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坛第三期:胸部双能量CT对于肺内结节良恶性鉴别
名
师
讲
坛
开
讲
啦
名师讲坛 第三期
擅长领域:
复杂冠脉CTA扫描以及心电编辑、后处理工作
全身各部位的双能量扫描和后处理
低剂量方案设置
201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专业,毕业后就职于附属唐都医院(现空军医科大学附属唐都医院)。2011年加入西门子医疗,一直从事于CT临床应用培训专员工作。2019年晋升为北区master职位。曾在德国西门子医疗总部学习心脏原理等课程。在西门子全球培训中心获得了CT心脏,CT双能量以及全线CT产品的培训资格认可证明。对CT心脏成像以及双能量成像领域有很深的研究,具有丰富的临床科研支持经验。
双能量的软件应用越来越多的被广泛的应用到了临床疾病的鉴别中。胸部CT扫描对于小结节的发现以及良恶性的鉴别发挥的作用也是更加的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一般情况下CT主要依靠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包括(分叶,毛刺以及胸膜凹陷征等)及病灶的强化方式来鉴别病灶的良恶性。但部分良性病变在形态学上及强化方式表现上和部分恶性肿瘤相识,所以诊断起来比较困难,常规CT在诊断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双源CT可以将组织和碘造影剂的CT值进行分离。更能准确获得组织强化的水平。
常规CT评价孤立性结节的良恶性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
以上就是我们在平扫常规CT上总结出的辨别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几个关键区分点。但是良恶性结节在形态特征以及增强特征上有着部分雷同的地方,因此我们可以应用双能量CT在常规CT特征总结之后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总结和区分。双能量CT的碘图可提供结节的强化特征从而有助于鉴别肺结节的良恶性。
双能量CT肺部扫描推荐的打药方式和参数设置:先注射70-80ml浓度为(含碘量为370mg/ml)的碘造影剂(流速为3.0ml/s),再注射生理盐水30ml(流速为3.0ml/s).以双源(Force)CT为例参数设置如下:
我们将动脉期碘图CT值定义为AP,静脉期碘图CT值定义为VP,动静脉期碘图净增值定义为AV(静脉期碘图CT值-动脉期碘图CT值)。测量时选取病灶最大层面的大部分区域划取感兴趣区,并且要避开病灶的空洞,钙化,血管以及坏死部分,保证感兴趣区的大小位置相同。经过文献查阅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良性病变在AP和VP上升明显,CT净增值AV差距较大;而恶性病变在动脉期AP和静脉期VP上升较慢,CT净值差距较小。这与良恶性病变的血管密切相关。恶性病变血管增生速度较快,血管周边细胞增生速度无法与血管增生速度相匹配,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碘容易漏入到细胞间隙中。但由于恶性肿瘤细胞侵犯血管导致血管腔狭窄。碘向血管外渗透量减少,渗透速度减慢。所以恶性肿瘤动脉期强化明显而静脉期强化缓慢上升。所以净差值较小。良性病变一般会受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重供血。微循环较好,小血管丰富。血供较好。碘滞留在血管中时间较长,所以动脉期静脉期均明显强化,所以净差值较大。
新一代的双源光子CT使用了能谱滤过技术,该技术在双能量扫描中的140kvp产生射线时对其起滤过作用,去除了140kvp中的低光子能量,更好的分离两种高低X射线光子能量,提高了物质分解的能力。新一代双源CT扫描速度更快,可减少患者无法配合产生的呼吸伪影和运动伪影,并且自动开启CARE DOES 4D技术,根据人体组织厚度以及密度能够自动调节管电流,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接受的X射线辐射剂量。
除了比较动静脉期差值方式外还可以根据能谱曲线斜率差异等方式来进行良恶性的鉴别,在本文中就不再进行赘述。
双能量CT在肺结节特征描述,肺癌分期和术后肺功能预测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价值,以下对双能量CT肺部扫描进行优势的总结:
双能量扫描的扫描方式可以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双能量CT可同时获得虚拟平扫图像和碘图,虚拟平扫图像显示结节/肿块内钙化灶的能力与常规CT平扫相近,可减少一次CT平扫带来的辐射。双能量CT单期增强扫描时同时评估肺门纵隔淋巴结和肺内病灶,较常规CT双期增强减少了一次扫。
双能量CT通过一次扫描能够提供多信息对病灶进行综合评估,比如虚拟平扫图像,碘图,能谱曲线和曲线斜率,为病灶的良恶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双能量CT能更准确的评估结节/肿块的血供情况,降低出血,坏死和空气等组织成分对结节/肿块血供评估的干扰。另外,双能量CT减少了常规CT增强扫描前后兴趣区测量的不一致性,减少测量误差,能够准确提供结节或肿块的强化程度。
总之,目前用于肺结节/肿块评估的双能量CT技术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相信随着CT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双能量CT将会在肺结节/肿块的评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双能量CT临床应用指南》
蔡鹏飞,刘国强,陈杰,邢伟.双能量CT碘图在鉴别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研究[J].罕少疾病杂志,2018(5):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