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下令追击黄百韬:中央问起来我负责!

电视剧《大决战》里有一个情节,黄百韬兵团撤退的时候是1948年11月6日,而华野这边预订的战役发起时间是11月8日,华野参谋长张震问粟裕怎么办,粟裕说,先让部队追击,同时发电报给中央请示。张震说,中央没有回电我们就行动,不太合适。粟裕说,先追,出了问题我负责。张震说,那我和你一起负责。

对于任何战争来说,都是瞬息万变的,不可能按照你的预定计划发展,你的作战计划可能在打起来之后很快就变成了废纸。所以,虽然中央和粟裕已经就淮海战役的规模进行了磋商,并且确定先打黄百韬兵团,但当黄百韬兵团开始撤退的时候,粟裕要不要马上追击,还是等中央回电之后再行动,这仍然是非常考验一个指挥员的基本素养的。

这个时候摆在粟裕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不等中央回电同意,就发起战役,这样做的后果有可能是中央责怪,但好处是能够确保抓住黄百韬兵团;另一个选择是等中央回电同意之后再行动,这样对自己比较安全,尤其是自己的政治前途,但结果可能是他就抓不住黄百韬兵团了,那么结果就是整个战争要延长,江北决战的战略就无法实现了。

但最终粟裕还是选择了让自己的个人政治前途承担风险,但要成全整个战略目标的达成。不要以为这是个简单的选择题,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时候的决策都是非常艰难的,都要瞻前顾后,尽量避免自己的损失,至于整个革命事业的损失、战机的丧失,这些都可以在后面再弥补,但如果因此而失去领导的信任,自己的政治前途受影响,那就划不来了。

这就是一个应急处置的问题,这个时候,作为粟裕这个位置上的干部,考验的就是他究竟是把革命事业的大局放在第一位,还是把个人的政治前途放在第一位。毫无疑问,粟裕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没有辜负中央对他的信任。虽然中央在7日才给他回电,同意提前发起淮海战役,但好处是粟裕行动迅速,华野迅速将黄百韬兵团包围在了碾庄,没有让黄百韬顺利撤回徐州。

反观国军这边,同样作为战区负责人或者是大兵团的决策负责者,在关键时刻的选择就要瞻前顾后,最后还是害怕完全失去常公的信任,即便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也不一定敢于坚持。

比如廖耀湘在辽西地区得到锦州被解放军攻破的消息之后,明知道这时候的正确选择是马上南下营口,或者退回沈阳,而且南下营口更为有利,但他却没有马上行动,而是把十二万大军留在原地,他自己去和常公、杜聿明、顾祝同、卫立煌这些人磨嘴皮子。其实他内心根本不信任卫立煌,但他依然选择先争取卫立煌的同意,就是因为如果结果不好,可以让卫立煌替他分担责任。

杜聿明的情况也一样。在到徐州之后,凭直觉觉得应该向西南方向去追击中野,而不应该按部就班的去增援黄百韬,但因为他担心万一扑空了会被人嘲笑,影响他自己的威信,所以就放弃了自己的正确主张,而选择了比较中庸、稳妥的方案,也就是让邱清泉和李弥两个兵团去增援黄百韬,最后黄百韬兵团也没救出来,徒劳无功,两个兵团也被困在了徐州。

杜聿明集团从徐州撤出来之后,到陈官庄、青龙集一带,明知道正确选择是应该继续往西南方向撤退,但因为邱清泉反对,就选择了服从蒋介石的命令,就地掉头转向东南方向攻击,去解救黄维兵团,徒耗时日,最后同样是没能打过去,黄维兵团没有救出来,自己也没能走得脱,也被华野包围起来了。等到黄维兵团覆灭,已经没有人能够来救援他,整个集团二十多万人全军覆没。

所以,《亮剑》里李云龙围攻平安县城的时候,丁伟接到消息,马上部署部队配合,部下问他是不是要请示上级,他说,要是等上级同意了再打,你哪盘菜都赶不上了。在战争年代尤其如此,军情紧急,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只要你稍微犹豫、拖延一下,战场形势可能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种战机一旦丧失,就很难再找到了。但国民党这边整个解放战争期间,都在不断重复这个错误。

解放军这边的情况就好得多了。粟裕没有得到同意就发动攻击,西柏坡不仅没有追究责任,反而在回电中特别强调,情况紧急时可以临机决断,不必请示,给了他更加充分的独立自主的根据战场形势变化采取不同措施应对的权限。这不仅是对粟裕的个人能力的信任,更是对粟裕的支持,让粟裕知道,只要他的出发点是为了打胜仗,符合总体战略利益,他就可以未经请示直接行动。

但这种状态也只有在革命战争年代才会出现,国军方面呈现出来的谁都害怕担责任的情况,则是整个组织体系已经完全失去了上升期和创业时期的进取心之后的状态,谁都不愿意多承担一点责任,只要自己仕途安全,哪怕山崩地裂,天翻地覆,也与自己无关。所以,在解放战争中,看上去国军这边就成了所有人都只对蒋介石负责任,但却没有人真正为国民党政权负责任和操心了。所有人都知道这辆车在以加速度往坑里掉,但却没有人去阻止这个结果的发生,而是选择了高高挂起。

“大夫出疆,有可以存社稷,安万民,专之可也。”战争更是如此,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瞬息万变,主帅的一个判断和决断动辄会让几十万人的命运转弯。固然这时候需要考验主帅的经验和智慧,但也在考验一个政治团体内部的权力分配机制和凝聚力,任何一点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全盘皆输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事事都需要蒋介石亲力亲为去推动的国民党政权,面对西柏坡和粟裕如此心领神会的默契配合的时候,战争还没开始,结局几乎就已经注定了。

黄维和陈赓没那么深交情,黄维是有点书呆气,但不是傻子

围歼黄百韬兵团时华野伤亡较高,是因为粟裕轻敌?《大决战》错了

何基沣张克侠突然起义,粟裕下令抢占曹八集,华野堵住了黄百韬

南京派了一头猪来守北大门,这话邱清泉可以说,黄百韬却不能说

“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这句话到底是林彪对谁说的?

廖耀湘不肯增援锦州,蒋介石没有看懂他的心思,杜聿明看懂了

继续吐槽《大决战》:范汉杰的胡子没了,杜聿明的脾气大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