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文化产业 推动乡村文化繁荣
在乡村振兴规划中,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产业规模,不但能促进乡村文化繁荣,还利于乡村治理和文明建设,从而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高度契合我国关于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大力发挥文化产业在乡村文化发展繁荣、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必须立足于乡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转换,努力开发乡村文化产品及乡村旅游发展,同时发挥资本促进乡村文化产业的作用。
重视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中国乡村文化资源异常丰富,承载千百年历史文化积淀的乡村文化,与现代城市形成了强烈反差和对比,既能吸引村民回乡就业发展,也能吸引城市市民和异地旅人。乡村历史文化遗产是农耕文化的精粹,是历史的写照,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载体。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能够流传至今的乡村文化,都是经过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向上向善的优秀文化,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兼收并蓄。伴随着乡村文化生长的村民,承载着村民感情的乡村文化记忆,使得在乡村振兴中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具备了良好的人才资源和乡土文化资源。乡村发展文化产业要强调重视对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发挥后发优势,比照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不能走很多城市破坏再修复的老路。要注重对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有序开发,通过创新创意创造,提高乡村文化资源的附加值,促进乡土文化回归,激发乡村内在潜能,扩大乡土文化影响力。
文化产业和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和旅游密切相关。在知名的旅游景点,比如西湖、桂林开发了“印象西湖”“印象刘三姐”系列实景演出节目,也有深圳华侨城、杭州宋城等为代表的大型旅游文化综合体,发展乡村旅游当然不能有城市旅游的大手笔、大投入,但是以文化促进旅游,提升旅游品质,同样适用于乡村旅游,还可以突出发挥乡村空气清新、青山绿水的优势,开展古镇的民俗活动,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设计丰富多彩的旅游线路。要做好、做优乡村旅游产业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以农为本、以乡为魂,突出乡村旅游的乡土性、特色性,融入当地历史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菜品、住宿、娱乐等,搞好文化产品的开发和营销,以便吸引更多的游客,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促使乡村旅游从最早的“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发展到现在的现代农业、休闲农场、乡村酒店、主题民宿、艺术空间、乡村营地、农业庄园、乡土博物馆、农耕文化体验中心等立体的全方位形态,形成了极为丰富和多层次的产业业态、组织形态、生活状态和社会生态。各种形态、各种样式、各种档次、各种风格的乡村旅游已然成为促进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一种重要方式。
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资本的作用。资本是产业发展的血液,没有资本的支持,很难把乡村文化产业做好。乡村之所以落后,主要就是因为城市资本因为种种现实原因,不愿意走向农村。乡村振兴,要努力改变这种局面,让资本能流动到乡村,让资本在乡村文化产业中积极发挥作用。纵观全国,农村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已初步形成多元化的局面,主要为民营自主投资、集体投资、政府主导投资、工商资本投资、金融资本支持和合作经营等形式。这六种投资模式主要与当地农村文化产业形态、地区特色密切相关。其中,民营自主投资领域广泛,在整个农村文化产业中占据着主体地位。社会文化资本进入乡村文化产业主要借势国家扶贫的政策,要吸引文化资本下乡,必须在政策上给予足够的动力,需要有效打通融资路径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