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滴化雨伴笔耕】愚夫// 闲话我的秦腔情缘

 闲话我的秦腔情缘

闲话我的秦腔情缘

文/愚夫

我已早过七旬之人了,一生教书为业,很喜欢家乡秦腔戏。但从未投师学过,所以尽管经常随心所欲乱唱几段戏,但只能用两句话来总结平价自己:“板路全不懂,大胆唱秦腔"。

既然不懂,为何还大胆去唱呢?这皆缘于有一腔能歌能戏的嗓子功。何来嗓子歌喉功?皆因为自幼与秦腔就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吧。

故乡在渭河北岸离渭南老城最近的一个村庄。大约解放前后,记忆中渭南县城只有一个秦腔剧团,当时叫做“新民社"。五十年代初,人们的文化生活主要就是看看秦腔戏而已。家乡的人喜欢看戏,隔一条河从村口的渡口而过,很快就可以去了。那时我正是童年时代,对于家乡人所喜欢的秦腔戏毫不理会。但常从家乡人津津有味的热议谈论中,已萌生了对秦腔戏初有的兴味和感念。后来新民社多次下乡到我们家乡所在地的龙背镇演出,我便携同许多小伙伴们,凭着人小机灵很容易的逃了票,窜进戏院去经常看戏。从此也渐渐看懂了一些戏的名堂以及演员们的如何等情。

时至今日,时光已经过去将七十年之久,我还将新民社当时有点名气的主要演员记忆得清请楚楚。名演首当是“东府皇后余巧云"了。还有我从小就非常喜欢的须生演员田正武,花旦演员张彩香、余亚珍,正净赵静国,毛净申正坤,丑角张广财、徐振中;女小生白珍旗、白珍余姐妹二人等等。还有一个内红老生张全民,男老旦余光彦,都是当时叫上号的好演员。就连他们的声音特点,五官长相我至今都印象清晰…………

那时演员们唱戏全凭声音的高亢和宏亮。舞台好象是沒有扩音设备,但一般都还能听得见。只要东府皇后余巧云一出台,观众耳朵立即就竖了起来,台下一片出奇寂静。愈是寂静,她的唱腔就愈是清翠悦耳,还非常柔瓤囊活,简值沁人心脾,一直沁到人的头发絲上去了!那种美滋滋的味道至今让我口生津液,几欲流淌,回味甘甜乃至无穷无尽也!

对于余巧云,谓南人民确实是爱戴有加!当时民间有许多传说,家乡有几个农民大哥谝闲传时说:只要让他能见一下余巧云,家中卖房卖地也都值了!另一个则说:只要看上一眼,拿出兩千元也心甘情愿(那时兩千元的确是个天文数)。还听说,有人到饭馆想吃美味佳肴,结果竟忘记了菜肴名,便脱口而高喊:“来兩碗余巧云!"搞得众人一片惊诧、轰堂大笑。从此这句痴迷警语就很快传开去,也便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广泛传言了,我以后每每常闻常见那种情景……总之此类传说,人们在一起闲扯时,不免总喜欢提起,津津乐道,似乎一提到余巧云的话题,每个人都要身上起鸡皮疙瘩……以至我后来当了教师,有人若吹虚似的说他和余巧云握过手,大家也会引起一阵的惊羡和稀奇的目光,甚或有人凝神于色、垂涎三尺.唏嘘不已!甚而大呼:不简单矣!

记忆中的这些,委实可见余巧云这位东府秦腔皇后,在群众 中的美誉和声望有多高!她在人们的心目中,该是多么的钟情和痴迷!对于我们渭南人来说,即使不以万代流传而言,至少也应该谓之为好几代人是不会忘记的!她那请脆靓丽的行腔嗓音一定会永远回蕩在渭南这块土地的天空之上!

正是由于我对家乡秦腔的耳濡目染,结下这酷爱痴迷之情像,所以自幼就有唱秦腔戏之欲望,但因家人极力反,所以终于无缘去当演员唱戏了。但我自幼却最崇尚的一位演员,就是五六十年代享誉渭南的须生演员田正武。他那喘音亮嗓既浑厚又高昂,是绝无仅有的好噪门。在那个年代一一在那个沒有扩音设备的舞台上,只要田正武那一声“西凉国"的拖腔而起,人们便立即为之一震!那绝对称得上一鸣惊人的。

至今我非常眷念他和余巧云搭档所唱的《赶坡》一段戏。二人的默契配合那也真叫一个天生的绝配!这场戏在渭南人民的心中应该是铭记不忘的。那无数场记的演出,绝对是让人百听不厌!它给渭南人民带来的精神享受完全是可以载入戏曲史册!

田正武那个喘音嗓,对我影响极大。可以说他对我就是一个不曾谋面的老师!我从小就在学着他的发声方法,在戏耍中经常高声练唱,还真的渐渐发出好声音。六十年代初,我刚步入教坛,在家乡的一个小学堂里任教,大约七八个教师,竟沒有一个人能唱歌(或许他们都不喜爱)。我便被“逼上梁山",成了“乐理全不懂,大胆教唱歌的音乐老师",想来也真让人好笑……

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识了简谱,学着唱歌。继而在以后的常期歌唱中,我还坚持着练声吊嗓子,又很注意保护嗓子,久而久之,在实践中还真能发出了丹田音和头部的共鸣腔。所以人们常误以为我是什么专科音乐学校毕业的,每到一地总要我兼职几节音乐课;学校每搞文艺演出活动,总要我登台高歌一曲,甚至在鼓掌声中还要多唱几曲。那也真叫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了!回想起来,还让我真有点“风光"的感觉!由此,我委实应该感激我自幼和秦腔戏结下的不解情缘…………

