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临渭 王观】原创//屋脊上的王朝
2020第3期
总第982期
屋脊上的王朝
17世纪初,两名葡萄牙传教士跋山涉水,来到了今天西藏西部阿里地区的札达县,即当时古格王国的都城,欲在此传播天主教。古格王国是吐蕃王朝的王室成员在公元10世纪中叶吐蕃灭亡后,逃往阿里所建的政权,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到了17世纪阿里西南部的古格王国已发展为青藏高原上一个富庶的国度,人口达十万之众,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这两名传教士来到了古格的都城,看到了这里的市场上木材布匹和各色陈杂交易十分繁荣。行人络绎不绝,商业极为发达。寺庙中的佛像和唐卡壁画精美绝伦,令人赞叹不已。抬头望去,只见一座雄伟壮丽的宫堡式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那是扎不让山上的古格王宫。
两名葡萄牙传教士来到王宫朝觐国王,希望国王能够皈依天主教,并送上了欧洲产的自鸣钟作为礼物,国王为了打压王弟——托林寺大喇嘛的势力扩张,在深思熟虑后,欣然接受了天主教,并在第二天的朝臣大会上宣布了这一决定。
大臣们听后十分恐慌,纷纷劝说国王取消这一决定。他们认为佛教是古格的国教,万万变更不得,若国王皈依天主教,则百姓亦会仿效,那么佛国盛邦的古格将要灭亡。国王没有听劝,逐渐地,这次上朝成了分水岭,古格的君臣逐渐离心,预示了古格的衰落。
没有几年,与古格同宗的邻邦——强悍的拉达克人乘虚大举入侵古格。古格危在旦夕!纵有古格军民顽强抵抗,也难挡拉达克人的铁骑,终因寡不敌众,古格覆亡,国王本人亦被俘虏。在最后关头的那一幕,被远在印度的葡萄牙传教士根据古格幸存者的描述记录在了日记中:拉达克人在攻入古格都城后,对古格民众大肆烧杀,将古格的王宫寺庙洗劫一空,古格的幸存者也被俘虏后带回拉达克。
这些人在临走之前,含泪安葬了自己死难的同胞。因为死的人太多了,无法一一安葬,只得在土山上挖出一个大洞,将尸体集体安葬于此。在此后的数百年,这片富庶而命运悲惨的古格故地,人烟稀少。直到20世纪20年代,英国的一名探险家在那两位传教士日记的指引下来到阿里,发现了古格的遗址。
大部分建筑都只剩下了残垣断壁,只有那座宫堡及周围的一座寺庙仍孤零零地矗立在那儿,里面的壁画精美无比,之后,又发现了古格民众安葬死难同胞的那个大洞,里面的场景触目惊心,尸体凌乱地堆放在那里。从衣着上看死的人有平民,有僧侣,也有战士。他们都被砍去了头颅,英国探险家称其为“无头干尸洞”。此外还在城中发现了一些生活用具和几片葡萄牙文《圣经》的残页。英国探险家将这一发现公诸于世,古格终于重见天日。
从此,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了古格——这个屋脊上的王朝及其那段悲惨的历史。
附: 散言一首
感怀西藏(其三)
——札达
后藏西陲堆阿里,
丽日普照扎不让。
时过境迁世沧桑,
古格辉煌何处寻?
残垣断壁凄凉景,
可恨当年拉达克。
只因君臣政见异,
富庶之邦遭劫难。
注释,堆阿里:“堆”,藏语意为高处,上部。因阿里地区的平均海拔高度位居全国西藏之首,故名。
拉达克:今天印控克什米尔的一个民族,与藏族同宗。于17世纪上半叶灭古格王国。
札达:西藏阿里地区所辖的一个县,境内有著名的古格遗址及托林寺。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照片
作者简介
王观,临渭区人。爱好文学、民俗。中学起开始文学创作,文章在校刊多次发表。大学时就读于渭南师院,文章多次获奖,在校报、系刊、渭南市《西岳》杂志多有发表。诗歌《黄河岸》入选《渭南诗词》。《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
汗滴化雨伴笔耕
文学交流的平台 文友聚会的乐园
搜索关注:k524522468
美文不断 精彩常现 喜欢就关注我
读者赞赏作为稿酬
其中三成留作平台维护费用,七成发给原创作者!
赞赏金额系统设定七日到账,到账后及时发放
平台公告
汗滴化雨伴笔耕平台承蒙各位文友支持与厚爱,目前发展良好,为感恩各位,特决定推出三重好礼送文友。
一曰:文之有礼
每周选出最具人气文章一篇(阅读量不少于200且最高),送红包(10元)!
二曰:转之有礼
每周选出转载量最多的文章一篇(转载量不少于20次且最高),送红包(5元)!
三曰:言之有礼
每周选出留言最多的文章(留言获赞量不少于30个且最高),送红包(5元)!
以上好礼从2019年5月4日起执行。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具体实施以平台解释为准。
告作者书
由于编辑时间有限,无法保证逐字句推敲审核,为提高文稿质量,建议所有来稿请自行核对,对文中文字、标点符号严格把关,减少失误,如编发后发现错误,会在文后留言更正,同时,来稿尽量附作者简介和照片,方便对作者宣传推广。
谢谢合作!
投稿邮箱:524522468@qq.com
主编:康国光 首席评论员:祝红利
欢迎关注我们
有您参与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