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脱贫致富注入“活水源”
□ 本报记者 刘子璇
水生万物,水兴万物。
兴水利,既是筑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自打响水利脱贫攻坚战以来,全市水利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紧扣“两不愁三保障”主题,以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条件,保障贫困人口饮水安全达标为重点,从摸清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需求、找准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水利薄弱环节、解决制约脱贫攻坚的水利瓶颈问题等入手,在充分发挥水利的基础性、先导性、保障性作用上做活水文章,水利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定目标 责任落实见真章动真格
“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强化精准扶贫的责任担当,将水利扶贫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在政策上着力引导、计划上重点考虑、资金上尽力倾斜,全力解决农村饮水不达标问题、补齐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短板、落实水利惠民政策等水利扶贫工作,为贫困地区引来‘源头活水’,为全市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市水利局局长李子荣代表全体水利人作出了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
目标既定,必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唯务实啃硬!
——五年来,市水利局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全局工作的统领,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子荣为组长的水利扶贫领导小组,建立了相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了以农村饮水安全为重点的水利扶贫任务;多次召开局党组会、水利扶贫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讨论水利扶贫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业务科室负责人勇于扛起责任,结合脱贫攻坚实际,经常深入各县、扶贫项目和帮扶村专题调研、督查指导,了解水利需求,加强项目对接,督办项目落实,帮助解决具体问题。
——五年来,市县两级水利部门多次开展摸底排查工作,特别是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严格对照《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逐村、逐户进行排查,摸清了全市所有村庄特别是贫困村、贫困户的饮水安全底数;通过几轮大规模调查评估和每年的摸底排查,制定了各个年度的实施方案,在解决范围上做到了不落一村、不丢一户;在解决措施上做到了项目安排合理,解决措施科学。
——五年来,市县两级水利部门始终坚持发挥水利行业优势,以“资金向贫困县倾斜、政策向贫困户倾斜”的原则,全力支持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摘帽。特别是在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上,资金倾斜力度达93.93%。
——五年来,市水利局将“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主基调贯穿于水利扶贫全过程。在工程建设中,加强对投资计划、项目招投标等重点关键环节的督促检查;在工程运行管理中,严格落实工程运行管理责任,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制度,多措并举破解运行管理难题,确保工程持续发挥效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出实招 农村饮水安全全面保障
午饭时分,家住临县石白头乡前曹底村75岁的贫困户李爱林扭开水龙头,看着清澈甘甜的自来水汩汩流出,李爱林一脸幸福地说:“从嫁到这里就吃水难,挑了五十年水,做梦也没想到如今老了还能吃上自来水,感谢共产党,感谢如今的好政策。”
石白头乡是地处临县西部大山深处的深度贫困乡镇,前曹底村是全乡生存条件最艰苦的穷地方。因地形条件所限,大部分人家居于裸露基岩上,实施人畜饮水工程难度非常大,村民只能靠担水来解决饮用水问题。
2019年,临县水利局施工队克服立地条件差的困难,经过1个半月的奋战,于9月30日完成安全饮水工程。
饮水难,用水难,不只是偏远乡村面临的难题。在一些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由于自来水工程年久失修,水源淤积、造成管网漏损严重,不仅水质差,还经常处于缺水状态。
交城县洪相乡安定村的供水工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且未安装计量设施,村内管网老化、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加上部分村民浇灌菜园等无节制用水行为比较严重,导致边远及地势较高的用户用水困难。2020年,交城县水利局对该村改造村级管网约50千米,并接入广兴集中供水工程优质稳定水源,彻底解决了该村供水压力不足、管网跑冒滴漏、边远群众用水困难的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农村饮水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重要的民生福祉,也是贫困退出评估的指标之一,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底线任务。”李子荣说。为破解农村饮用水难题,让农村居民“喝上水”“喝干净水”,我市始终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长期任务来抓。
2016—2020年,我市累计投入农村饮水安全资金9.29亿元,新建改造2644处工程,巩固提升了2991个自然村、173.42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条件;同时维修1050处工程,消除了1187个自然村、77.37万人的饮水安全隐患问题。6个国定贫困县、4个省定贫困县农村饮水安全全部达标。全市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100%,集中供水率达95.88%,自来水普及率达91.11%。
抓重点 水利建设硕果累累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面对艰巨的困难和挑战,全市水利系统上下一心,加快补齐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高水利扶贫工作质量,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啃下了一个又一个难啃的“硬骨头”,助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深入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56.25万亩;实施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108处,完成投资9769万元;完成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投资9459万元,坡改梯53748亩;累计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300.31平方公里,完成投资9034万元。
持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五年来,我市共实施河道治理项目21个。累计完成投资1.67亿元。我市还编制了《吕梁市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和汾河流域生态景观及汾河干流吕梁市境内工程建设规划,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库,共谋划项目61项,规划总投资52.23亿元。
强力推进县域小水网建设。我市县域小水网工程规划建设12处分水口,25座调蓄水库,47座泵站,7处调蓄水池,778公里供水管线,规划总投资88.77亿元。截至目前,3座调蓄水库已开工建设。
推进农田水利灌溉“最后一公里”。五年来,全市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5854万元,新增灌溉面积1.0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998万亩。
水利扶贫攻坚战,不是一冲锋就能打赢的。面对部分贫困群众发展内生动力不足、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弱、脱贫成果巩固难度大等重重考验,市水利局坚持将水利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持续开展驻村帮扶,不断激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期间,在市水利局驻村帮扶工作推动下,岚县陈家庄村成立了康捷专业养殖合作社、兴建了优质杜泊肉羊育肥养殖和优质青贮玉米种植加工生产基地、引进了饲草加工产业扶贫项目、带动群众“粮改饲”种植、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和智能水表安装工程;胡琴舍村硬化了6条7千米田间道路、新建1座饲料加工厂、实施了饮水安全提质增效改造工程、修建了3座便桥,帮扶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贫困户经济收入大幅增加。
一份份付出,一分分努力,汇集成我市水利扶贫答卷上的累累硕果。下一步,我市各级水利部门将继续保持慎终如始的初心和决战决胜的昂扬斗志,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积极推进工程规范化建设,提升工程管理服务水平,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