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汪曾祺

去年(2020年)是汪曾祺的百年华诞,各种汪老的作品全集、选集、纪念集铺天盖地,令人目不暇接。不禁有点儿感慨,因为汪老的作品生前并不“叫座”,圈内小有名气,市场不温不火,和如今的人声鼎沸、火上烹油的热闹情形真的是天渊之别。

其实我知道汪老也很晚,而且很“偶然”,所以才说邂逅。

97年的时候,工作地点在江苏宜兴的一个乡镇,当时工资只有三百多,公司食堂饭菜便宜,我又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幸福单身汉,居然还能每个月挤出一百多块钱买书。

镇上只有一家书店,那是每个周末必去的,用现在的话讲叫“打卡”,当时是报道。书店不大,可选择的也就有限,而每次去都不愿意空手而回,总是尽可能地挑一两本还算差不多的书。

那次看中一本新书《中国当代才子书贾平凹卷》,觉得“才子书”这个叫法挺有趣,一看原来是野莽编的,丛书选编还有两个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品种上的诗、文、书、画,一个是品格上的高、雅、清、奇。当时因为年轻所以因了《废都》比较迷贾平凹,就买了一本。发现这套书真的不错,前面铜版彩色插页有作者的照片以及书法、绘画作品的图片,后面选编的有诗歌、散文和小说,软精装,拿在手里都很舒服。于是,又咬着牙把剩下的冯骥才卷、汪曾祺卷、忆明珠卷都买了。当时看过大冯的《三寸金莲》和《炮打双灯》,也挺喜欢,而对后两位真的一无所知。所以,买汪曾祺的作品,当时仅仅是因为凑成一套,是配菜,是顺便,是捎带手。(说咬着牙,是因为一本书定价三十多,又不打折,在当时算比较贵的了,四本书就把我一个月的零花钱全部消耗完了,还是有些肉疼的。)

然而回来一读,顿时将其他三本抛在脑后,完全迷上汪曾祺了—也发现原来他是老相识。

原来他就是京剧《沙家浜》的作者!“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多精致!又多上口!亏他怎么想出来的?

原来《陈小手》也是他写的!我在函授学习短篇小说创作的时候,教材里选讲的就是汪曾祺的《陈小手》,廖廖千把字,过目难忘。陈小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为团长太太成功接生。结果他上马刚走,团长从背后一枪就把他撂下来了,关键最后两句:“团长说:‘我的女人,怎么能让他摸来摸去!这小子,太欺负人了,日他奶奶!’团长觉得怪委屈。”传神阿睹,颊上三毫。

看了《葡萄月令》,散文居然还能这么写?“一月,下大雪。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四月,浇水。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通篇读下来畅快无比,几乎忍不住想自己种几棵葡萄去感受一下。

看了《天鹅之死》,他在最后写:“一九八七年六月七日校,泪不能禁。”他先感动了自己,然后感动了我。看《大淖记事》,感动于锡匠们无声的游行抗争,更感动于作者最后充满感情的自问自答:“十一子的伤会好吗?会。当然会!”看《岁寒三友》,感动于靳彝甫见两位挚友蒙难,只说你们等我一天,就断然把爱若性命的三块田黄出手了。那么顺理成章、顺其自然,这才是朋友应有之义。

所以,最初看汪老的书,更多的是感动,(也许是年轻吧),后来看许多人说他的文章清淡,我反而不认可。(汪老自己也不认可。)他只是把那么浓的情感用较淡的笔墨写出,虽然是精雕细琢,却给人如泉水般流出的感觉,自然晓畅,齿颊生芳。

喜欢的不行,于是,开始四处搜罗汪老的书,见到就买,不管里面内容是否重复。(因为汪老很多作品其实都是反复出现在不同选集里的。)但就是这样,仍然没买到多少,一本百花文艺出版社的《汪曾祺散文选集》、一本漓江出版社的《汪曾祺作品自选集》、一本《塔上随笔》、一本长江文艺的《矮纸集》、一套江苏文艺的《汪曾祺文集》(四卷五册),爱屋及乌,又买了汪老选编的《知味集》,甚至还模仿他的《五味》作了一篇《也说五味》。

