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福州才不只是为了吃东西啊——秘境华林寺

出发之前的那段时间里,我最怕别人问我要去哪里。
一旦听说我要去福州,每个人都露出一种不知所措的神情。你不去厦门吗?有人这样问。 你在福州有亲戚吗?还有人这样问。
不,我只是去福州玩。
接下来的问题就都一样了:福州有什么好玩的?
可怕的是,这个问题同样难以回答。福州自有其吸引我的地方,只不过华林寺,仓山,马尾这几个地方大部分人恐怕听都没听过。要说是去吃东西的未免又有点尴尬。我只好解释说,顺路去马祖。
马祖是什么地方?
台湾的一个离岛,从福州过去比较近。
那马祖有什么好玩的?
这个……去海岛就是去看海啊……
哦那你不如去青岛/威海/大连/厦门/三亚……
后来,为了避免这种永无出头之日的尴尬,我干脆直接说我去台湾。
结果问题变成,你不是去过好几次台湾了吗?为什么又去啊?
……
说到底,旅行的体验是很个人化的,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福州和马祖也许从来不是热门的旅游地点,但以个人体验来讲,这两个地方已经被我划为“如果有机会还要再去”的那一类。
马祖说来话长,我会另写一篇,这里单说福州。

对福州的第一印象和厦门差不多。机场大巴车窗外是整齐的棕榈树和潮乎乎热烘烘的亚热带的风。然而这种错觉在离开机场附近之后就消失了。棕榈树只是种刻意的点缀,福州的植被并不具有典型的热带风貌。看到鼓山的时候,甚至觉得它和大理有点像。鼓山似乎近在咫尺,而且远比我想象得高。到得马尾一带,林立的高楼又让它看起来和中国大多数喜欢永无止尽地修建难看建筑的任何一个城市没什么区别。最后我们在火车站下车。火车站后面出了三环高架桥的地方,又变得和北京五环外的城乡结合部一模一样。
真是个很难定义的城市啊。
但是有什么关系呢?对我来说,一顿牛肉火锅就能让一切都变得不那么重要。

福州本地的闽菜在点评上显得并不太受欢迎,反而是各种海鲜火锅重庆火锅潮汕火锅名列前茅。排除这些之外选了一家牛肉火锅,结果还是泉州的。也好,反正上次在泉州没吃到牛肉也是深感遗憾。
牛肉馆点单的方式是直接报上人数,选出想吃的牛肉种类,师傅会直接帮你切出合适的分量,然后按斤称重。虽然只有两个人,我还是贪心地点了牛肉、牛肚、牛舌和肉羹。外加一盘炸腐竹和皇帝菜。本来还想再要两碗咸饭,被师傅拒绝了。
你们吃不了。他一边说一边将我点的牛肉剪成小块,堆在一个大盘子里。
我看看盘子里牛肉的分量,默默地点点头。这让我想起了上次在潮州吃牛肉火锅,点第四盘肉的时候也是直接被拒绝了。
汤底是免费的,但是真有浓浓的牛肉味。就是大热天也挡不住我连喝两碗。除了肉羹是生的,煮好的牛肉牛肚牛舌已经直接放在锅底里了。牛肉炖得恰到好处,软烂又不失嚼劲,因为是块状的所以吃起来非常过瘾。牛舌比牛肉更加柔软,虽然同样是很大一块,但是竟然可以软到要融化,仿佛一咬下去就会爆浆一般。难以相信这和拥有脆弹口感的烤牛舌是同一种东西。只可惜有一点点腥气。牛肚是剪成一块块的金钱肚,厚实的程度简直令人发指。最神奇的是牛肉羹,用薄薄生粉浆过的肉片放到汤里滚一会,不,无论滚多久,肉羹都还是一样那么嫩滑!
所以吃泉州牛肉火锅根本不用着急,不必像在潮汕牛肉火锅店里那样数着秒计算烫牛肉的时间。大可以把一块牛肉或牛肚放在嘴里,用牙齿和舌尖慢慢体会柔软和弹韧之间微妙的平衡。牛肉的香气仿佛也是有厚度的,一口咬下去,饱满的汁水从里面涌出,让人感到一种充实的快感。
吃着厚厚的牛舌,头上微微冒着汗时候,我在心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唯有在那一刻,我才真正从将自己从加班狗的躯壳里放出来,暂时将一切烦恼抛诸脑后,准备开始迎接一段在别处的旅行。
包括没有吃到咸饭的遗憾也不那么令人难过了。吸饱了汤汁的炸腐竹和牛肉火锅也是绝配。

