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极拳推手的问答(六)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陈雄老师聊太极372

陈雄老师太极拳体悟在“和美太极”平台会不断更新完善,转载请标注作者“陈雄”和“和美太极”

点击阅读陈雄老师的太极拳体悟

1、关于太极拳推手的问答(一)

2、关于太极拳推手的问答(二)

3、关于太极拳推手的问答(三)

4、关于太极拳推手的问答(四)

5、关于太极拳推手的问答(五)

6、关于太极拳推手的问答()

五十五、“唯硬不破”是什么意思?太极推手有这项训练功课吗?
答:拳界有一句“天下武功,唯硬不破”的话,意思指练到不怕任何重击,对手都会感到恐惧。说白了,就是抗打的打不抗打的。一般来说,在太极推手这个阶段,没设有训练抗击打的功课;如在太极散手那个阶段,就设有训练抗击打的功课。
五十六、推手中的擒拿,主要的练习目的是什么?
答:虽在杨氏太极拳推手中很少使用,然而了解一下也好。陈式太极拳名家朱天才说:“擒拿推手是为了检验双方搭手时自己双手运用掤、捋、挤、按的定位是否正确。如果对方的手走不到位就可以擒拿,走过时可以擒拿,软和僵时也可以擒拿。为了防止筋骨受伤,如果一方疼痛叫停,另一方就必须马上脱手。”我认为,朱天才所说“擒拿推手是为了检验双方搭手时自己双手运用掤、捋、挤、按的定位是否正确”之练习目的,也变通用于本门推手训练,故意伤害的反关节擒拿动作另当别论。
五十七、如何判断太极推手功夫的真伪?
答:网上的太极拳发劲视频,示范者有名家名师也有明师。其中有真功夫的发放,也有夸大功夫和假功夫的发放。有的是师徒配合,比如往后连蹦带跳的动作,更有甚者是像“摸了电门”的上蹿下跳动作,这样的效果太夸张了。有的是徒弟与发放者脱节而故作失重的倒地姿势,更有甚者几乎没见发放者怎么动,就是摆个手势轻轻一划,几个被发放者对手马上倒地,满地打滚,这样也假造得太厉害了。
那么,如何判断推手功夫的真伪?太极拳明师马长勋在王子鹏整理的拳书中口述:“我给大家提供一些判断这些推手功夫真伪的方法:1、凌空劲儿肯定是骗子,没有接触就出去是不可能的。2、向后蹦跳,还附带跺脚,肯定是配合老师表演。真实的比赛,对手向后退步、说明你的技术不到位,或者本身技术就不好,只能推动对手。如果技术到位,比如靠劲儿,对方向后跌出,一般后腿是抬不起来,直接屁蹲坐地。3、大多数技术,一定是前脚抢到对手的中位,就是两腿之间,对手才能出去。差一点都不行。这叫脚到、身到、手到。那种定步就发人的,一般都是配合。4、向前扑跌说明被空,比向后跌出高明。5、只有两手接触,没有抢到对手躯干部位,对手就跳跃飞出,一般也是配合。只凭手上一点接触,尤其是那种潇洒的一点,很难将对手打出。捋採劲儿也要近身才有。这种情况是最多的。”
我认为,太极推手功夫的真伪还可以这样辨识:一是看被发放者失重方向的身体脊腿与地面的角度,二是看被发放者往失重方向跌出去的速度。现以我恩师林墨根在成都的发劲视频为例,你能按被发放者往失重方向的身体脊腿与地面的角度、被发放者往失重方向跌出去的速度还原吗?如果做不到,那就是真功夫的发放了;倘若你能做到,那么说明是夸大功夫或假功夫的发放了。从林墨根老师在成都川大体育场的推手视频可以看出,有几个人接不住拦不了被发放者跌后的精彩镜头,你能做出那么大的惯性势能和跌后力量吗?足以见得是真功夫了。你试试看,往后连蹦带跳的动作多容易做到啊!再如林墨根老师在珠海体育馆的推手视频,当时我在旁边不远,被发放者是我的王师弟,他过后退场了跟我说,表演中有一次被师父发跌在地毯上晕得差点昏迷了,很勉强的站起来再推手。可想而知林墨根老师的发放劲力有多么浑厚强大啊!
五十八、看吴式太极拳的推手训练,见被发者蹦跳是假装还是怎么回事?
答:我也与几位吴式太极拳师交流过推手技艺,得知在吴式太极拳推手的训练中,被发者往后的一蹦一跳是卸力养气的练法,不顶劲而雀跃卸力,应有利于养气养生。这种一蹦一跳的动作在《打手身法歌》中得到说明:“被打欲跌须雀跃,巧挤逃时要合身。”如在被发失重欲跌时,可以运用“雀跃”的技巧,使自己恢复重心的稳定,这样能减少意外倒地跌伤的几率,一蹦一跳的“雀跃”是顺势而起的化劲动作,与装假往后跌之连蹦带跳是有所不同的,不同之处是守稳身体动态重心的“合身”。至于有些人做不好雀跃的蹦跳,甚至过于夸张或装假,那是另一回事,我是不认可过于夸张或装假的蹦跳练法。
我认为,出自杨家太极拳之吴式太极拳这种既卸力养气又能减少意外倒地跌伤的练法,是值得我们杨式太极拳爱好者吸收其有用部分来学习,然而不要全盘照搬。比方说作为陪练,吸收雀跃的有用之处,遇力触劲就轻松“雀跃”,我认为倒是不错的。值得注意的是:运用“雀跃”的技巧,不一定要明显蹦跳起来的,视实际情况而定,学“雀跃”的灵性顺势而已。
五十九、作为外省的学拳者,隔一、二年去一趟老师家里学拳不容易,想在几天时间把定步单推手至活步四正推手学完,回去再找伴对练,行吗?
答:有些太极拳爱好者对习练推手贪多学快,十几天就把定步平圆立圆单推手、定步平圆立圆双推手、定步开合推手、定步四正推手、活步四正推手学完了,殊不知这种不分阶段层次的学练还真的带来不好之处,邓声韵在《随荣华丰老师学推手》文中说:“在你没有真正推手推出一定的功夫之前,你就练四正手,是没有太大意义的。这时你只是练了一个假手,碰到乱来的你就傻眼了,不会推手的你也制服不了他。但是,在你什么角度的推手都尝试过之后,再来到四正手里面找规矩,那就不同了。因为此时你的功夫已经出来了,什么手你都见过了,你也不必什么手都去适应了,你只要在四正手里面练功就行了,在这里面细心雕琢细心体会就行了。因为你已经从复杂回到了简单。怕就怕,你一开始就是一个简单的手,到最后还是简单的手,你根本就不曾复杂过,那就完了。”我认同邓声韵的看法,所以学练太极推手得一步一步的来,你练把定步平圆、立圆单、双推手和开合推手练对了,练熟了,并练出了一定的功夫,再学练定步、活步四正推手。太极拳毕竟属于传统武术,不是广场舞蹈,扎实一点为好。
