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寿读图#第43集北京西路陇西里为啥值得保护
看看视频,听听老寿怎么说?
很少人会知道陇西里这条弄堂,这是隐藏在北京西路364弄里面的一条小弄堂(北京西路364弄146支弄1-3-5号),如果不是航拍,我们也许仅仅以为这就是有几个门牌号的一条小弄堂,而当你从空中俯视后就会发现这居然是一个独立的建筑体,也就是一栋三进的老建筑,而且它的宽度相当大,因此整个建筑的体量极大。
我原来并不清楚它原有的主人是谁?曾经居住过谁?也就是看到该建筑的特殊性所以先拍下来。这几天同样对上海老建筑颇有研究的戴鄒君博士发消息来说是与该建筑的住户有过交流,初步了解了这栋建筑的来龙去脉。
北京西路364弄146支弄 陇西里 嘉定疁南李氏住宅
北京西路364弄146支弄陇西里住宅为嘉定疁南李氏在此建造,二层三进五开间,二层回廊木雕雕刻精美。如此大体量的三进五开间住宅目前在上海市区较为少见,却未列入优秀历史建筑或黄浦区第一、第二批文物保护点名单,面临拆除的风险。
据居住在内的李氏第八世李国宏先生回忆,第四世李少筠先生于1910年代末至1920年代初建造此宅,1921年李氏第五世三房分别入住1、3、5号。李氏第五世大房在上海从事茶叶贸易,二房、三房主要从事织布棉纱业。六世李惠君女士(1901-1994)早年在住宅第一进生活,其夫严庆祥为近代中国机械制造业的著名企业家、大隆机器厂创始人严裕棠之子。
李氏族人于1921年出资兴办李氏义务小学,主要供南翔地区的贫穷子弟免费就学。1949年张昌革校长在李氏义务小学旧址上创办了南翔义务职业学校,此为嘉定二中的前身。嘉定二中的图书馆最初为李氏祠堂,后为纪念李氏第五世李庆镐先生(字仲斌)而命名为仲斌楼。校内的李园也原属李氏家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李氏族人多数迁居香港或美国。2011年起,香港李氏基金于嘉定二中设立永恒性奖学金,每年挑选一至两名嘉定二中学生到英国大学攻读学士学位,学费由李氏基金承担。
2016年8月东方网报道,清代广西巡抚李锡秦(1686-1754)在南翔的住宅称为承翼堂,宅中有赐书楼,恭藏御书福字、御赐匾额等物。承翼堂宅中的赐书楼早已不存,但李氏祠堂旧址,在新中国建国之初,办起了嘉定二中,取名“李园”。由此或许可以推断嘉定疁南李氏的祖上为李锡秦。
该链接可以看到嘉定李氏家族的部分内容:http://sh.eastday.com/m/20160803/u1a9586120.html
2021.1
从1939年的老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正常门牌号码应该是北京西路364弄太平弄152号,由于正门长期被封堵,以至于这个号码已经被遗忘。
于是我觉得就目前而言它面临着被拆除的可能性,熟悉上海老建筑的朋友知道,像这样体量的五开间三进百年老建筑如今已经成为珍稀物种,可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在上海几乎很难找出相类似的建筑,因此本着市府对老建筑“留改拆”的政策,这样的建筑应该给予保留。特发此文呼吁一下,在推土机下大家来合力抢救一下这栋老建筑。
我不清楚相关部门是否都了解辖区范围内被征收的老弄堂里面有这样值得保留的建筑吗?是否实地踏访过这样的建筑物内部,是否带着专业的眼光来处理这些面临拆除的老建筑?
其实在这个片区的沿街部分也是如此,当年上海人做生意,前店后工厂,夫妻老婆店就是这个样子的,沿街做生意,后门就是弄堂房子,商店的主要客户都来自后面弄堂,不愁没生意,居民生活也极为便利,一旦这些都拆除了,我们都没法向后代讲述曾经的商业模式。
我希望被拍摄到的这些照片不要成为建筑物的遗像,希望子孙后代都还能见到我们曾经有过和居住过这样值得骄傲的老建筑。
值得庆幸的是嘉定李氏家谱还在,他们还在续写家族的内容,如果我们把这栋建筑加以保留,这就是一个可以将家族、家谱、祖宅等一系列构成一个中国文化的传承链,是对“建筑可阅读”这个理念完全吻合。
家谱中可以看到一些有内涵的内容,这是李惠君的父辈。
这里可以看到熟悉的名字严裕棠、严庆祥,李惠君就是严庆祥的夫人。
目前动迁搬离的李国宏祖父辈。
李国宏的父辈
李国宏是嘉定李氏的第八世。
(上传的这部分李氏家谱是戴博士在走访居民时,遇到李国宏老先生后拍摄的家谱照片)
这是李先生提供的手绘陇西里房型图。
感谢居住在陇西里的李氏后人李国宏老先生提供的相关信息,让我们有一个追根溯源的机会。当然也希望相关机构和李家的后代能够详细地讲述李氏家族的故事,讲述他们家族在上海的迁徙过程,讲述这栋建筑风风雨雨的百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