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将至》故事主题角色配乐分析

《血色将至》是一部由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执导的剧情片,2007年在美国上映,上映后斩获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摄影等8项奥斯卡奖项。导演也借此片摘下了第58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而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因此第二次获得奥斯卡最佳演员,并摘下了影帝桂冠。豆瓣8评分8.3,可以说这是一部很有实力,但同时会被很多人给忽视的电影。

电影讲述的事情很简单,矿工丹尼尔(刘易斯饰)随着美国淘金热进入了石油开采的行列,在几年的摸爬滚打之后仍然穷困潦倒。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条秘密信息,在美国西部某一个小镇的地底下埋藏着大量的石油。他带着儿子HW举家前往,并利用儿子和自己温和的外表和出色口才的获得了当地村民的信任,把周边土地全部买下,组织了自己的矿井开采队,并因此得到了大量财富,成为石油界的传奇人物。

但是丹尼尔的暴富之路并不是那么顺利的,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事,工人因为意外不幸丧生,儿子因矿井爆炸双耳失聪,还遭到冒牌的同父异母的弟弟的欺骗,还有与利益至上的神父伊莱的纠缠。最后儿子决然离开,使年老的丹尼尔陷入了孤独的深渊,到头来,除了散发着石油气息的钱财,他一无所有。

因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对人物角色的极力塑造,加上怪异激烈的配乐和演员的极力演绎,这部影片一上映就惊艳到了众多影迷,甚至说他似乎是著名电影大师库布里克“上身”,因为影片散发的都是库布里克影片的气氛。

其实这也是影片称得上史诗级电影的魅力所在,导演内心深处强烈的情感压抑,然后利用浑然天成的多线索的叙事方式把影片深刻与纯碎的多层次主题进行呈现。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是我并不认为着是导演刻意制造的戏剧性,而是表现一种人性的探究。因此,本文我将从“人物塑造、主题呈现、影片价值”这三个维度由浅入深地进行解读。

01、角色塑造:通过着装、言谈举止塑造人物的鲜明形象,着力渲染人性的阴暗面

一部能够打动人心的电影,绝对离不开导演对角色人物的塑造,还有演员过硬的演技。虽然影片中有几个人物冲突,但是丹尼尔和伊莱之间的纠缠才是贯穿影片至始至终。导演通过着装、言谈举止塑造了两个人物的鲜明形象,配合演员的演绎功底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①丹尼尔表面温文尔雅,但是内心冷漠残酷

影片在开场十几分钟的无台词镜头中,丹尼尔穿着看不清颜色的衣服和裤子在矿井中默默地来回攀爬,和荒芜的灰土地浑然天成。导演用一些人物背影和矿井意外的镜头展现了丹尼尔克制、冷硬、刚毅的性情。能在黑乎乎的石油中摸爬滚打不轻言放弃,绝对不是一般的人物。

影片一下子转到了几年以后,丹尼尔穿着西装皮鞋在跟投资人侃侃而谈,他对外宣称自己做的是家族生意的商人,利用儿子和伪造的可怜身世来博取同情。此时的他脱掉了那套油腻的衣服,似乎想要摇身一变,变成上流社会的有钱人。通过这些细节,观众可以看出丹尼尔骨子里对财富的渴望,并且不择手段想要实现梦想的决心。

这种勃勃的野心和不顾一切地狡猾奸诈,在丹尼尔和儿子、冒牌的同父异母兄弟、神父伊莱之间的冲突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当儿子因为矿井爆炸双耳失聪后,他认为儿子已经没有利用价值而且可能还会带来麻烦,狠心把儿子丢弃在火车上。还有在买下伊莱父亲的土地时,丹尼尔承诺给伊莱五千美元的教堂整修费用,最后却耍赖不想给。

在我看来,丹尼尔温文尔雅的外面之下,隐藏的是一颗阴郁险恶、冷漠残酷的丑陋心灵。随着财富的不断积累,资本的不断扩大,丹尼尔内心开始无限膨胀、目中无人,他的性情变得如同黑色的石油一样,肮脏不堪。因此,到最后,年迈的丹尼尔除了散发着石油的金钱,已经变得一无所有。

②伊莱看似虔诚无公害,其实内心无比虚伪、利益至上

伊莱是当地的神父,每天在一个破旧的房子里为村民们做祷告。在为村民们挥汗如雨地驱除鬼害的时候,可以说是表演得相当卖力,所有人的都被他真诚的外表所迷惑了。导演利用一些仰拍和特写的镜头给观众呈现了一个贼眉鼠眼、心怀鬼胎的神父。

