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命云州”考述

“钦命云州”考述

(原载《徐霞客研究》2020年12月北京第1 版)

张学宇

“钦命云州”始见于《徐霞客游记·滇游十二》记载。

明崇祯十二年农历八月初九(公元1639年9月6日),徐霞客万里遐征游历至祖国西南边疆,为了考察澜沧江流向而专程抵达云州——今云南省临沧市云县。徐霞客在“云州游记”中写道:“云州即古之大侯州也。昔为土知州俸姓,万历间,俸贞以从逆诛,遂并顺宁,设流官,即以比州属之。州治前额标'钦命云州’四字,想经御定而名之也。今顺宁猛廷瑞后已绝,而俸氏之后,犹有奉祀子孙,岁给八十五金之饩焉。”(朱惠荣整理《徐霞客游记》,中华书局2009年1月北京第1版,第633页,以下仅注页码。)从徐霞客的记述看,“钦命云州”是他看到的云州城门头上的一块地名标识,其形制应该类似于匾额之类。徐霞客游历各地,喜欢记录一些书法题刻匾额,并具体到款识,但是对“钦命云州”他没有提及落款(也许是城门较高看不清,也许本来就未具款识。)只是由“钦命”揣想“云州”是经过御定而名的。

  “钦命云州”之历史考证

那么,“钦命云州”的“钦命”有什么历史记载呢?目前,官方正史确切的记载迄无查证,只是在其他一些史籍中偶有记述。2019年11月28日,在云县徐霞客游线标志地论证申报过程中,作为徐霞客游线标志地寻找与论证项目中的重要一环,全国政协“推动徐霞客游线申遗研究与遗产保护协调联络”项目办公室组织了一行专家前来云县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反馈会上,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云南省徐霞客研究会会长、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庆江在发言中就《云县徐霞客游线标志地论证申报材料》提及的“钦命云州”表述了他的探究所得。陈庆江认为:“钦命云州”见于徐霞客游记,实属难得;以徐霞客严谨求实的一贯风范,应当准确无误;查《明实录》《明史》万历记,《明史·地理志》《明史·云南土司传》《土官底簿》,谈迁的《国榷》和其他史书如《读史方舆纪要》《滇史》《滇云历年传》等皆无相关记述,而刘文征《天启·滇志》卷二《沿革郡县名》顺宁府云州有记:“旧蛮猛祐地。……后巡抚陈用宾俱因乱讨平之,请设流官,赐名云州。”顾炎武《肇域志·云南》顺宁府云州下所载与《滇志》同,只少一个“俱”字;明朝档案是否有记载有待查阅,不知地方文献是否有记载?

关于地方文献的记载,经笔者查阅,《云县志·附录七考证·辩误》记:“据顾炎武所著《天下郡国利病书》所载:……俸学居云梦,与其兄频年构兵,万历二十五年讨平之,议以云梦置新州,朝命改州为今名……。”《天下郡国利病书》未提“钦命”。成书于1700年的《康熙顺宁府志》亦无“钦命云州”记载,成书于1706年的《康熙云州志》卷一“沿革考”则记为:“两院发兵平定,题请改土归流,设知州一员,州同一员,吏目一员,钦命为'云州’。”《云县志(上编)》以及其他云县文史资料的有关记述,所本均为《徐霞客游记》等,至于明朝档案是否有记载,尚待查阅。

古代城池一般都在城池正门上方标志地名。徐霞客游历天下三十多年,纵横二十多个省区,踏足州府郡城无数,其游记对城池略加描述的并不算多,有的只是提及名称一语带过,没有关注城池标志,对“钦命云州”却特意写了一笔,这在现存的《徐霞客游记》中是唯一的。或许在徐霞客看来,“钦命云州”之称有点特别,州名前冠以“钦命”为其他城池所未见,特记。

“钦命”即皇帝诏命。通观《徐霞客游记》,语涉“钦命”共有两次,第一次是1637年11月8日游历粤西向武州③时,地方文士周文韬为其引见“钦赐”州官的奖额:“余因以囊中所存石斋翁石刻并湛持翁手书示之,彼引余瞻钦锡奖额,上书'钦命嘉奖 ’四字,乃祟祯八年十月十五日为加参将向武知州黄绍伦立。时额新装,悬于高楣,以重席袭护,悉命除去,然后得见。”(第289页)从徐霞客的描述看,这块“钦命嘉奖”的匾额,是朝廷对归顺的地方土司的一种褒奖,对于受奖者,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了,因此备受珍视。第二次就是“钦命云州”。“云州”乃皇帝诏命是无疑的,但是作为城池标志,“云州”前特加“钦命”二字悬于城头是否上意却不得而知,它或许是省布政司示意,或许只是地方州官自作主张。不管什么动因,由圣上御定一个偏远地方行政区之名毕竟是难得的,特别是对于刚刚改土归流的迤西极南之境——“今迤西流官所莅之境,以腾越为极西,云州为极南焉”(第635页)——而言,城门高悬“钦命云州”似乎更能彰显圣上怀柔远人、震慑一方之效。联系上述“钦命嘉奖”,这也是官方为有效管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而采取恩威并施的一种控制手段。