然后,就没有了。因为,汪老在世时,出版的书真的不算多,更谈不上火爆,当时网络不发达,也没有可以淘旧书的网站。很多出版过的书很难碰上。

再然后,大约在2017年的时候,汪老逝世20周年,他的作品选编突然成了雨后春笋,一批批地冒了出来。而到了2020年,就更多至泛滥的程度。是因为他的作品选入了课本引起了重视?还是因为过度喧嚣的文坛需要他这股清流来涤荡?对他的火,我并没觉得意外,只觉得来得太晚了一些。

但这些新书都大同小异,扎堆抱团,摩肩接踵,害得我前后追着买了一堆,发现真的是良莠不齐----汪老的文字当然还是好,被过度炒作,也算死后哀荣。但很多编选实在不尽人意。只有人民文学版的全集、江苏文艺版的全集还不错。

直到买了一本梁由之编的《百年曾祺》,很喜欢,觉得他编选的角度很特别、眼光老到、匠心独具。又从序言中得知他编选了几套汪老的作品,马上又去追买了一套梁编三联版的。这个坏家伙又罗列了汪老生前所出的所有作品,还说因为他是资深汪迷、所以他都收全了。我岂能落后?于是,在孔夫子旧书网等网站上又开始了大肆搜罗购买。

这次,不仅买了汪老生前在大陆出版的《晚饭花集》《蒲桥集》《晚翠文谈》《老学闲抄》等老版本集子,还买到了两本熊猫丛书的外文版《晚饭后的故事》、《大淖记事》,包括港台版的《茱萸集》、《寂寞和温暖》。

顺便说一句,港台对汪老的认可比大陆要早,这两本集子一是86年、一是88年,其时汪老在内陆也没出几本作品。然后,就纠结于最早的几本书了,一是1963年中国少儿出版的《羊舍的夜晚》,一是1987年漓江一版一印仅印了450册的精装《汪曾祺自选集》,在网上都是千元以上的售价了,实在有些肉疼。

但想想梁由之号称资深汪迷、他都收齐了,我迷的也不比他浅多少,怎么能没有这两本呢?于是,今年年终奖一发,立刻将这两本收入囊中!甚至还包括刊登汪曾祺京剧《范进中举》的五几年的《剧本》杂志。只有49年出版的《邂逅集》实在淘不到,遂买了本影印本,聊胜于无。

收完的感觉是,顿时浑身轻松了。天高云淡、风清气朗。大地在我脚下,所爱在我手中。

所以有朋友讲,有收藏癖的人都是精神病患者,拥有欲过强。我的回答是:为汪老一病,值!

(0)

相关推荐

  • 借书

    我也算是个爱看书的人吧,但我很少买书.我多是借书,偶尔一激动的情况下我还抄书. 跟买书比较起来,我喜欢借书来看:有时间限制,逼着自己尽快看,因为过期是要计费的.不过,在所有之中,我最陶醉的还是抄书-- ...

  • 《大师们的写作课》领读 | 如果你想提高写作能力,我推荐这本书

    一直很羡慕有好文笔的作家,也买过很多如何写作的书,往往厚厚的一本书看下来,非但没学会怎么写,倒是徒增几分茫然. 有一天去书店闲逛,舒明月的<大师们的写作课>,精巧清新的封面在呆板的大块头书 ...

  • 缄默 作品选集

    缄默 作品选集 春晨 文/缄默 晨雨飘三春,似雾似幻昽纤尘. 凭窗静品茶,回味贤文. 苇编三绝终觉浅, 千钧一字解浑沌. 味胜美酒,欲尽千樽, 奈何粗陋,资质愚钝. 先圣之智,如曙之光, 白虹玉彩,霞 ...

  • 读汪之路,惊喜不断——《如看草花:读汪曾祺》出版

    近日,青年作家毕亮的新著<如看草花:读汪曾祺>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汪曾祺之子汪朗为该书作序推介. 作为新疆伊犁州文联<伊犁河>杂志副主编.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奖获得者,毕亮 ...

  • 《鲁迅全集》《汪曾祺全集》为啥要编数年?