第一次看出他的精,是在丹尼尔以给儿子养病为由打算买下伊莱家的土地时,伊莱把价钱抬得很高。当准备钻井仪式时,伊莱主动找到了丹尼尔,让丹尼尔在开启之前让他上台为他祈祷,说是为了矿井的开采顺利,实则是为了提高他在民众心中的信誉度。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他向达尼尔要钱未果,回家后却把愤怒的拳头挥向了自己的老父亲,伊莱丑陋的内心展露无遗。后来还利用信任他的村民把丹尼尔骗去教堂进行洗礼,借此机会报复丹尼尔,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神父应该有的行为和思想。

神父伊莱是虚伪、自私的,一切以自己的利益着想。影片中如此大力渲染着这个角色的塑造,其实是导演安德森对自己一向怀疑的宗教迷信的抨击。还有金钱利益面前,那些没法守住自己本心的人性的曝光。

③演员卓越的表演,成就了一部史诗级的经典影片

影片中丹尼尔和伊莱不断地纠缠和报复对方,不仅衬托了两人阴险狡诈的性情,也是影片最为精彩的部分,特别是丹尼尔为了获得输油管,再教堂接受洗礼,并被伊莱抽打报复的戏。演员刘易斯把人物如同上刑场般度日如年的情绪演绎得惟妙惟肖,而且不做作,尺度刚刚好,这也显现了影帝刘易斯的演技火候。

因为这部影片中对主人公登峰造极的演绎,刘易斯第二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并摘下了影帝的桂冠。对于刘易斯的实力,也可见一斑。

还有饰演伊莱的保罗·达诺,把人物的压抑、贪婪的本色演绎得很成功。他还因为这个角色成为当时影评人的新宠,身上一股荣辱不惊的大将风范也让他在电影的舞台上大放光芒。

正是演员的高超演技,把虚构的人物演活了,把两个不同层次的野心家呈现在观众的面前。演员把角色塑造得很成功的同时,也赋予了影片新的灵魂,表现了影片多重的主旨内涵。

02、主题呈现:音乐、色调、镜头地巧妙运用,把撕裂的人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①灰暗的色调加上嘈杂的配乐,衬托了混乱年代里被撕裂的人性

《血色将至》的大多数镜头都是灰暗毫无色彩的,光线很暗,有时只能看到半个人脸。连影片里人物的衣着都是灰黑色,没有一丝生机和希望。荒芜的大地一直延伸至天际,彻头彻尾的黑暗也烘托了影片里人物的命运注定是一个悲剧。

尤其是在狭窄的矿洞里,黑沉沉的一片,把人物内心压抑、沉闷的情绪氛围很好地渲染。还有陡峭的洞口和简陋的支架,制造了紧张、恐怖的气息,让人对主人公的命运不禁产生了担心之情。

时不时出现一些嘈杂没有规律的各种乐器混合在一起的音乐,可能都算不上是音乐,而是一些吱吱声和嗡嗡声。不禁让人联想到某些恐怖影片中的危险信号,鸡皮疙瘩瞬间布满全身,非常瘆人。

特别是影片开始长达十几分钟的无台词镜头,工人默默地努力开采矿井,试图找到更多的石油来发家致富。可是没有一个人说话,唯一的声响除了工人在矿井意外坠落和爆炸的声音,只剩下由远至近地响起来的配乐声。

这种画面和音乐的结合达到最高潮的部分,应该是在丹尼尔购买了大量土地准备开采时,矿井爆炸引发了一场大火。丹尼尔的儿子被炸聋了双耳,止不住的大火,慌乱的工人们,此时密集的配乐想起,好像是来自地狱的声音,让人惴惴不安,绵延不绝。

有人说在安德森的这部影片中,让人看到了库布里克的影子。而大师库布里克最擅长的就是发挥视听语言在影片中的作用。画面、光线、音效的巧妙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而该影片的整体色调都是灰暗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人性中最阴暗的那一面。压抑的配乐就像黑乎乎的石油从地底下渗出一样,吞噬着那些丑陋的灵魂。

②长镜头和景深的运用,将人性的黑暗展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一气呵成的描述着正在发生的事情,不仅把剧情完整展现给观众,更让影片故事显得更加真实。

当丹尼尔带着儿子举家搬到美国西部可能会有大量石油的小镇,镜头跟随着火车轨道的那辆越野车远远地移动,直到车子驶到镜头前,再慢慢开远。这个长镜头刻画了影片的苍凉之感,在这旷野中,任何人都显得特别渺小,虽然人们试图用尽力气去征服大自然,但前途如何、是否能实现财富梦想仍是未知数。

还有当丹尼尔知道同父异母的弟弟其实是冒牌货,从质问到射杀了这个“弟弟”,导演并没有使用镜头切换,而是一镜到底,不给观众喘息的机会,直截了当地感受到被惊恐支配的内心。

