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人文 ‖ 1352】小说 · 宁夏彭阳 马守兰 ——《​​团 圆》

   
团 圆
文‖宁夏彭阳  马守兰
人老了,瞌睡就越来越少。半夜醒来,李老汉怎么也睡不着了,辗转反侧好几遍,竟然没了一点睡意。而且头脑也越来越清醒,眼睛也不再干涩。他叹了口气,悄悄起身披上衣服,怕惊醒熟睡的老伴,他没有开灯,悉悉索索摸到鞋子。穿好了鞋,等视线渐渐清晰一些,扶着墙走到沙发边,轻轻地坐下。
窗外是无边的寂静,淡淡的月光透过窗户照进小屋,照着屋子里熟悉的一切——这间陪伴了他们一家近三十年的老屋子,像一位老朋友那样亲切。前几年,院子北边和东边都盖了新房子,铺了地板砖,买了新家具,看着漂亮的落地窗帘,他心里甜滋滋的,住了一段时间,冬天到了,他和老伴一商量,又住进了这老屋子。他抬头看看房顶,顶棚是用方格子布钉的,窗前靠墙是木制的碗柜,几双筷子几个碗他都清清楚楚。就像这老屋一样,自从过了七十岁,他和老伴似乎对家里一些“老”的东西越来越喜欢用了。年代久远的锅碗瓢盆,重新被翻了出来,洗干净,摆上了那条同样算是“老古董”的炕桌。有一次,儿女们回家来过节,指着他们老两口用的边上有了豁口的碗和看不出年代的筷子,都笑弯了腰,老大笑着说那碗上的豁口是老二小时候饿极了啃的,老三说筷子上还有老六三岁时咬的牙印……老五捂着嘴一边笑一边从新房的柜子里搬出了十几个新式的印花瓷碗和盘子。笑够了,却发现老爸老妈脸上的尴尬神色,他俩一边悄悄收起那些旧餐具,一面念叨着“都是你们小时候吃饭用哈的,还笑这些豁豁碗……都忘了你们是咋长大的……”
东面墙上的老式相框里,收集了一家人的照片。中间一张全家福,他和老伴坐在前排中间,膝前靠着小孙子和孙女,两边和后排是儿子儿媳女儿女婿 ,还有几个“野孙子”(外孙)。自从儿女们都成了家,偌大的院子里只剩下了他们老两口。孩子们都各忙各的小日子,虽然他们也都孝顺,都会隔三差五送吃的和钱来。但却没有一个能长年陪在他们身边。闲暇之余,他就指着相框,一遍遍给老伴讲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有时候难免张冠李戴,老伴也懒得去纠正,只是有些不耐烦地点头,或者以一个“嗯”字回应他。
沉浸在回忆里的李老汉,被老伴的梦呓拉回了现实。墙上的挂钟指向了三点,还是没有睡意,屋外的寂静里,传来隐隐约约的狗叫声,他侧耳去倾听,一会儿又消失了。他又想到了那个即将完成的心愿,一个从他记事起就压在他心里的大心愿。想到这件事的最新进展,他又激动起来,心也跳动的厉害,他极力平复心情,思绪又一次飘忽起来,一会儿远,一会儿近……
“大爷爷,我联系到我二太爷的后人了!”
十天前,村里同族的李军兴冲冲的跑进院子,冲着他喊。“你说啥?谁的后人?”他一下子懵住了。忙迎上前去抓住李军的胳膊连声问。
“我二太爷呀,具体说是我二太爷的后人!”见老伯一脸茫然,李军又重复了一遍“他们在新疆!乌鲁木齐呢,日子过得好的很!你让我们兄弟几个打听的,你说巧不巧,我们在乌鲁木齐给一家人装修饭店,还就遇上了!”