六十、怎样与生人、熟人以太极推手较技?
答:我恩师林墨根在《如何掌握太极推手技术》文中说:“实际较功夫不外有两种情况:一是毫不了解对方,初次交手;另一种情况是和熟悉的人交手。在对付第一种情况时,要冷静沉着,搭手要轻,顺随对方的劲道,摸清对方的特点和有什么板眼,切忌盲目蛮干,凭主观想象去取胜。但是,也不可畏首畏脚,使自己处于别扭状态,造成人为的失败,宁可千变万化争取良机,也不可轻举妄动以求一逞。我在观察中发现;许多人的失利,都是在未得到好机会就盲目攻而被人所乘的。《拳论》中说:‘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高度概括了推手发劲制人的正确法则。对付第二种情况,切忌凭老印象、老经验应付,要有初次交手的思想准备,不要忽视推手中的每一个回合,因每一个回合都包含了防守和进攻,功夫深的人一搭手就能准确地控制住劲道,这就是寻找机会运用功夫和经验,不是靠运气取胜。搭手就要把注意力放在双方的接触点上,利用轻、重、沉、浮、快、慢、强、弱的各种感应去相互制约,寻找机会。”
六十一、民间交流宜注意哪些问题?
答:政府组织举办的推手比赛,选手很多,一般来说都不认识,有功夫技艺比高于自己的,有功夫技艺平于与自己的,也有功夫技艺低于比自己的。但在赛场有规则,有裁判员,还有医生护士。所谓俗称的生人,就是不认得之人。然而在民间推手较技,很多时候无裁判,尤其是与生人推手,所以得先讲好推手规则,搭手前详辨甄别推手规则是有必要的。比如:不能断手脱手击打,不能用腿扫脚踢,不能钩拨脚跟,不能跪击胫骨,不能肩打(不是贴身的靠势)肘打(不是小臂的肘势滚格),不能反关节擒拿,是定步推啊还是活步推。如果是年纪较大的生人,还应询问一下对手的健康状况,是否血压过高,心肌是否有过什么问题。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据拳友披露,曾有血压过高、心肌异常的中年太极拳爱好者在推手较技中发生安全意外的一些实例,那些人失重跌出倒地就可能有伤及身体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推手是练懂劲功夫,可以完全敞开身心交流;发放手是试劲道功夫,亦可以放心交流;断手是论偷打功夫,难以交流;散手是见真功夫,武不善作,要小心交流。交流推手,其实就是以拳证道,所以宜尽量追求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功服人、以技服人。
六十二、太极拳推手的“喂劲”是怎么回事?
答:太极拳师为了使徒弟早日练出太极拳推手的功夫,经常以喂劲的形式给学生上推手课,便于让徒弟明白对方给劲和掌握变劲,只有切实的在喂劲训练及推手较技运用中去体会才能涨功夫。喂劲中不让你手臂走化,而是逼你用让你腰胯走化。如让你轻松走化,好功夫从哪里练来呢?喂劲后,学生先是肩部酸痛,后是大腿酸痛,这些是长功的感觉啊!坚持不下去,就没法长功了。肩部酸痛说明手臂本力过多有毛病;大腿酸痛说明下盘功力不够。给你喂劲者一是需要耗费功力,因为不能借力发放你;二是需要耐心,喂劲就是逼你难于走化,直到你肩部酸痛、大腿酸痛为止;三是需要智慧的引导你。一般的老师都不想给徒弟认真喂劲,轻松的玩人推手多么潇洒啊!只有功德好的老师才会给徒弟认真细心喂劲。
六十三、太极拳推手的意义是什么?
答:孙式太极拳名家孙剑云谈到推手在太极拳修为中的作用和意义时说:“推手的意义,是通过与他人相互作用这样一种形式,来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协调稳定的能力,使身体内外中和的程度得以深化。因此,推手不是要把别人推倒,扑人于丈外,而是要在推手中寻求体会如何使自己不失稳、不倒的道理和方法。随着各自协调稳定能力的提高,互相作用的剧烈程度也可随之加强。初练推手就想着如何把别人放倒,就是极端错误的练法。这种练法也将造成使推手和盘架相脱节,使自己永远站在太极拳之门外。太极拳讲究力从人借。扑人丈外也好,数丈外也好,都不是发人者的主观意识,而是被放出者自己造成的结果。此点尤须习者深悟。”
六十四、“推手四病”具体指什么?
答:对练推手对于初学者而言,容易出现四种拳病,那就是《杨家老谱三十二目》讲的:“顶、抗、匾、丢”,这是违反推手四要之病,那四个字也是从“沾连粘随不丢顶”中的“丢、顶”两字发展而来的。“顶”,是出头顶牛的意思,凡用蛮力拙劲硬顶对方来劲,使两力发生抵触,感到一方有出头顶碰就称之为“顶”。比如在对方推按你胸部的时候,突然收劲,你向前顶出失重,这个就是顶劲之病。“抗”,是用力抵抗的意思,凡用蛮力拙劲与对方来劲对抗,其两力相抗的夹角大体上在135度~180度,称为“抗”。“匾”,又俗称“瘪”,“瘪”较为形象,比“匾”好懂,是应之不及而形同皮球泄气一样地瘪掉了的意思。凡推手时反应迟钝,腰硬手软,不能保持“掤劲不丢”,就往往在对方突然进攻时应之不及,而被人刚劲压扁,使自己的手臂把身体困住,这就叫做“瘪”。有些初学者在推手时,其两臂内侧常常贴及腋胁或胸部,这也称为“瘪”,犯有这种拳病的人是容易被对方逼成背势的。“丢”,是离开、丢掉的意思;凡粘不住、跟不上对方肢体的运动,失却了粘劲,甚或丢开了应该粘住对方的肢体部位,都称为“丢”。这个拳病既不能及时感知对方劲路的变化,又给了对方在我劲断之时乘虚而入进击的机会。

