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科普·远古赋】缅甸琥珀里的“小水滴”
缅甸琥珀作为世界上少有的中生代琥珀,这几年关于其各种研究成果不断登上了新闻的头条:如琥珀中的恐龙尾巴、琥珀中的小鸟、琥珀的“晓”蛇等……它们不断刷新着我们关于“琥珀中有小虫子”的认知。而今天我们不谈那些“大明星”,一起来了解下在缅甸琥珀中一种十分常见的内含物——琥珀中的“小水滴”。
缅甸琥珀中常见的“小水滴” 王弋辉摄
上图中一个个小水滴样的东西,相信所有接触过缅甸琥珀的人都见过。它们大多数只有几毫米,全部分布在琥珀的表面,棒状或者准确的说是水滴型。注意,这些“水滴”的大头都是朝向琥珀的中心的。
缅甸琥珀小水滴特写 王弋辉摄
记得很多年前刚接触缅甸琥珀的时候,我就很好奇地问过别人,可得到的也只是一个“不清楚”。后来查了一些资料,发现了一个比较靠谱的解释:长在树干或是树洞里真菌的孢子囊。形成过程的解释就如下图所画。我记得在讲琥珀时还在黑板上画过这几张图(捂脸中……)
图片来源:Fossiliferous Cretaceous Amber from Myanmar(Burma)
但是,在有些琥珀的“小水滴”里我们却可以看到如上图一样的结构,可以见到许多平行的纹路。具有河蚌一样的构造:两片蚌壳,中间有铰合的关节。它们就是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海笋科的生物。等会!说到这里,估计有人就会问了:这是水里的生物?那它怎么进到琥珀里的呢?
琥珀中的海笋 王弋辉摄
这个问题就要先从海笋的生活特征讲起了。海笋是一类很有意思的动物,它们有些种类跟普通双壳类一样钻到泥沙中生活;但是有些种类却在木材中穿洞生活;还有些甚至在岩石上凿洞生活;甚至在香港湾的聚氯乙烯塑料中都发现了被海笋凿出的洞!
讲了它们的生活习性也许大家就已经明白了,琥珀中的海笋跟琥珀里其它的昆虫等生物并不一样,它们是主动钻进琥珀里的。这时,形成琥珀的树脂表面已经硬化,但内部可能还是粘稠流动的树脂,于是就有出现了水生的海笋主动被“包”进琥珀的现象。这也同时也说明产树脂的树距离海笋生活的水边很近。如果海笋遇到的是已经完全硬化的琥珀,便会在其表面留下了曾经被人误会是真菌的孢子囊的一个个洞穴。而后又被泥沙填满。其实这个现象不止是缅甸琥珀,在全世界的很多中生代琥珀,例如约旦产的琥珀中都有所发现。而且现在的缅甸卡拉丹河下游接近入海口的地方依然可以看到这类现象(见下图)。钻孔的形状与一亿年前琥珀里的形状非常相像。
图片来源:Discovery of a silicate rock-boring organism andmacrobioerosion in fresh water
怎么样?看了今天的微科普,还不快回家找找自己收藏的缅甸琥珀?也许你也能在其中发现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小水滴”呢!
“地球记忆工作室”创建于2014年7月。秉承“延续地球记忆,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与国内多家博物馆、学校及企业广泛开展自然博物教育。着重培养青少年对自然的兴趣,启迪科学智慧。工作室常年系统收集各类标本万余件;以及几万幅动植物生态图片服务于典藏研究及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