“钦命云州”之历史沿革

云州(县)古蛮夷地,蛮名孟佑,百夷所居。两汉属益州郡地,又永昌郡地,蜀汉属益州永昌郡地,唐归剑南道姚州;宋属蒲蛮孟佑地,大理国段氏据滇,属永昌府。唐宋以前视同化外,羁縻而已。元中统初内附属麓川路。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置大侯长官司,明宣德三年(1428)五月,升为大侯御夷州,直隶布政司。万历二十六年(1598)大侯州改土归流,初置流官,隶于布政司,知州从五品。至万历三十一年(1604)改隶顺宁府④。

万历二十六年的大侯州“改土归流”,是云县社会进程中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拐点。上文引用的《徐霞客游记》内容也提到了“改土归流”,需要说明的是徐霞客笔下的“俸贞”,《明史云南土司传》《顺宁府志》以及《云县志》等史籍均作“俸学”。关于“改土归流”这一历史事件,《云县志(上编)》“大事记”根据《明史云南土司传》及《天下郡国利病书》《云南通志》《顺宁府志》的记载,作了简要记述:“二十六年(1598年),设流官:改称大侯州。先是大侯土舍俸赦、俸学兄弟不相能,分州而治,各设官署,称上下二衙;赦居上衙,学居下衙。学恃其妻父顺宁土知府猛廷瑞,与兄频年构兵。二十五年讨平之。赦守大侯如故。初猛麻俸恭从征,擒获俸学,以功授土巡检。至是赦子俸光,不乐设流,请复土职,复与俸恭构兵叛;二十六年再讨平之。改大侯为云州,犹官俸光子国恩为土州判。

三十一年(1603),自大侯寨(即今治城)移城于叶榆山下(即今新城)。”

云州初置流官,隶于布政司,知州从五品,州府始设原大侯州土司衙门,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移城至大侯寨北部五公里的天马山东麓(即叶榆山下)而称云州新城,原大侯州州府所在地则为云州旧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 云州改隶顺宁府,降低级别。35年后,徐霞客由顺宁府至云州旧城,再往云州新城。其游记多有旧城道、新城道、旧城、新城之语。徐霞客由旧城往北抵云州新城,游记写道:“又半里,抵城之东南角。循城北行,又半里,入云州东门。州中寥寥,州署东向,只一街当其前,南北相达而已。时日才过午,遂止州治南逆旅。”(第633页)徐霞客简笔勾勒了云州新城的规模。

“钦命云州”的城池规模,《康熙云州志》卷一《建置考·城池》有具体的记载:“云州治,原系大侯寨改为大侯土州,嗣又改土设流,并无城郭。至万历三十年,知州刘秉钥奉文建城,至万历三十一年告竣。砖城高一丈六尺,周围共六百一十四丈,垛口一千六十四个,东西南北城楼四座,高三丈六尺,阔四丈一尺,止开东南北三门,西门为关风脉不开。今楼年久已废,于崇祯八年,守备王之将于城外开挖濠沟,周匝环绕,宽二丈,深一丈,久因雨水壅填过半,未易修浚。”又据1725年修的清代雍正《顺宁府志》记,云州城“设四门:东曰震生,南曰向明,北曰承恩,惟西门无名,亦无楼,取法如郡城,亦开三门,而西门永闭。”1639年徐霞客即从“震生”门——东门进入州城。

明清两代,云州与内陆交流越来越频繁,从徐霞客游记中也反映出,当时在云州就有来自四川、江西的客商,这促进了云州与外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徐霞客在新城询问澜沧江的流向就从这些外来客商口中得知。清代康熙年间,云州城建有了一些发展,新增了一些建筑和人文景观,如“云州八景”等。到雍正元年,浙江钱塘人吴元鳌任云州知州,曾写下《云州八景》七律诗八首,其中三景即在云州新城附近。录以参考:

