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辽宁阜新玛瑙雕刻
辽宁省阜新市是中国最大的玛瑙产地,占全国储量的70%以上。阜新的玛瑙文化有着深厚的积淀,7600年前的查海遗址曾出土过由玛瑙打磨的刮削器,这表明查海人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使用玛瑙的人。
早在辽代,阜新民间就有从事收集和加工玛瑙的生产活动。到了清代,阜新地区的玛瑙产业发展已达到一定规模。乾隆年间,宫殿中使用的大部分玛瑙饰品和雕刻都来自阜新,阜新玛瑙成为朝贡,其玛瑙雕刻业逐步达到顶峰。到了民国时,频繁的战乱使得阜新的玛瑙业一度陷入低迷,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行内人将阜新玛瑙雕刻作品分为雅活和素活。雅活主要是指人物、花卉、动物、山水等题材的雕刻,而素活则表现的是中国传统的造型艺术,如仿刻一些秦汉以前的鼎、瓶、炉等古器物的造型。从其产出的作品来看,阜新玛瑙雕更多的是以素活见长,综合运用圆雕、浮雕、镂空等雕刻技法,制成精美绝伦的作品。在作品装饰上,手艺人更多选用传统的纹饰图案,如饕餮纹、夔纹、龙凤纹、几何纹等。
一件令人惊艳的玛瑙雕刻作品,前提是要有上等的原料。阜新玛瑙不仅色泽丰富,纹理清晰,品种齐全,其中最著名的是水草玛瑙。水草玛瑙是玛瑙的一种,也可以称其为天丝玛瑙,天然形成的纹理就好像是荷塘中飘荡的水草,有绿色、紫色和黄色。大块的水草玛瑙是很少见到的,价值也很高,更具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在阜新,曾经发现重达39.7吨的水草玛瑙,上面分布很多的水草,纹理清晰,是世界上最大的水草玛瑙。
精美的玛瑙雕刻作品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要经过非常复杂而精细的制作工序。一般来讲,手艺人要制成一件精美的玛瑙雕刻作品,需要经过选料、剥皮,设计、初雕、细雕、抛光和配座等七道工序。剥离就是将选好的玛瑙原石去皮,然后将材料交给设计师进行设计。设计定稿后,才能交给雕刻师傅进行雕刻。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也非常考验雕刻师傅的经验和技术。一般来说,小件作品需要几十天的雕琢,而大件作品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工期才能完成。当雕刻完成后,还要对雕件进行细致的打磨和抛光,才算真正完成一件作品。
阜新玛瑙雕刻艺术灵气十足,作品的设计上非常讲求大胆的创意和奇巧的构思,要求充分利用玛瑙天然色泽和纹理来表现物象,因此其作品往往栩栩如生,带有天然的奇趣、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令人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