看着眼前的李军因激动而涨红的脸,他的心跳好像更快了,他一手捂着心口,赶快走到屋前的台阶前坐下去。李军走上前来,也挨着他坐下,笑眯眯地看着他。“大爷爷,你先不要激动,听我慢慢给你说。”
他呆呆地盯着李军的脸。半天才感觉呼吸顺畅了些“快说吧,娃娃,你快说咋回事?
“去年三月份,我和咱村的李斌和杨刚一起去新疆打工,我们都搞装修,一直由那边的亲戚朋友介绍活儿,所以收入也很不错,就在两个月前,我们刚准备启程回家,在乌鲁木齐一个饭店打工的朋友打电话说他所在的饭店要重新装新,问我们三个人能不能过来试试,我们商量后就去了那家饭店。”李军顿了一下,接着说“在干活的过程中,我们见到了饭店的老板,他说他和我同姓,祖上也是宁夏某个县的。不过几十年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回过宁夏老家。当时我也没在意,直到后来,饭店装修完成,老板请我们吃饭,在饭桌上,老板夸我们干活实诚,人也实在,又和我们拉起了家常 ,他说他的爷爷早年只身一人从宁夏逃难来到新疆,后来在新疆落户、成家,直到儿孙满堂,生活富足,但遗憾的是,再也没有回过生他养他的老家。”
“这时候我才记起来你曾经给我们安顿的事儿,你说以前听人说过我二太爷在新疆,让我们留神打听打听……我就问了那老板他爷爷的名字,你猜猜结果咋样?”李军眨眨眼睛,一只手搭在李老汉的肩上,看着李老汉急切的样子,继续说:“老板说了他爷爷的名字,当时我就跳起来了!他又说了几代人名字中间的字,我的眼泪就出来了。因为他爷爷的名字和我二太爷的名字一字不差呀!而且后代起名字取的字和咱们家族是一样的!按辈分算,那位老板就是我二太爷的孙子,你的侄子。”
李老汉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娃呀,你慢慢说……说详细些……”
“老板见我站起来,还擦眼泪,就忙问我咋了?是不是知道他爷爷。我说他老人家正好和我一个太爷爷同名同姓,而且也是几十年前离家再也没回去过,他的几个侄子一直惦念着他,也一直在找他呢!老板听我这样说,忙打开手机,指着一张全家福给我看,中间的那位白发老人就是他爷爷。还把照片发给了我。哦,另外还有一张写满名字的照片……”
“娃娃,快把手机打开我看看!”听到这里,李老汉激动得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李军见状,急急忙忙掏出了手机。打开相册给他看。他颤抖着戴上老花镜,顺着李军的手指,看到在一群人中间,端端正正坐着一位瘦瘦弱弱但精神矍铄的老人。年代久远,二爸爸(叔叔)的面目早已模糊,但从没有在记忆中消逝。他和父亲很像吗?父亲在他十岁时就去世了,也没有一点印象了!看到这里,他又伤心又着急。泪水又一次模糊了双眼。他擦了擦眼泪,“还有一张呢?”他问小军,李军划了一下手机屏幕“大爷爷,这一张上面排的像金字塔一样的,都是些名字,我给你念念!”