现在已到了垂暮之年,也自我感觉气衰力竭了,声音也有点苍凉了。但唱功还是有的,有时激情来了,还亦歌亦戏唱那么几嗓子,不少人以为我还很年轻。但不管怎么说,我终究还是一个外行溜子,老来图乐而已。如果说人到晚年,还能吼几段戏,还能似有饱满之气息唱几首歌一一独有各自的快乐活法,那也真应该归功于自幼与秦腔戏结下的情缘。

愚夫于丁酉立秋之闲笔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愚夫,退休老教师,迄今已77岁,养老赋闲之余,多吟老年情趣,聊以自慰,乐度晚年余生,《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

三贤文苑  

临渭区作家协会平台   

      欢迎关注   期待投稿

投稿邮箱:

LWQWYCZS@163.com  

514895427@qq.com

1259020912@qq.com


汗滴化雨伴笔耕  

文学交流的平台   文友聚会的乐园

搜索关注:k524522468  

美文不断  精彩常现   喜欢就关注我

读者赞赏作为稿酬

其中三成留作平台维护费用,七成发给原创作者!

赞赏金额系统设定七日到账,到账后及时发放

  投稿邮箱:524522468@qq.com


(0)

相关推荐

  • 一腔奉献无颜色——华州区剧团《大将郭子仪》背后的郭大姐

    邮箱:3125136050@qq.com 一腔奉献无颜色 作者 杨民社   真想不到,晚年的我爱上了看秦腔戏.那是2018年7月23日,我的朋友王新记打来电话告诉我,华州区剧团在子仪路演出新编秦腔历史 ...

  • 宫里老戏院子

    宫里老戏院子 文/陈国栋 古老的宫里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悠久的历史千枝百叶.包罗万象,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当然是首当其冲.宫里老戏院子源远流长.历史久远,承受了新旧社会的沧桑巨变.岁月洗礼,经历了 ...

  • 北京人的浓郁深情——纪念华州剧团《大将郭子仪》赴京演出两周年

    北京人的浓郁深情(一) --述说北京观众喜看<大将郭子仪>秦腔戏的动人情景 作者 郭玉贤 <郭剧>赴京登台演,京城观众情谊深. 演出掌声不断,微信纷纷称赞. 爱国精神进京,乡情 ...

  • 【汗滴化雨伴笔耕】愚夫// 换个人间世界(一)

     换个人间世界(一)   换个人间世界(一) 发于爱心坚守,乐善好施,乐度晚年余生.由以下<七夕遐想>游心诗而引写此文: 昔年倾情之源, 怎么也取之不尽! 用之不完. 敬老诸多育儿女, 调 ...

  • 【汗滴化雨伴笔耕】愚夫//想不到的激动

    想不到的激动  想不到的激动 一一教师节自省 (外续一首) 一位老师的心声...... 教师节前夕,忽有七十年代初的几个老同学发来祝贺:"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敬祝老师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万 ...

  • 【汗滴化雨伴笔耕】愚夫//与老友杂记拙诗

    与老友杂记拙诗 与老友杂记拙诗 人在蜗居咫尺,放眼万里天涯 书法老友应邀下江南挥毫,并于闲暇览花都(无锡)美景:发我图文,遂生赏心悦目之感,分享其览物赏景时之诗情画意.不由寄情自由诗如下: 合抱茶树可 ...

  • 【汗滴化雨伴笔耕】愚夫// 抚今追昔忆秦声之(三)

    抚今追昔忆秦声之(三) 抚今追昔忆秦声之(三) (追忆秦声鼎盛期,振兴秦腔辉煌时) 继吾以上凭记忆之嗦啐記叙,建国以后五.六十年代确是陕西秦腔的繁荣发展时期.直到文革开始,秦腔的繁荣景象算是冷落萧条下 ...

  • 【汗滴化雨伴笔耕】愚夫//游心诗:七夕遐想

    游心诗:七夕遐想 游心诗:七夕遐思 文/愚夫 昔年倾情之源 怎么就取之不尽 用之不完 敬老育儿女 烹调伺病躯 榻前俸陪终未伴 ------ 今已垂暮鹤年 心知肚明 将驾鹤流连 欣欣然一一 走向团圆 魂 ...

  • 【汗滴化雨伴笔耕】愚夫//抚今追昔忆秦腔 (二)

    抚今追昔忆秦腔(二) 抚今追昔忆秦腔  (二) 文/愚夫 (人到老境,只把怀旧尽忆兴趣之事,方为快乐尔!) 秦人忆秦腔,吾已叙写了一些文字. 多话于自己对吾家乡秦东渭南秦腔剧团之陈年旧事.其中对东府& ...

  • 【汗滴化雨伴笔耕】愚夫//抚今追昔忆秦腔(一)

    抚今追昔忆秦腔(一) 抚今追昔忆秦腔(一) 文/愚夫 吾之为文,必然以陈年往事之话题居多,故自知大有"终弗时尚"之感.但许多陈年旧事如鱼梗在喉,似有不吐不快之感,故而还是老来寻乐, ...

  • 【汗滴化雨伴笔耕】愚夫//杂感三拙诗

    杂感三拙诗 杂感三拙诗 文/愚夫 人生感悟 时光老人是永遠不会老的, 而人却在时光的流逝中老去. 在春去秋来老将至的时刻, 总有一番怀旧在心里, 总要回顾人生风雨兼程的经历. 许多的记忆就罢了去--- ...

  • 【汗滴化雨伴笔耕】愚夫// 游历中引起的思念 一一怀念我的家乡:沋河口渡口

    游历中引起的思念   一一怀念我的家乡:沋河口渡口 游历中引起的思念    一一怀念我的家乡:沋河口渡口 文/愚夫 七月流火的天气,我每天还要骑着我的自行驹,驱驰在吸引我的渭河大堤上,一张风,反倒觉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