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讲:也谈生死

《论语》是高一要求的必读书,也是考试范围,更是最重要的传统经典之一。大家听一听讲解,除了方便理解和背诵,还可以积累文言文知识、作文素材、提升语文素养,可谓一举四得。以往各期可以点击文章下方链接直接打开,或者点公开众账号主页右上角的小人标志,然后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即可缓冲出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大家的点赞、关注、转发!

第三十八讲:也谈生死

大家好,我是宝利老师。今天我们浅浅地谈个连孔子都不谈的话题:生死!

这既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宗教问题。比如佛教中讲生死轮回,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心经》)孔子是怎么说的呢:

季路就是子路,问怎么侍奉鬼神。孔子说:活着的人都不能好好侍奉,怎么能说到侍奉鬼神呢?子路又问:那么冒昧地问一问死是怎么回事呢?孔子回答:还不了解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理解死的事情呢?

这么一看,孔子就没有回答子路的问题。而实际上,孔子这个回答已经有个道理了:鬼神和死亡都是哲学问题,很深远,咱们先把眼前这一辈子过清楚再说吧。孔子对于鬼神和死亡的事情都故意模糊化了。鲁迅的《祝福》这篇课文中,祥林嫂瞪着眼睛问“我”,死后到底有没有魂灵。作者借“我”之口吞吞吐吐地说:也许有吧,我想。地狱?地狱论理也该有。然而也未必,谁管这等事……

结果祥林嫂没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怀着极大的恐惧死了。

鲁迅说不清,孔子也说不清,于是索性就避而不谈:

孔子不说的四件事:怪异之事,勇力之事,叛乱之事,鬼神之事。

清代著名学者袁枚写了本书,都是记述奇闻怪事,异人鬼怪的内容,专门起了个名字叫《子不语》,写得特好,和圣人开玩笑。

那么孔子相信鬼神吗?这是面对生死问题绕不过去的一个内容呀。我们先来看这一则:

祗qí:泛指神灵。

孔子病重了,子路向神灵祈祷。

这是经常见到的,生活中人们遇到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就在心里念叨:佛祖菩萨呀,让我度过这个难关吧。或者就跑去庙里烧香,或者更厉害的人就请来相关人员做法事,就连屌丝也总是喊:“神呐,救救我吧!”

后来孔子就问子路:听说你为我祈祷来着,有这样的事没有?子路说:有呀!诔文里说过么,替你向天上地下的神灵祈祷。孔子就说:是吗?孔丘我早就向神灵祈祷过了。言外之意是:你看看,我祈祷了半天,不还是生病吗?

这句话的意思我想,是孔子对鬼神的模糊化表现,他可能认为鬼神之事可疑,或者认为鬼神之事太深远,与人事是完全不同的,不是那么简单的。“尽人事”即可。那么既然如此,怎么面对呢?有一则语录是这么说的:

6.22    樊迟问知zhì。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樊迟问什么是智慧。孔子说:致力于让百姓走在“义”的道路上,敬畏鬼神但是要保持距离,不要接近。这样就做到智慧了。

孔子的这句话成为名言。给中国人对待鬼神定了个标准:敬而远之。这也是儒家的态度。其他的宗教总是深入地谈论鬼神,明确的鬼神之事;谈论生死,明确生死的关系。比如佛教,直接就把众生的生死存在明确出六道轮回:人道、天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我去西藏旅行时看到过一个天葬台,他们能接受让自己死去的亲人被砍碎让老鹰吃掉,从而灵魂升天。他们把天葬台上的石头拿回庙里铺在地上,日日踏过,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死这件事。西藏的信众可以在漫长的时间里用磕等身长头去朝圣,既表达信仰,又修炼来世。所以他们能坦然面对生死;儒家则讲求当下之世自己的修炼,对鬼神敬而远之,所以我们反而不能坦然面对生死的大问题。请大家继续去探究这个问题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