李军念出了最上面一个名字,第二行一个名字,第三行两个名字,第四行………第五行……纸条最下面附着地址:宁夏某某县某某乡某某大队。李老汉听出来了,纸条上的名字,是按辈分写的,最上面是自己太爷爷的名字,接着是爷爷,接着是父亲和二爸爸,接着应该是二爸爸的儿孙们了……小小纸条,就是一个小小的族谱。清清楚楚记着一个看似非常普通的家族几代男性成员的名字。
“就是的……就是他们呀!娃娃,大爷爷我……感谢你……”李老汉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儿地流眼泪,老伴儿走过来,奇怪地盯着这一老一少,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李老汉朝她招手“你快来,你来看……小军,还是你给你大奶奶说吧!”李军指着照片,又耐心地给老奶奶解释了。
晚上,老两口留李军一起吃饭,让他把打听到的细节又说了一遍,李军还给他们写了新疆那位饭店老板的电话。
李军走后,他急忙给住在附近县城的儿子打电话,叫他第二天早上回来一趟,说有要紧事要和他商量。儿子推说他单位忙,走不开,一向开明的老人对着手机发了火,儿子只好答应请假回家。
儿子进门之前,他一直紧紧攥着那部老式手机,另一只手拿着写有电话号码的纸条。他在想,该怎么打这个电话,第一句话该怎么说……
那个电话,打了很长时间,当他得知二爸爸早在十年前就去世的消息,拿着电话失声痛哭……好在二爸爸的两个儿子和几个孙子,定好日子乘飞机回老家来看他。这段时间,李老汉的心情一直没有平静过。就像今晚一样,他总是半夜醒来再也无法入睡。回忆一幕幕,像过电影一样浮现在眼前。记录着,播放着,那些痛苦记忆揪着他的心,伴着眼泪,时时会使他难以呼吸……又因为即将到来的团圆欣慰着。自己已经七十多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世间的事,早就经得够够儿的,看得透透儿的了。只是自己在有生之年寻找二爸爸及其后人的心愿,没想到还能变成现实。他为人实诚了一辈子,吃亏吃了一辈子,命运在这件事又上回报他了!让他能和失散已久的亲人团聚,这是多大的福报啊!唉,人这辈子啊,总是要把这世上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滋味都尝个遍,才肯走吧……
1958年到1961年,国家经济萧条,再加上百年不遇的大旱,庄稼颗粒无收。他的父亲因为极度饥饿,寒冬腊月还上山去挖草根给一家人充饥。他永远忘不了,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身着破烂的单衣、奄奄一息的父亲倒在了家门口……弥留之际,父亲拉着他们兄弟姐妹的手,嘱咐他“我要走了……不能再陪着你们娘儿几个受罪了……你是长子,以后日子不管多艰难,都要照顾好你母亲,你姐姐,还有弟弟妹妹……”当时姐姐十二岁,他十岁,弟弟妹妹分别只有五岁和三岁。在村里人的帮助下,草草埋葬了父亲,他们母子顾不上悲伤,在那个年代,饿死人的事时有发生。还得活下去呀,挖野菜、草根,剥树皮……有一次,他在河湾的榆树林里寻找可以充饥的东西,够得着的树皮早就被别人剥光了,整个树林面目狰狞,一片惨白。想爬上树又没有力气,他只好蜷缩着身子蹲在树下。这时,一个公社干部模样的人走了过来,问他“娃娃,你蹲在这儿干撒?”他虚弱地回答“想找点榆树皮吃,杏树皮也行,可是……我够不着……”那人一边叹息着摇头,一边从兜里掏出一把炒熟的豌豆,递给他。“娃娃,树皮咋能吃呢,吃了也消化不了啊,起来,回家去吧!”他双手捧着那把豌豆,忘了道谢,转身就往家走。进门看到院子的土台子上,并排躺着他的兄弟姐妹,他把豌豆分给他们,留了一点给母亲,转身看到大门外走进来的二爸爸,二十几岁的小伙子,由于缺乏营养,瘦弱得像别人家是十三四岁的孩子。他把那点豌豆放在二爸爸手里时,二爸爸的眼睛里闪出了光芒。当发现只有这一点点时,二爸爸又把豌豆还给了他“你吃吧,二爸爸不饿……”
 第二天整整一天,没有看到二爸爸的影子,接连几天,他就像消失了一样,再也没有回过家。他们做了最坏的打算,二爸爸可能已经不在世上了,他可能和许多人一样,饿死在某条沟里,或者哪条河里,或者喂了狼和野狗了。