牛肉牛舌牛肚……点了一大堆全部在锅底里了。
厚厚的金钱肚和牛舌,不能更棒!

酒足饭饱之后溜达到附近的开元寺。
开元寺始建于南梁,现在已经看不出太多古旧的痕迹。大概因为香火太旺,后世多次重修之故。只有墙边一尊小小的空海铜像暗示着开元寺历史的辉煌。
大殿外面的墙上贴着寺院主持本性法师的微信二维码,欢迎广大信众向手机微信诉说世间诸多烦恼。
寺院不大,大概十分钟就转完了,倒是跟在一只小猫的后面驻足了许久。刚要起身准备离开,倾盆大雨却忽然而至,只好在寺庙的屋檐底下继续和小猫玩。好在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当地人似乎对这种夏日午后的暴雨见怪不怪,有人甚至淡然地坐在寺院中央两棵繁茂的大榕树底下不曾起身。
透过榕树墨绿色的叶子,寺院的青砖上笼罩了一层光亮的雨水,如镜子一般映出黄色的山墙的倒影。水汽氤氲之间,忽然觉得开元寺也是很美的。
从开元寺正门走出来,穿过写有“萧梁古刹”的牌坊,路边传来一阵阵花香。楞了一会才想起来是黄桷兰的香气。仔细看看,两旁的树上果然有白色的长长的花苞。坐在树下等公交车的时候,竟然有一瞬间不想离开。看着花朵落在潮湿的路面上,回忆里的夏天纷至沓来。
那是在福州遇见的第一个小小惊喜。

午后一场雨,开元寺黄色的山墙和倒影。
开元寺住持竟然也开通了微信号,欢迎扫码。
开元寺里的石狮子非常蠢萌,很有五代之风。
离开成都之后很多年没见过的黄桷兰。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等了二十分钟公交车之后,我们还是拦了一辆出租车。跟司机说去华林寺,司机一头雾水,只好跟他说去省ZF。
省ZF旁边哪有什么寺?司机还是莫名其妙地嘟囔了一句。直到看见省ZF右边长墙前的一对石狮子,他才终于相信了华林寺的存在。
“真有啊!”他说。
这座北宋年间的华林寺如今只剩一座大殿,以及后来补建的山门。门口有一个保安兼职卖票。门票两元,只有一张薄纸的简介也卖一元。走进山门,不大的院落里空空荡荡,唯一的建筑就是那座一千多年前的大殿。四下无人,满地青草疯长,所有的喧嚣都消失在山门之外。那一刻的惊喜难以言表,这里绝对是福州的隐藏景点。
华林寺大殿以长江以南最古老木构建筑闻名。虽是北宋年间所建,但颇有点唐代遗风。回来查查才知道,当时北宋初建,闽越一带还在十国之一的吴越治下,因此可算是五代建筑。大殿正面看只有四根柱子,外檐下的斗拱层层叠叠,有种质朴而大气的美感。殿内空间高敞,给人的感觉远比从外部看起来要大。置身其间的时候,四周似乎格外的静。特别是站在殿外廊檐下仰望着头顶繁复的斗拱时,时间仿佛能随着一层层的斗拱的延伸倒退回去。
我在那里静静地站了好一会。外面的石阶上还残留着雨水的痕迹,两旁的蒿草呈现出一种蓬勃的青绿色,让身边已经斑驳的红色柱子显得更加沧桑,仿佛墙后面会忽然闪现出聂隐娘的身影。
远处的草丛里有一口枯井,黄桷兰的香气萦绕四周。大殿后面的围墙底下布满了厚厚的青苔,墙角散落着残砖断碑。整个华林寺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空寂感。如果不是被蚊子咬得太厉害,我想我可以在这里静静地坐一下午。