    《鲁迅全集》《汪曾祺全集》为啥要编数年?

  • 都云作者痴

    明代有个张溥,<明史>有他的列传,说他少年嗜学,每读书必手抄之,抄完诵完,付之一炬,再抄再诵,如是者七.后来他把自己书斋命名为"七录斋". 这个劝学的故事,我是从作家苏 ...

  • 很多作家全集没必要看,汪曾祺是例外 | 汪朗&郭娟&李建新·早茶夜读193

    第193夜 | 汪曾祺 很多作家全集没必要看, 汪曾祺是例外 汪曾祺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年 本周主题 「汪曾祺」 本日金句 汪朗:说实在的,我坐这儿有点惭愧,除了模样跟老头有点像,别的基本没 ...

  • 【火花观点】| 三耳秀才作品:醉言认作品认人

    本来想低调,一吃老酒,调子就高了,想压也压不住. 那晚吃酒,反正是一桌瞎聊.酒吃到一半时,我们已从政治聊到读书上来了.其中有一哥们,他说他爱读书,还特别提到大人物作品选集(<毛泽东选集>) ...

  • 汪朗:老头儿汪曾祺的幸运

    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3月28日,马上就将七十岁了.社庆七十周年之际,我们决定辑录并邀请部分作家.评论家.学者.翻译家.编辑家等,撰写他们眼中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讲述他们的作品在人文社出版的种种 ...

  • 乡物 | 跟随老饕汪曾祺学烧肉

    写美食,最难是在平实中写出真味. 而汪曾祺的美食散文,平淡无奇中分明是一个人经历了磨练后充满智慧的表达,他真心爱生活,是润物无声的那种爱,就像山涧溪水一般平静,但又充满律动.无论山珍海味,还是萝卜白菜 ...

  • 郭进拴|读《汪曾祺籍》

    郭进拴原创文学评论:读<汪曾祺集> [郭进拴原创]读<汪曾祺集> 前几天,我收到了由汪曾祺和汪朝亲笔签名的限量珍藏版十卷<汪曾祺集>. 为纪念汪曾祺先生逝世二十周年 ...

  • 郭进拴|读《汪曾祺集》

    郭进拴原创文学评论:读<汪曾祺集> 郭进拴  [郭进拴原创]读<汪曾祺集> 前几天,我收到了由汪曾祺和汪朝亲笔签名的限量珍藏版十卷<汪曾祺集>. 为纪念汪曾祺先生逝 ...

  • 汪曾祺:宋朝人的吃喝

    唐宋人似乎不怎么讲究大吃大喝.杜甫的<丽人行>里列叙了一些珍馐,但多系夸张想象之词.五代顾闳中所绘<韩熙载夜宴图>中主人客人面前案上所列的食物不过八品,四个高足的浅碗,四个小碟 ...

  • 汪曾祺:马铃薯

    马铃薯的名字很多.河北.东北叫土豆,内蒙古.张家口叫山药,山西叫山药蛋,云南.四川叫洋芋,上海叫洋山芋.除了搞农业科学的人,大概很少人叫得惯马铃薯.我倒是叫得惯了.我曾经画过一部<中国马铃薯图谱 ...

  • 汪曾祺:七载云烟

    相关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 汪曾祺:七载云烟 天地一瞬   我在云南住过七年,一九三九-一九四六年.准确地说,只能说在昆明住了七年.昆明以外,最远只到过呈贡,还有滇池边一片沙滩极美.柳树浓密的叫做斗南村的 ...

  • 汪曾祺:闻一多先生上课

    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 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 ...

  • 汪曾祺:口味

    口 味 "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好吃的东西大家都爱吃.宴会上有烹大虾(是极新鲜的),大都剩不下.但是也不尽然.羊肉是很好吃的."羊大为美".中国吃羊肉的历史大概和 ...

  • 朴实如汪曾祺,有趣如丰子恺,半个世纪再版160次林良《小太阳》

    有时看到读书人之间询问:你最近在重读什么书? 当我们拥有藏书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时,重读一本经典书籍已变成了一件非常稀有难得的事情.可是我想向你推荐的这本书<小太阳>,实在是值得年年岁岁拿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