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腹胀不适,用好四方两汤
中医“治未病”理念是中医理论一大特色,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我们需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病情进展与转变,促进疾病康复。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慢性消化不良的相关症状,但其临床表现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来解释。本病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由于病情反复,迁延难愈,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学的“痞满”、“胃脘痛”等范畴。其主要症状为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同时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状,多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情反复,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
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病因多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失调、先天禀赋不足等多种因素引起。
01
未病先防,防止发病
1
饮食有节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可见日常饮食习惯在脾胃病方面很重要。
在日常饮食中,饮食需规律,每日三餐定时定量,每餐宜七分饱,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食物;少吃零食、煎炸、油腻、难消化食品;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生冷、腌制食物;戒烟、戒酒、戒浓茶、戒浓咖啡。
2
运动锻炼
《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要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结合瑜伽、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气功等运动来陶冶情操,缓解压力,可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
调畅情志
怒伤肝,思伤脾,不良情绪可导致肝气郁结,肝胃不和,从而出现胃脘胀痛、食欲下降、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脾胃功能的正常活动。
02
既病防变,防止传变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一直以来都深入人心,效果也是大家有目可睹的。治疗以调理气机、固护脾胃,以健脾理气为基本大法。临床中分有辨证分型论治和中医外治法治疗。
1
辨证分型论治
脾虚气滞证
症见:胃脘痞闷或胀痛,食少纳呆,嗳气,面色萎黄,疲倦乏力,便稀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治法:健脾和胃,理气消胀。
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物: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木香、砂仁。
肝胃不和证
症见:胃脘胀满或胀痛,肋胁胀满,情志不遂诱发或加重,心烦,嗳气频作,口干口苦,急躁易怒,善太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理气解郁,和胃降逆。
主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物:柴胡、芍药、川芎、枳壳、陈皮、香附、甘草。
脾胃湿热证
症见:脘腹痞满或疼痛,口苦口黏,纳差,头身困重,恶心欲呕,大便不爽,小便黄,舌红,苔黄厚腻,脉滑。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主方:连朴饮加减。
常用药物:厚朴、川连、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芦根。
脾胃虚弱证
症见:胃脘隐痛或痞满,食少或纳呆,精神倦怠,泛吐清水,疲乏,喜温喜按,手足不温,大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和胃,温中散寒。
主方:理中丸加减。
常用药物:人参、干姜、白术、甘草。
寒热错杂证
症见:胃脘痞满或疼痛,胃脘嘈杂不适,喜温怕冷,纳呆,恶心或呕吐,口干口苦,肠鸣,大便稀溏,舌淡,苔黄,脉弦细滑。
治法:辛开苦降,和胃开痞。
主方:半夏泻心汤加减。
常用药物:半夏、黄连、黄芩、干姜、人参、甘草、大枣。
注意!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药方,具体选方用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请勿自行抓药治疗。
2
中医外治法
中医治疗方面除了内服中药,还有许多中医特色治疗,如针灸、艾灸、耳穴、贴敷疗法、腹部推拿等,在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刺疗法是通过刺激穴位来改善患者的神经生物功能,是目前普遍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使紊乱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
03
瘥后防复,防止再发
1
饮食调护
食疗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起着很大的作用,广东人喜爱煲汤,我们可以根据中医体质辨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指导食疗,促进疾病痊愈。
脾胃虚弱者,应尽量少吃寒凉的食物,用瘦肉、山药、黄芪、大枣煲汤,可健脾胃,补虚损。
脾胃湿热者,用赤小豆、炒薏苡仁煮水代茶饮,可清热祛湿;肝胃不和者,用陈皮、玫瑰花、合欢花泡水代茶饮,可疏肝理气;
脾胃虚寒兼食欲不振者,用胡椒、山楂煲猪肚,可温脾养胃;食积气滞者,用鸡内金、麦芽、佛手煲汤,可健胃消食。
2
情志调护
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身上,情志调护尤为重要。《黄帝内经》云:“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百病生于气也”。
首先,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这个疾病,因病程往往比较长,容易反复,需要耐心服药与调护,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其次,需调控好自己的情绪,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对于肝火旺、肝气郁滞患者,少发脾气,可找聊心的朋友诉说自己的情绪及存在的不适,以舒畅自己的心情。
最后,可以使用移情易性法获得愉悦。将自己投身于爱好中,如欣赏音乐、戏剧、歌舞,或读书吟诗,种花垂钓,琴棋书画,陶冶情操、怡养心神。
3
起居调护
有规律的生活起居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调养非常重要,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早睡早起。经常熬夜会扰乱生理规律,削弱胃的屏障修复功能。患者除要按时用药外,还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劳逸结合,保持精神愉快,帮助脾胃运化功能。
04
推荐中药煲汤
1.党参淮山猪排骨汤
【材料】党参20克、淮山药15克、红枣5个、猪排骨200克。
【功效】健脾祛湿,益气和胃。
【做法】把猪排骨洗干净斩成段,放入沸水里焯去血水,捞出用冷水冲洗干净,放入砂锅里,将山药去皮洗干净切成块状,洗净党参、红枣后一起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在锅中放入葱段、姜片、黄酒,先用大火烧沸,待汤煮开后,再用小火煮30分钟,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禁忌人群】胃阴亏虚者忌服。
【适合人群】平素脾胃虚弱的人更易湿邪困于体内,常表现为食欲不佳,上腹胀闷,嗳反,肢体乏力,口淡无味,大便稀溏等症状,舌质淡,脉细弱,脉沉细。
此时,我们建议煲党参淮山猪排骨汤,有健脾祛湿之效,可提高人体的食欲,增强免疫功能。
2. 黄芪云苓炖猪肚汤
【材料】北黄芪30克、云苓20克、红枣6个,猪肚1个。
【功效】健脾益气。
【做法】把北芪、云苓洗净,再将猪肚用清水冲洗干净,翻转用盐和生粉揉捏擦匀,然后重复数次,反复清水冲洗,后放入沸水锅中焯水洗去血污,一起置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最后放入红枣6个,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1个小时,加入盐、姜丝调味。
【禁忌人群】肝阳上亢、阴虚火旺者忌服。
【适合人群】脾虚湿困的人常表现为纳呆,胃脘胀闷,嗳气反酸,疲倦乏力,口淡无味等症状,舌质淡,脉细弱,脉沉细。■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作者:樊春华 副主任医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