当然,导演还利用景深镜头,仰拍亦或俯拍,尽可能地把所有关联的事物都框在镜头里,形成层次分明的质感。比如丹尼尔毫不理会伊莱要在开井仪式强的发言,导演用一个景深镜头把他和身后的村民同框,直立在中间的伊莱显得特别地突兀,用这样的镜头刻画了伊莱愤怒和不满的内心,和蠢蠢欲动的贪婪之心。

在这些镜头的切换下,我们看到了在利益驱使下,人心的可怖和道德沦丧的悲哀。电影没有利用太多的特效,而是运用不加修饰的镜头和简单的配乐的渲染,逐步想观众展示了一个赤裸裸的为利益争斗不断的残酷时代。而这一切罪恶的根源,是那代表着堕落与欺骗的石油。

03、影片价值:通过故事批判了人性的丑陋,让观影者有更多的思考和探讨

影片中出现了很多残酷、暴力的场面,但是这并不是导演想要呈现的内涵。一部好的影片是需要多看几遍,慢慢琢磨,才能体会其中想要传达的主旨意蕴。当然,电影毕竟是电影,在回归到现实生活本身,希望也能对我们有所启发和思考。

①金钱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好的生活,但是过于贪婪就会被反噬

影片的最后,丹尼尔通过不择手段实现了自己的财富梦想,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可以说不管在哪个年代,拥有这样的成就,绝对是人生的赢家。但是年迈的丹尼尔,只能孤身一人坐在空旷的房子里,陪伴他的只有充满着石油味的豪华家具。

影片最后有一点特别有意思,那就是当神父伊莱再次回来找丹尼尔讨钱时,他说到了班迪,那是唯一一个不把土地卖给丹尼尔的村民,他活到了90多岁,儿孙成群,晚年很是幸福。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多么悲凉的讽刺啊。为了金钱,他丢掉了朋友,失去了儿子,断掉了与社会的连接。本该是安享晚年的年纪,只能一个人在地下室打着保龄球喝得酩酊大醉,虽然影片没有直接说明,但是这不言而喻,人性光辉一面在金钱面前已经荡然无存。

马卡连柯说过:“金钱是人类所有发明中是近似恶魔的一种发明。”

金钱可以带来很多东西,那是一条通往富贵的康庄大道,但是这条路并不好走,一旦过于贪婪,就会被反噬,失去的东西会比金钱更加金贵。我们应该让金钱为我们服务,而不是让金钱控制我们的内心和欲望。

②爱和财富并不对立,我们更应该感恩那些给我们带来生命气息的事物

当那个冒牌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出现时,丹尼尔显然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依靠,跟他讲很多不会对外人讲的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也知道了,丹尼尔的愿望是“赚到足够多的钱,然后远离所有人“,这令人非常震惊。

从这里也看得出来,丹尼尔在规划自己的未来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把自己以外的任何人考虑进去,他把追求财富与爱、亲情、信任等人性中的美好都割舍掉了。他荒芜的心灵上,没有留下任何温情的东西,因此也承载不了别的坏的东西。

生命中这些感性的东西跟财富并不是对立的,恰恰相反,正是有这些物质以外的温情,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丰富多彩,才不会感觉孤零零地被社会所抛弃一样。在追求财富的路上,我们别忘了多抬头看一看,或者多花点时间去“会一会”,生命中那些值得珍惜的、能给我们带来生命气息的人和事。

③大自然的美和人性的恶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不得不认真反思

影片利用了很多中景和全景的镜头,给观众呈现了一个个恢宏的荒芜之地,广袤的大地延绵不绝,在摄影师光影的作用下,展现了一幅幅大自然未经雕琢的美景。

正是在这样令人敬畏的大自然之美下,人类那肮脏不堪的人性却显露无疑,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是让人不得不深思,这样开采除了会让更多的丹尼尔们陷入疯狂的利益争斗中,还会给人类带来怎么后果?

大自然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这样的世纪之交,石油开采进入了一个浩浩荡荡的局面。被开采的地面,坑坑洼洼,一个又一个深入地底的矿井,就像是钻入地球心脏的魔爪,让人不寒而栗。

在向大自然索取之时,我们更应该保持一份敬畏之心,“万物共存”才是我们最应该考虑的一个命题,只有适度“索取”,才能维持心灵的平衡,维持生态之间的平衡。

总结一下:

这是一部需要观众耐着性子慢慢观看、细细琢磨的片子,无论是在人物塑造上,还是镜头对情感的呈现,包括极具特色的配乐和画面的作用下,让观众在感受一位冷酷无情的石油大亨的传奇故事的同时,能够被电影所描述的人性的罪与恶所震撼。

在我看来,看完这部影片对人生和追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们一生忙忙碌碌所要追求的东西除了金钱,还有什么?虽然是电影,但是放到现实依然能够让我们找到一些答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