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徕卡分一杯羹,看Zeiss Ikon都有哪几把刷子?
关注我一下不会怀孕的 (๑·́ ₃ ·̀๑)
Zeiss Ikon是一台远超乎我想象中优秀的M口旁轴相机,从1954年到今天,所有的Leica M镜头都能在这台机器上完美工作,Zeiss ZM和Voigtlander VM也一样。
Zeiss Ikon是一台非常好用的相机,它的英文说明书仅有24页篇幅。
Zeiss Ikon的直接竞争对手就是Leica M7,它们同样都是手动对焦和带有A档的电子M口旁轴相机。
在我实际操作的大部分情况下,Zeiss Ikon在拍摄时无论是机动性还是快门感觉都要优于Leica M7,不过这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
但是如果提到做工什么的,Leica堪比艺术品级别,而Zeiss Ikon就是一件工具。
Zeiss与确善能合作推出这款相机必定有它的优势,比如:
Zeiss Ikon发售时的售价仅有Leica M7的1/3,重量仅有M7的77%。
与确善能合作,Zeiss结合了日本最拿手的电子技术,Zeiss Ikon的测光和自动曝光和电子快门要比M7稳定。
抛开做工和品牌不提,M7比Zeiss Ikon强的地方在长曝光和暗光下的TTL闪光支持。
M7自动曝光模式下可达38s的长时间曝光,而Zeiss Ikon最多只有8s(不过也足够应付大部分情况了)。
虽然Zeiss没有TTL闪光,不过相比Leica的1/50高速闪光同步,Zeiss Ikon做到了1/125s。
Zeiss和M7在常规曝光情况下都支持TTL测光。
Zeiss Ikon的取景器看起来要比M7的简洁许多:M7的取景器通常会给你同时显示好几个线框,而Zeiss Ikon只会显示你需要的那一种。
Zeiss Ikon的取景器距离镜头卡口相较于Leica要远一些,因此在使用Leica 28/2 ASPH和Leica 35/1.4 ASPH时(含遮光罩)会有更少的取景器遮挡。
使用Zeiss Ikon时你可以直接把物体卡到横平竖直的线框上面,而使用M7的取景器观察时会物体会有一定的变形。
Zeiss Ikon有一个更大的目镜,因此你可以非常清晰完整地看到28mm线框,而M7的0.72放大倍率去看清28mm线框就有点困难了。
Zeiss Ikon的黄斑非常明亮清晰,而大部分M7都需要我移动黄斑到周边的物体来确认对焦。
Leica的布帘快门声音听起来感觉有点钝,而Zeiss的金属快门听起来要比Leica的轻脆利落得多。
说到Leica的上片,大多Leica玩家都体会过有多痛苦,老式M3还需要把插片头的轴取出来操作,插好片头装片的时候小心翼翼生怕把布帘快门刮坏。尽管后来换成了三叉式上片,但是挂片的齿非常小,很不方便。
下面图中是Zeiss Ikon的片仓,采用比较主流的方式进行装片,非常方便。
Zeiss的ISO调整处带有锁定装置,而Leica没有锁定装置,如果误触...那你接下来所有的片子都会曝光失误。
使用Zeiss Ikon调整曝光补偿时不需要你的眼睛离开取景器,而M7则需要你的眼睛离开取景去调整机身后面的拨盘。
M7锁定曝光需要你半按快门不松手,而Zeiss Ikon有一个AEL按钮,你可以随意锁定你想要的曝光值然后释放你的双手去完成其他的工作。
版本
Versions
Zeiss Ikon共有4个版本可供选择:银色普通版、黑色普通版、银色广角版、黑色广角版,其实严格来说就只有两款。
机身价格不会因为颜色不同而差异,没有内置取景器的广角版要比普通版便宜一点。
所有版本都有TTL测光。
广角版需要外置取景器,不过通常机器佩戴超广角镜头时也都是需要外置取景器的。
讲道理,其实普通版本的要比SW广角版方便许多,没有测距系统实在是不放心,这也是我为什么心悸了Rollei 35这么久也一直没有入手的原因。
而普通版也可以插一个外置取景器安装超广角镜头。
同样出自确善能之手,另一家没落的光学巨头福伦达,也推出的M口的机身:BESSA R系列。
然后福伦达却没有给我一点点一颗赛艇的感觉,也许这就是有Zeiss品控和没有Zeiss品控的区别。
福伦达就是一个凑合能用的工具,和Zeiss Ikon相比没那么讲究,就更不用提和Leica相比了。
福伦达需要你手动调节取景线框,Zeiss和Leica都是自动识别。
美能达在1985年停产了CLE,CLE没有AEL,线框也不够用,然而CLE是最早一款带有自动曝光功能的M口机身,并且还有TTL闪光功能。
CLE机身非常小巧,套机配戴一颗40mm镜头。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Zeiss Ikon的机身线条和CLE惊人地相似!
