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玦尘》总制片人杨晓培:接受,面对,解决,放下
《千古玦尘》对于杨晓培的意义很不一样,与以往的作品都不一样。
这是杨晓培离开老东家柠萌影业,二次创业成立西嘻影业后的首部作品。虽然题材依旧是她早就驾轻就熟的古装项目,但依着她的性格,她想做的绝不是因循守旧,而是像盘古一样开辟一个仙侠剧的上古时代。在她的话术里,打造一个新仙侠体系,她必定“用力很足”。
6月17日,《千古玦尘》在腾讯视频播出。“按照以往新剧上线的惯例,我们会坐在一个会议室里边看剧边监测舆情,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但当天,杨晓培身在横店,辗转于《且试天下》AB组之间,“压着”杀青,这是她一贯的原则,绝不超期。
但开播之初就遭到一片质疑,实在出乎杨晓培的预料,此前,她特别有信心地告诉别人,《千古玦尘》的最终成片达到了最初计划中“新仙侠”的目标。从6月17日到20日那几天,杨晓培的心情谈不上非常低落,但很沉重。一向在微博上并不活跃的她,开始为了《千古玦尘》而营业。其间,她给平台相关负责人发微信,表示坚决不能放弃。优质的内容给了杨晓培十足的底气。
已经反复审过几十遍片子,没有人比杨晓培更清楚剧情的走向。“随即,我们进行了反思,开始进行下沉式、沉浸式的剧情向引导。”杨晓培说。《千古玦尘》肉眼可见地开始低开高走,最终完成了逆袭。她用“痛并酸爽”做了总结陈词。
杨晓培一直都是个不断突破自己的人,而往往突破没有被完全理解之前,总有被质疑的风险。正如当年拍《全职高手》时,她拍着桌子说:“你们没有看到我要的东西,我做出来你们就知道了”。《千古玦尘》或许起初也是如此,做了这么多年古装,杨晓培想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探索题材的边界和美学的边界。
这些边界到底是什么?实际上也就反映在《千古玦尘》中所有被质疑的片段和元素里。杨晓培只是“反黑”,过滤掉谩骂,而那些在剧情结构、内容上有道理的质疑,她会在项目复盘时认真思考。杨晓培对风险早已做好了准备,她觉得永远避免风险不是一个开放的创作态度。
新仙侠如果连“跨圈”都没做到
就不可能“破圈”
《千古玦尘》是她第一次操刀仙侠剧,此前,当平台找到杨晓培时,她很谨慎,想要把原著“捋清”再做决定。
这不是一部落入“三生三世”套路的仙侠小说,也没有一开篇就上演过关打怪、苦大仇深的戏码,甚至,上古也跳脱了传统仙侠女主“傻白甜“或是“黑化复仇”的套路。爱玩好动的上古为了苍生历劫,甚至自我牺牲才平定了三界。
杨晓培被上古身上的“苍生大义”打动了。所谓苍生大义是什么?不管是神还是人,都要落地实际、勇于承担责任、勇往直前。
或许,上古身上依稀有着杨晓培的某一面。作为老板,她肩负着强烈的责任感。只要她在片场,就会对现场拍摄、演员表演进行质控,无论收工多晚,她都与制片团队同在,亲力亲为。同时,她也深知,信任在这个行业中既是宝石又很脆弱,腾讯视频这个平台的包容度给了她极大的信任,头顶光环,更让杨晓培每做一个项目都心存敬畏。
她与上古不同的是,即便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即便从来没有轻松过,但杨晓培享受这一切,“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而上古则是“如果有来世,绝不成神”。
杨晓培决定接下这个项目,但她要打造的是一个新仙侠体系。
《千古玦尘》在角色人设上大胆作出了新的突破。即便面对选角的争议,杨晓培依旧坚持自己最初的判断。上古,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界美女,她俏皮、灵动、不拘泥一切形式,只有周冬雨才能演得真切。当苍生大义冲击了上古的感情,当后池马上要陨落、她即将失去后池的记忆回到上古的本原时,审片的杨晓培被狠狠虐哭了不知道多少次。正是周冬雨呈现出来的人物表现张力和表演的厚重感演活了上古,没有大开大合的虐,只有直抵人心的情感共振。
同样,在杨晓培期冀的新仙侠体系中,态度表达与剧情人物要实现水乳交融、不再拘泥于情情爱爱的虚浮套路。她对观点的表达是有渴望有执念的,她希望人们能在《千古玦尘》中看到一种独立、自主、坚韧、有担当的价值观。
