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求得治,老医甘苦谁人知

编辑整理  天涯云水

上热下寒求得治,老医甘苦谁人知

本篇是上一篇医案的继续,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上次的医案:辨证施治上热下寒一例
经过辩证开出方子来了,但是治疗效果会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吗?关注后续治疗情况,且听细细道来。
    因为上热下寒疾病的普遍性和疑难性,我对此案例有着特别的关注。于是,接下来我急切地向安师询问治疗效果。
过了几天,安师突然在群里、跟徒弟们分享好消息!
原来前几天的治疗出现瞑眩反应,患者非但没减轻,而且痛苦加重。关于瞑眩反应,可以参考之前的医案:从一则临床病案窥探瞑眩的真实反应
安师开始跟我们讲述患者服药后的一系列反应:“患者服一剂药之后更加烦躁不安,皮肤滚烫,服到三剂就连肛门都烫,被迫开空调,风扇降温,尿量极少,口渴,频喝水,恰逢此时我打去电话寻问病情,难免抱怨一番,被迫停药,剩下两剂药。”
    当时失望的心情不言而喻,安师接着讲到:“停药后,大约过了三日,肛门不烫了,又把剩下的两剂服了。说来也怪,皮肤不烫了,屁股眼不烫了,连下肢也不觉凉了,最不可思议的舌头变化,白厚腻苔消失,深纵沟没了。”
    安师越讲兴致越高:“现在早就不口渴了,尿量也多了。高兴万分,再也不抱怨了看来药物太对证了,中药也不行,要轻度瞑眩的,难免病人抱怨。”
    安师总结到:“老朋友找我看病。没有想到以后病情加重。心中实在难为情。几天以后突然发生戏剧性的变化。我心中十分震动。要知道这个方,我琢磨了两个小时才琢磨了一个方。谁知竟然这么不堪一击。好在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心中真是五味杂陈,难以形容。开始难受,后又激动兴奋。这个病人的治疗病愈,背后代表了一片类似病的病机。”
    从这个案例,我不仅学习了治疗湿阻寒热失调的方法,也学习了老前辈对患者的负责和孜孜不倦的钻研态度。数十年,数不清多少次这样的场面上演,中医人对于患者的痛苦,一肩承担。患者难过,我们愁眉不展;患者痛减,我们欣喜过望。中医岁月,就这样走过来了。
最后,感谢安师诚恳的学问态度和细致的讲解与启发!
伤寒论
236、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260、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