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塘该如何调水防病(1)

钓鱼塘该如何调水防病?(1)

昨天去成都龙池的一家钓鱼塘看了鱼病,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黄颡鱼也难以越冬了。

了解更多视频内容,欢迎大家关注微视视频号

一个四五亩的鱼塘,放了一千多斤黄颡鱼用来垂钓。在池塘边一转,却发现大量的鱼都漂在水面上,特别是很多鱼聚集在一个放水的涵洞里,而且据老板说,放水的管洞里全是黄颡鱼。我通过洞口往里一看,里面的鱼健健康康的,活性还很强。老板说,有人没有钓到鱼,都是直接在这里舀。

我很好奇,在四川,黄颡鱼不是能自然越冬吗?怎么这些没有在洞里的黄颡鱼,都出现了身体灰白,感染了水霉,是今年温度太低?还是黄颡鱼品种的问题呢?

其中一个问题,我在解剖过程中还发现了另一个问题

我发现整条鲫鱼肠道内食物很少,但却有果冻样的胶体物质,这些物质是什么,又说明了什么问题?此外鲫鱼的整个腹腔肝胰脏弥温性分布,这和鲫鱼的发病又有什么关系?在检查中,我也发现有不少的车轮虫,还发现了三代虫。据老板说,现在每天都要捡上几十百来斤鱼,这些死鱼,是寄生虫引起,还是其他原因呢?

接下来,就个人的看法,分享下我的观点。反正不管对与不对,我也给老板开了处方,过几天也就见分晓。

第一个问题,黄颡鱼能否自然越冬

原因一:去年开春后,从广东省开始,发病也很历害,但这种由于水温过低引发的鱼病,在冬天就大量死鱼的案例还不多见,因为以往的黄颡鱼,就算是三角峰在四川也是能自然越冬的。现在杂交出了许多新品种,湖北的黄腊丁,继后来杂交出的体型更大的瓦氏黄颡等,有的品种抗病力的退化,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减弱,特别在没有品种选育的情况下,大量近亲繁殖,是造成这些年抗病力减弱的一个主要因素。

原因二:除此之外,越冬前的保肝护肝水环境底质的处理好坏,也可能成为诱发的因素

今年的冬天较往年,我个人感觉要冷一些,特别有两场较大幅度的降温,每一次都诱发了不少鱼塘的水体对流,在省内不少水较深的鱼塘,水温分层被打破,而出现大量死鱼。而诱发对体对流引起死鱼,就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水比较深形成温跃层,还有就是底质很差,一旦累积在底部的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大量的从底质和底层水体中释放出来,鱼就容易中毒。

其次,当水温低于15摄氏度时,黄颡鱼的吃食大幅度减少,在冬天长达两三个月的时间里,这些鱼就会出现掉膘,体重减轻15-20%。而这一过程,就要消耗掉机体内存贮的脂肪和糖原,这些物质的转化,都要经过肝脏的转化,无疑就增加了肝脏的负荷。这种长时间不吃食,而引发的肝病,过去,被许多养殖户所忽视。

年长一些的人,经历过上世纪60年那段饥荒岁月,如我父亲他们那一辈对于这种饥饿引发的肝病就深有体会。我父亲经常给我们讲,在老家生产队的大路边有一口水井,经常都会有一些过路的人饿死在水井边,这些人去捧水喝,爬下去就起不来,死在那里。这些人很多都是腿部肿胀,大肚皮,面黄瘦弱。这其实就是长期饥饿引起的。现在我妈是经常舍不得倒掉剩下的饭菜,因为我外公就是那时饿死的,死前还想喝口米汤而不得。

相较于鱼来说,如果水肥一点,底质好一点,那停食的时间会更短,那这样发病的概率就要小很多。即使在低温期,鱼也不是一点都不吃,只是吃得很少,而且前些天,只有四五度的气温,我依然钓到了黄腊丁,不是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吗?(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