往事不堪回首,却又忍不住去想,而且一遍一遍在心里咀嚼,越嚼越苦涩……李老汉的眼角又湿润了。父亲离世,二爸爸又杳无音信,母亲带着他们兄弟姐妹艰难度日。农业合作社时期,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整个村里几百口人的口粮,只剩下了几麻袋油渣(炸油剩下的渣)。每天空着肚子挨到晚上,母亲去队上领那半碗油渣,他们兄弟姐妹就眼巴巴的等着。母亲一进门,他们就围上前去,“妈,给我吃一点儿!”“给我吃一点儿……”
母亲便用食指和拇指,给每个孩子捏一点儿油渣放到他们的手心里。看着他们一点点舔食手心里的的“食物”,母亲总是悄悄背过身去,擦着泪水,一边把剩下的一点油渣倒进锅里,加上半锅水烧开。晚饭开始了,他们端着照得见影子的油渣汤,风卷残云般,每人喝两碗,三碗,直到一走动肚子就发出咕嘟咕嘟的响声,但还是觉得饿,最小的妹妹拉着母亲的衣角“妈,妈,我饿……我饿……”母亲恨不能将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给孩子们吃,只能流着泪哄着他们睡觉,“睡吧……睡着就不饿了!”于是 ,一家人挤在土炕上,闭上眼睛,希望能梦见点吃的东西……
后来兄弟姐妹们都能挣工分了,他每天一闲下来,就跑到学堂外偷偷听老师上课,回家就用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从小聪明过人加上勤奋学习,很快他就能帮队里的干部们记工分了,他诚实稳重,村里就把记工分的活都交给了他,直到后来连任近三十年的村支书……想到这里,李老汉心里稍稍轻松了一些。那些年的自然灾害过去了,庄稼又有了收成。日子也渐渐好过起来,成家以后,他从老院子搬了出来,姐姐和妹妹相继出嫁,他也帮弟弟成了家。
1980年,国家实行包产到户政策。李老汉一家分到了几十亩土地和一头耕牛。一家人欢天喜地,勤勤恳恳地投入劳动,不几年就粮食满囤,牛羊满圈。房前屋后也开垦了菜地、果园。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很快成了村里的富户。老母亲也是苦尽甘来,在他和弟弟的精心照料下,安享晚年直到去世。他和老伴也都乐善好施,尤其是蔬菜、水果成熟的时节,他就告诉孩子们,不管是亲戚朋友还是邻里街坊,只要需要,都可以进园子采摘,做人不要过于自私,你付出的东西,总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报来的。接着又给他们讲述当年那位公社干部施舍给自己一把炒豌豆的事,“多好的人啊!做人要知道记着别人的恩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一饭之恩,是救命那!”
苦难的日子一去不返,他开始实施多年以来的寻找当年离家出走的二爸爸的计划。他想,日子过好了,要是他老人家再回家来,一家人开开心心地生活在一起,该多好啊。他心中的希望重新燃起,缘于早年上新疆回来的亲戚告诉他,说在新疆某个地方见过一个和二爸爸同名的人。此后,只要是去新疆的人或者从新疆回来的人,他都要给他们讲一讲,希望他们想办法找找,虽然他知道可能是徒劳的,但是从没想过放弃……冥冥之中,他相信自己会等来一个结果的。
时钟敲了五下,一缕晨曦透过窗户照在李老汉饱经风霜的脸上。从远处公路上传来汽车的轰鸣,屋子里一切却渐渐模糊,他打了一个哈欠,靠在沙发上睡着了。梦中,那是个鸟语花香的早晨,他走出大门,穿行在果园里,一只只蜜蜂穿梭在浓密的花丛中,来来去去,辛勤劳作。甜甜的花香阵阵袭来,使他陶醉其中……突然,他看见李军向他跑来,“大爷爷,我二太爷的儿子领着一家人回来了!”他心中惊喜,脚下生风,快步向小河边走去,他看到,河对岸,几个穿戴整齐,面带微笑的人向他走来。亲人相见,忍不住泪流满面,他们相互握手,相互拥抱,诉说着重逢的喜悦。他们搀扶着他,走在回家的路上……
【马守兰】宁夏彭阳县人,热爱生活,喜欢读书,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谢谢你对本平台的支持和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