华林寺山门前的狮子,姿势摆得很好。
空无一人的华林寺,只有一座大殿。
华林寺大殿的廊檐。要不是蚊子太多我能在这坐一下午。
每一个角度都那么美。
院子的角落里有残存的古井。
墙角里的石狮子,以及后面堆在一起的石构件。

从华林寺出来,那种恍惚的感觉久久不散。直到我到达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附近完全是一个大工地。马路中间在建的地铁制造了人为的拥堵,一直延伸到整条八一七北路。道路两边都被围成了铁板一块,让我想避开三坊七巷正门的人流从黄巷进入的计划落了空。只好老老实实走回十字路口,从一片停车场中间穿过,进入郎官巷。
本来对三坊七巷这种拆除后又复建的景点就不报有太高的期望,混乱的交通和拥挤的人潮毫无疑问地加深了这种成见。果然一进郎官巷,迎面就遇上了一大群摆着各种姿势拍照或自拍的游客。巷子两侧的民居已经改建成各种故居、博物馆、酒店、会所,基本全部大门紧闭。在唯一一间能走进去的游客中心坐了一会,工作人员就走过来说,我们已经下班了。主街上是星巴克、伴手礼店、明信片慢寄店的天下,全国各地走到哪里都一样。进去翻了翻明信片,大部分都难看得令人发指,活活浪费了福州的好风景。
然后又去塔巷和黄巷逛了逛,逗了一会咖啡馆门口不停跑来跑去的狗。
对,还是同样模式的巷弄里的咖啡馆。唯一不同的就是房屋外面高高翘起的山墙,提醒你这里是福州。

三坊七巷之黄巷。
黄巷街上的狗把我们带到了自家的咖啡馆前面。
屋檐下的红灯笼让这些房子有种浓浓的景点风。

回头沿着衣锦坊往里走,人渐渐少了,找了一条狭窄得两人并排走刚刚好的闽山巷钻进去。在僻静之中终于得以好好欣赏一下福州建筑特色的马鞍形山墙,黑瓦白墙在金色的夕阳里有种岁月久长的淡然之美。

傍晚找条幽静的巷子钻进去,才能静下来慢慢体会福州建筑的美。
临近端午,许多人家门上插着菖蒲和艾草。第一次亲眼看见这习俗。
三坊七巷背后也有这样被遗弃的地方。

窄巷一直通到文儒坊,我已然开始觉得审美疲劳,就在附近找了一家小店吃捞化。
捞化是“捞兴化米粉”的简称。兴化米粉是细粉,和从前在厦门泉州吃的炒米粉类似。只要放入滚水中一过,很快就可以捞出来,所以叫捞米粉。米粉只要三块钱,按个人喜好加入各种配料。配料可以单点,也有几种搭配好的组合,是我这种选择恐惧症患者的福音。最后选了海蛎猪血加香菇青菜的组合,以为清简一些,没想到端上来还是超大一碗。海蛎虽然个头小,但是新鲜度足够,一点都不腥。就算中午吃了那么多牛肉,浸在鲜美高汤里的细滑米粉还是永远都令人难以抗拒。一不小心就再次吃得大汗淋漓。
据说捞化是某天子在福州时的最爱。我觉得远比说自己最喜欢炒肝包子有说服力。

一边说不饿一边把一碗捞化都吃光的人……就是我。

回酒店的路上被司机绕了路,好在福州城不大。从西湖公园旁边经过,灯火通明之下隐隐看见湖边的榕树下有许多人在散步跳舞。
就让这个城市不为人知也挺好的啊,我忍不住这样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