无疑,杨晓培一系列的探索相当于提高了仙侠剧的门槛。她一直说要探索创作的边界,探索剧情和人物的边界、《千古玦尘》仅仅是她又一次小试牛刀的尝试。每一次探索都得付出代价,都需要一个过程。同样,衡量项目探索取得成功也有着不同维度的标准。除了人物角色、故事内容获得正向评价外,真正拉升了平台的水位以及在数据表现良好也值得关注。在传播上,则更看重作品的“破圈”表现。在杨晓培看来,“破圈”仅仅是结果,首先要做的是“跨圈”,如果连“跨圈”都没做到,就不可能“破圈”。
有一天,杨晓培去看展,有人听说她是《千古玦尘》的总制片人,认识和不认识的人都围了上来,他们都是这部戏的“粉丝”,追着她问剧情的走向。那一刻,杨晓培特别吃惊,也特别有成就感,因为这种传播的力量让所有主创的付出没有白费,这就是作品的力量。
但杨晓培接受赞誉的同时,始终保持着清醒客观的头脑,每做一部剧,她都会及时复盘、反思。对于观众提出的剧集一开始人物人设没有立起来就让CP强行发糖,和剧情节奏过快的质疑,杨晓培全盘接受,并表示“真正的人物关系建立是通过剧情的推进才能达成的,这是我们今后的创作中要绝对遵守的创作基础。”
东方美学,深深投射在心里的光影
2020年1月,敦煌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杨晓培带着团队到莫高窟采风。敦煌,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汇点,是杨晓培深深依恋的故乡和取之不尽的灵感之源。彼时,肃杀的寒潮裹着西部的黄沙,更让矗立在这里的莫高窟显得高冷肃穆。然而,生于斯长于斯的杨晓培内心却燃着如火的热望,想要将这经历了1500年历史的中华文化瑰宝展示给更多的人。
杨晓培带着团队把莫高窟看了个仔仔细细,这些洞窟不仅仅有东方美学中色彩的表达,更呈现出极具生命力的人文风气。不管是朝堂之上还是寻常百姓之家,壁画上那些建筑、陈设、衣着、饰物都给他们带来了心灵的震撼,激发出新的创作灵感。
《千古玦尘》拥有庞大的世界观构架,借助从洞窟中传统建筑式样上获取的灵感,《千古玦尘》在横店搭建出规模庞大的实景棚,并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清楚地将神界和仙界进行了极好的区分。上古界是盘古开天辟地后最质朴的时代,以石材为主,打造亘古永存的神界风貌。直到天界出现,大量金色与木材自然而然地铺陈开来,使得的观众可以清晰地感知两界更迭。杨晓培认为横店那些现成的建筑无法承载她想呈现的新仙侠世界观。在建筑结构比例上要做到举架高耸入云的既视感,这种效果不能仅依靠特效,一定要与实景结合,才能保证虚实之间的自然延伸,这样才能让场景更落地”。这一切都是为了杨晓培屡屡提及的实质感。一方面,她本人非常喜欢建筑和设计,在拍《全职高手》时,就曾把每个战队的场景全部搭建出来;另一方面,实景是呈现故事形态的一种载体,同时也更能展现美学体系与视觉效果的整体性。
审美与服化道亦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在《千古玦尘》的服饰上,杨晓培坚持“极简”的设计构想,将简约做到极致。色彩方面也放弃了传统仙侠剧常用的高明度色彩,转而使用饱和度较低的中性色,既灵动又清爽,完美适配千古的东方美学体系。而起初,关于周冬雨的质疑很大程度上在于观众没有见过如此素净的仙侠女主。
《千古玦尘》拍了136天,杨晓培几乎没离开过剧组。周冬雨的每一套衣服都是杨晓培亲自敲定的,包括定妆照,每次周冬雨的新衣服或新造型出来,她一定第一时间为周冬雨调试。
杨晓培了解自己的审美体系,对此也很有自信。事实上,美学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杨晓培希望用自己的美学系统去呈现故事,把读剧本时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变成现实。一直以来,她不断提升自我审美和自我创作意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杨晓培喜欢四处看艺术展、画展,国内国外地跑。与其说这是她的一个工作习惯,不如说是她的爱好、兴趣,也是对自我审美要求提升的途径之一。
