切和有用的推文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哦! 一直以来,时不时都会有粉丝说: 从小到大都不是很自信,有需求不好意思表达,错过了很多机会. 因为不够自信,喜欢的男/女神被人追走了. 因为不够自信,有好点 ...

  • 遇到挫折怎么办?用“积极暗示法”助你走出消极思考

    遇到挫折怎么办?用“积极暗示法”助你走出消极思考

  • 做人,看开一点,别跟自己较劲

    文|雪落无尘 复工初期,很多人都没有从放假的状态调整过来,导致很多人刚上班都没有进入到工作状态. 西西就是这样.因为刚复工,领导分派给她的工作,她总是出问题. 由于之前她的能力很强,每次写报告都不会出 ...

  • 我失恋了,感觉还不错

    发布时间:2020-11-13 <东邪西毒>里,张曼玉一袭红衣,倚在窗前,淡淡的说道:"我一直以为自己赢了,直到有一天看到镜子,才知道自己输了.在我最美好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人没有 ...

  • 总结好了克服拖延症的10条妙招,赶紧拿去!

    关于我的一切和有用的推文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哦! 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其实可以将拖延看成是一个信号.停下来问自 ...

  • 假期的一些想法碎片

    喵~今天是国庆小长假的最后一天,过去一周,大家都去哪儿玩了呀? 写在假期末,今天的推文读起来比较短小轻松.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两个主题,一个是关于"臣服"的后续,一个是最近回复喵粉留言 ...

  • 行动胜于言语,男性真心话,和想要一直在一起的女生会怎样表达爱

    即使不说出口,男性也会在各种场合向女生传达自己的感受.并不是他们都不擅长说话而是因为,男性表达感情的方法,比起语言,他们认为更重要的是行动. ·让对方有「被爱着」的实感 无论什么小事,只要我爱她,我就 ...

  • 二哥闲话|人生二十四

    还好有这么一个空闲,得以在这个关头留下一些所思所想.标题没有深思熟虑,一带上耳机,打开word就涌现了这五个字"人生二十四". 二十四,是没有想过的年纪,想的更多的是二十六.二十七 ...

  • 《了凡四训》纵横谈1 | 有缘总会相见

    引  子 我写第一个专辑,题目是<读经典,悟人生>,主要是为<社矫之声>写,每篇小文是对<论语>当中某句话展开阐述,文章主要针对在社区接受改造的人士而写: 第二个专 ...

  • 《了凡四训》纵横谈 2 | 怎样的一本书

    怎样的一本书 <了凡四训>其实就是四篇文章,总共才1万多字,是明朝袁了凡先生给他儿子写的四篇人生心得体会.袁了凡,原名表,后来改名黄,字坤仪,又字庆远.仪甫等.他原号学海,后因为领悟了&q ...

  • 《了凡四训》纵横谈 3 | 要感谢贫穷吗?

    要感谢贫穷吗 当年高考取得707分.被北大中文系录取的女生王心仪写下了一篇名为<感谢贫穷>的文章,她在文中写道:"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事业,刺伤了我 ...

  • 《了凡四训》纵横谈 4 | 如何评价孔先生

    如何评价孔先生 如何评价孔先生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在<了凡四训>一书当中,孔先生如同彗星一闪而过,但已经让世人清楚孔先生的本事确是了不起.尽管算命这类事情在民间很普通,但对于官方来说,算命 ...

  • 《了凡四训》纵横谈 5 | 孔先生是“穷爸爸”,云谷禅师是“富爸爸”

    孔先生是"穷爸爸",云谷禅师是"富爸爸" <穷爸爸富爸爸>一书当年风靡全球,该书的作者是清崎和莱希特.清崎有两个爸爸:"穷爸爸" ...

  • 《了凡四训》纵横谈 6 | 忙着生或忙着死

    忙着生或忙着死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获奥斯卡奖的大片,故事情节很简单,甚至有点沉闷.被误判无期徒刑的银行家安迪,在监狱中要面对如何渡过余生的问题.面对残酷的新环境,有人在抱怨,有人无所畏 ...

  • 《了凡四训》纵横谈 7 | 天作孽和自作孽

    天作孽和自作孽 "孽"不是好字,所以"作孽"就一定不是好事. <说文>指出:"孽,庶子也.从子,薛声."所以"孽&qu ...

  • 《了凡四训》纵横谈 8 | “数该传汝”:孔先生传了什么给了凡?

    "数该传汝":孔先生传了什么给了凡? 袁了凡第一次遇见孔先生的时候,在一个寺院的附近,当时孔先生对他说:"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一个年轻人,突然 ...

  • 《了凡四训》纵横谈 9 | 了凡先生是伟大的父亲、伟大的教师

    好父亲和好教师 近期网上传播一些视频,大概的内容是说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作业,但要求家长批改.视频中的家长振振有词,他对教师的行为表示抗议,他认为自己花钱把孩子送到学校,教师就应该负责把孩子教好,不应该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