修改于2020年11月24日

(0)

相关推荐

  • 太极拳的掤式与掤劲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杨式太极拳的掤式是 一种拳式,掤劲是行拳中的内劲,杨式老架套路在起势后,有左右掤式,在第三大节玉女穿梭后,又有左右掤式,整套拳架中此式前后出现仅两次.而 ...

  • 关于太极拳推手的问答(七)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 ...

  • 关于太极拳推手的问答(八)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 ...

  • 关于太极拳推手的问答(五)

    陈雄老师太极拳体悟在"和美太极"平台会不断更新完善,转载请标注作者"陈雄"和"和美太极" 点击阅读陈雄老师的太极拳体悟 1.关于太极拳推手的 ...

  • 关于太极拳推手的问答(四)

    陈雄老师聊太极369 陈雄老师太极拳体悟在"和美太极"平台会不断更新完善,转载请标注作者"陈雄"和"和美太极" 点击阅读陈雄老师的太极拳体悟 ...

  • 关于太极拳推手的问答(三)

    陈雄老师聊太极368 陈雄老师太极拳体悟在"和美太极"平台会不断更新完善,转载请标注作者"陈雄"和"和美太极" 点击阅读陈雄老师的太极拳体悟 ...

  • 关于太极拳推手的问答(二)

    关于太极拳推手的问答(二)

  • 太极拳推手的不同阶段

    我跟大哥学习太极推手三十多年了,对其要领的认识反反复复,多因功夫不到时急于参悟拳论,结果是空耗体力与精神,反而耽误时间.为使学者少走弯路,我把多年推手感悟,按阶段略述于下. 第一阶段,局部用力阶段.有 ...

  • 【原创】陈式太极拳推手有别于其它各式,只有“顺步”“活步”!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陈师教拳,不 ...

  • 太极拳推手反关节擒拿防身技巧讲解运用

    保持健康:太极健身舒心平气 保持健康:太极健身舒心平气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