兼容
Compatibility
Zeiss Ikon兼容所有的Leica M系列镜头,并且在使用超广角镜头时比Leica本尊还要方便,如Leica 28/2 ASPH,会有更少的取景器遮挡。
不但镜头本身的机械机构能与Zeiss完美兼容,包括测光也都不在话下。
Zeiss Ikon的取景器覆盖28mm、35mm、50mm和85mm线框,通常使用比28mm还要广的镜头时需要在热靴上安装一个外置取景器。
并且就连50年代的21/4 Super-Angulon都能完美兼容。
Zeiss Ikon没有75mm和135mm的线框,所以就不要再惦记这两个焦段的镜头了。
为M3生产的眼睛版35mm镜头也能够在Zeiss Ikon上面使用,但是很勉强,体验并不好。
如果你非要使用眼睛版的M镜头,取景器内的快门速度指示就会超出一个可视的清晰范围,这个范围大概是Zeiss Ikon的内置50mm线框大小。
购买90mm镜头时要谨慎选择,大多数旁轴相机在配备90mm镜头时都会有一些对焦精度问题。
参数
Specifications
快门:电子控制纵走式金属焦平面快门;
镜头:Leica M卡口镜头;
取景器:0.74放大倍率,线框覆盖28mm、35mm、50mm和85mm;
测光:反射式TTL测光,含AE锁;
感光度范围:ISO 25~3200;
快门速度:自动模式8s~1/2000s,B门,自动模式下1/12步长自动调整;
自拍器:无
闪光:1/125s同步速度,支持闪光灯热靴。
电源:两节S76\A76或LR44电池
尺寸:138 x 78 x 32 mm
重量:含电池不含镜头453g
性能
Performance
这台机器就是一个好用,单手持握拍摄好用,上片好用,曝光补偿好用,回片也很快很好用。
不过不太人性化的就是开关即使在关闭状态快门按钮依然可以按下去,不过请放心,底片不会被意外曝光的。
不过拍摄时一定要检查一下开关是否有打开,要不然可能忙了一天下来结果一张照片都没有拍到。
快门速度转盘的边缘比较锐,摸起来不如M7的舒服,不过它和M7一样都可以360°旋转。
Zeiss Ikon的计数器很大,柔光下阅读起来非常方便,但是强光时就有点困难了。
Zeiss Ikon的TTL中央重点测光非常精准高效。
AEL功能我使用很少,曝光补偿比较实用。
取景器内的快门速度指示灯闪烁仅仅是想要你去设置一下。
Zeiss SW版手动模式下测光要稍微好用一点,它带有3个LED指示灯,但是自动曝光模式下就有点尴尬,因为它只有3个LED指示灯。
Zeiss的黄斑非常明亮清晰,反差合适易于辨认,并且很少像M6、M7那样出现炫光。
旁轴的联动测距需要定期保养,用久了都会出现精度问题。
使用
Usage
Zeiss Ikon无论是装片还是拍摄都十分顺手。
ISO是集成在快门速度转盘上面,有没有想到最新推出的富士X-Pro2 ? 这么一提发现机顶长得还真像!
快门速度在取景器中有指示灯指示,范围从1s到1/2000s。1s到8s快门速度都会指示1,如果测光表读数超过8s到1/2000s这个范围,取景器中的快速速度指示灯会闪烁。
AEL功能,按下热靴下面的按钮,AEL指示灯会在取景器中闪烁,除非关闭电源,否则在你下次按这个按钮之前AE都会锁定住。
AEL也会锁定住你的快门速度转盘,如果你要改变曝光值,那就只能通过改变光圈来调整了。
样片
Photos
建议
Recommendations
相比M7、美能达CLE和福伦达R234M/A,我更喜欢Zeiss Ikon的操作手感和贴心的功能。
不过现在Zeiss Ikon的价格被炒得有点高,平均价格约为M7的80%,同样成色下价格全面超过小盘M6(非限量版),与M6 TTL几乎持平(半年前二手价格还在5、6K左右,前两天再一看都8、9K了)。
如果不是专门冲着这台机器去的,我想我宁愿选择M6 TTL。
KenRockwell:Zeiss Ikon(2005-)
本号态度较主观,追求科学请见谅
新浪微博:菲林有毒
如果你也有与胶片相关的故事或拍摄的胶片作品想要分享给大家,欢迎来稿:
film5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