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
相关推荐
-
四逆加人参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甘草炙,二两(6克),干姜一两半(4.5克),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5克),人参一两(3克)[服用方法]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泽,分温再服. [治则方解] 病机:吐 ...
-
六十九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69) 这条论述误汗,或误下后,阳虚烦躁的证治. "发汗",言外之意有表证."若下之",是或者下之," ...
-
阳气回来了!《伤寒论》里藏一方,叫醒阳气,化解阳虚骨痛,请细思量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仲景临床方剂学> 你好,我是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69,70
69.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 ...
-
【临证指南医案】看叶天士运用真武汤(二)
二 真武汤的主要指征: 纵观应用真武汤的各则医案,从体质而言大多阳虚畏寒:从面色而言面白或萎黄.医案中关于脉的描述非常多,如"脉沉小弦"."诊脉细软".&qu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八)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讨论了理中丸,白术可以为君,干姜可以为君,还讨论了人参,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甘草.很多人会觉得甘草有什么好讨论的,有这个必要吗?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里面有这么一则医案:张四五, ...
-
经方心裁(151)四逆汤(附:通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妊娠身冷、小腹寒冷 -- 马氏妇科
四逆汤(附:通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 [原文] 1.参阅"甘草干姜汤"条.<伤寒论>(29) 2.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 ...
-
茯苓四逆汤/栀子豉汤合方加味治疗失眠医案
失眠属于睡眠障碍,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质量差的一种常见病. 蒋某,女,47岁.有10余年失眠病史,虽服用中西药,可未能达到远期治疗目的,近因失眠加重前来诊治.刻诊: ...
-
『古方新解』茯苓四逆汤——仲景时代的“破格救心汤”
<伤寒论>第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上五味, ...
-
五苓散、茯苓甘草汤、茯苓四逆汤的区别
五苓散、茯苓甘草汤、茯苓四逆汤的区别
-
《伤寒悬解》桂枝甘草龙牡汤,茯苓四逆汤
太阳百零五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火劫发汗,是为火逆,火逆之证,下之亡其里阳,又复烧针发汗,亡其表阳,神气离根,因而烦躁不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疏乙木而培中 ...
-
对茯苓四逆汤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周威 茯苓四逆汤是<伤寒论>中的沧海遗珠,医家对此方少有关注.笔者在临证时发现适用此方的场合并不少见.故不揣简陋,将自己对茯苓四逆汤的思考与实践,简述如下,供同仁参考. 一.文献考察 ...
-
茯苓四逆汤临床运用经验
茯苓四逆汤出自仲景<伤寒论>,由茯苓.人参.附子.干姜.甘草五味药组成.五味配合,既可回阳救逆,又能培土补虚 此方主治,仲景仅提出汗.下后"烦躁"一证,而分析其内容,确 ...
-
雨柠经方病案之八:附子理中汤、四逆汤(小孩咳嗽,关键是调理中土脾胃)
从9月份小孩开始上幼儿园,到10月份,期间两次较重的咳喘,一次发烧,断断续续吃了2个月的中药.虽然一直在坚持吃中药,成功的避免了打水抗生素,但有时候我也怀疑中医和中药的效果. 本地的好中医太难找了!从 ...
-
经方大师王付教授解读茯苓四逆汤 和另外 1 个页面 - 个人
经方大师王付教授解读茯苓四逆汤 茯苓四逆汤 茯苓四逆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回阳益阴之功效.主治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症见四肢厥逆.烦躁.心悸.舌淡苔白滑.脉做欲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