从莫高窟中汲取养分打造出《千古玦尘》与众不同的片头。其中,片头中闪烁着星星点点的亮光,这些如星星般闪亮的光斑,就是杨晓培每一次去洞窟时,讲解员手中手电筒的光投射在壁画上的情景。照亮莫高窟东方美学的光,深深投射在杨晓培的心里,她要通过自己的力量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敦煌的美学文化。
把有能量的人聚在一起,彼此成就
西嘻影业成为了杨晓培的二次创业,起初,在她的设想里,一年就踏踏实实地做一部项目,但随之而来的是,业内越来越多的关注、市场越来越高的评价以及平台越来越大的信任,西嘻影业势必要多赛道并行,完成头部内容公司的打造与升级。
西嘻影业拥有扎实的内容储备和清晰的项目规划。以古装、现实、创新三大赛道为核心。除持续精耕古装领域,以女性视角为主的现实题材和面向年轻受众的创新题材,也将同步发力。
一方面,对于杨晓培个人而言,她热爱制片人这个身份,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传递正向能量;另一方面,正因为她深谙行业现状,才能更敏锐地洞悉其中正在发生的变化。这几年影视行业的裂变在不断叠加,说“瘦身”也好,蝶变也罢,影视作品开始重视价值观的输出与自我观点的表达。
不仅仅是杨晓培,几乎所有行业内的人都看到了,电影、电视剧是一种传播载体,同时也代表了意识形态。“可以预见的是,以匠人心态把内容做到极致、做成精品,并完成价值观的正向表达,未来,从业者的这根弦只会绷得更紧。”
不过,杨晓培也清醒地看到,这代年轻人对于被强压式灌输价值观的反感。“我们要做的是敏感地触及并触达他们真正的需求。”杨晓培一直让自己保持着年轻向上的状态。她喜欢和年轻人交流,也会到网络上看那些起初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唯有如此才可能找到与年轻人对话的“接头暗号”。所谓“暗号”更像是一种心态,当无意中触碰到它时,就清楚接收到了年轻人的点。
追随着杨晓培的这些年轻的制片人兢兢业业、吃苦耐劳,不止一次地,杨晓培感慨着这群年轻人超强的职业价值感和目标感。一次,杨晓培跟一个公司的年轻人聊天——以前的制片助理,现在的制片人。这个制片人说他们也很苦,老板要求太高了,他们做错了事,就会挨骂。但每次,他都跟自己说:“我不就想成为她这样的人吗?我在这里好好学习,这不就是我跟在她身边的原因吗?”
在她掌舵下的西嘻影业,培养年轻人,人品是首要考虑因素。杨晓培的工作节奏之快、工作效率之高、工作要求之严格有目共睹,同时公司年轻人直接表达的职业诉求,触发了杨晓培的责任感,她知道年轻人要什么,同时也明白什么对于他们才更重要。
杨晓培有在体制内的SMG(上海文广)的工作经验,深知“做事有规矩”对于个人职业生涯以及行业的重要性。即便已经身为老板,但她亲力亲为的工作习惯没有改变,从项目源头到最后,这是她自我培养的过程,同时也在系统地培养员工的工作习惯。
对于自己的工作方法,杨晓培很笃定。这也让她很容易适应从项目总制片向公司统领人的身份转换。过去她只需要一个接一个项目做下去就好,现在会有整体规划部署。她喜欢探索各种剧集类型新的可能性,因此,每做完一个项目,她习惯把自己清零,从来不会从一个舒适区跳进另一个舒适区。从更长远的眼光看,在每一个项目中的突破和挑战、经验与教训都会沉淀下来,赋能于下一个项目当中。
从《寂寞空庭春欲晚》《择天记》《扶摇》《全职高手》到《千古玦尘》,杨晓培从没让追随她的团队以及合作的平台失望过。因为这种强烈的不辜负别人的意念,任何时候都如履薄冰、负重前行。创办西嘻影业,她把自己比作带领团队向前跑的“领头马”,这也是与之前不一样的地方,从项目定位、项目储备、产能开发等,到对用户的判断以及与平台的交流合作上,都有赖于她的全方位考量。
有人说,平台有一定的制作话语权,可能会凌驾于制作公司之上,但直到今天,杨晓培几乎都没有感受到,相反,她看到的是平台的信任包容。平台信任她,对她寄予期望,只会让她对自己要求更高。
这并不是一种自我安慰,在杨晓培看来,恰恰是在彼此成就。把有能量的人聚在一起,极致地做好同一件事,彼此成就、相互滋养,杨晓培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