天马迎晖

层峦毓秀拱方州,天马山形此地留。

金勒有声风过耳,翠屏环峙日当头。

振衣绝顶疑城小,极目晴川见水流。

南诏旧分西岳重,庆云微度瘴烟收。

玉池泛月

百亩城南一鉴开,瑶池深处映楼台。

冰壶皎洁春秋净,灯火光芒夜月来。

天外浮槎动星宿,人间击楫试风雷。

须臾历遍桃花浪,玉液琼浆待举杯。

层楼旭照

西山矗起小蓬莱,虎伏龙蟠胜境开。

图展一城观太极,嶂围群岫拟天台。

森罗万象红云捧,掩映琳官晓日来。

欲觅玄都仙窟近,桃花万树拥楼台。

《云州八景》虽然是文学作品,进行了艺术加工,但从诗中也可窥当时“钦命云州”一斑风貌。

天马山下的云州新城作为州治历时191年,跨越了明清两朝。“新城坝”因此而名沿用至今。

清朝乾隆五十八年(1793),因遭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城池坍塌淤塞过半,知州阿勒景阿上报,批示缓修,次年,州城回迁大侯寨旧址,筑土城,周长三里。咸丰七年(1857)至同治十二年(1873)回民起事兵火连年,土城多坍塌,回军将领欲修砖城,先修东门,规模雄伟,后名云章楼,门成不久,起事失败,修筑砖城遂成泡影。战事结束,清廷曾拨款修复部分残损。此后,新城逐渐荒废,州署也便永远固定在原大侯寨旧城,即现在的县城。今云县行政中心大楼的位置即大侯土司府和大侯御夷州、“钦命云州”州府所在地。楼前至今拔地撑天蔚为壮观的古榕树群即是大侯州时代土司府门前的遗物,见证了云州的历史变迁、岁月沧桑。

从1598年大侯御夷州改土归流被“钦命”为“云州”,到1913年7月19日奉令改称云县,“云州”之名一气延续了315年。从大侯寨土司衙门到天马山下的云州新城,再移城重回大侯寨旧址,五六百年来云州一直是边关重镇,也是多事之地,虽然远离中原,却是兵戈纷争,战事频仍。有多少历史往事在这区区弹丸之地演变,其间进步与落后、文明与野蛮、正义与邪恶的碰撞、冲突、较量,地方史志多有记载,在此不赘,只说一则“沙压新城”的民间传说:

据当地老者讲,当时新城那条“南北相达”的主街东南侧有一张姓居民,家里有个儿子虽然好赌,但却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子。一天,他骑马到旧城赌博北返回新城时,一路大雨瓢泼。当他赶到城外半山坡时,只听城西天马山轰隆作响,雨雾中只见山洪暴发,洪水卷裹着沙石草木翻滚东下,瞬间淹没了州城西门,再向东蔓延淹没了将近半个城池。孝子见状顿时泪奔,在马背上呼天喊地嚎啕大哭:天哪!我家老母亲八十多岁了,咋个办呀?咋个办呀? 说也奇巧,他哭喊声刚落,泪眼迷茫中却见那滚滚泥沙淹过南门后就减缓速度,最后就在街上停止不前了,他家所在的那半个城安然无恙。这位孝子转悲为喜,快马加鞭赶回家里,滚鞍下马冲进屋中。一看老母亲平安无事,便喜出望外,一面问候母亲,一面殷勤侍奉。

这个故事在民间多以“沙压新城”为题流传,其实这是一则云州版“孝感动天”的故事。

徐霞客的云州之行达到了他求证澜沧江流向的目的,他在游记中写道:“余初意云州晤杨州尊,即东南穷澜沧下流,以《一统志》言澜沧从景东西南下车里,而于元江府临安河下元江,又注谓出自礼社江,由白崖城合澜沧而南。余原疑澜沧不与礼社合,与礼社合者,乃马龙江及源自禄丰者,但无明证澜沧之直南而不东者,故欲由此穷之。前过旧城遇一跛者,其言独历历有据,曰:'潞江在此地西三百余里,为云州西界,南由耿马而去,为渣里江,不东曲而合澜沧也。澜沧江在此地东百五十里,为云州东界,南由威远州而去,为挝龙江,不东曲而合元江也。’于是始知挝龙之名,始知东合之说为妄。又询之新城居人,虽土著不能悉,间有江右、四川向走外地者,其言与之合,乃释然无疑,遂无复南穷之意,而此来虽不遇杨,亦不虚度也。”(第633页)长期耿耿萦怀的疑问在此得到解答,一了夙愿的愉悦之情溢于言表,于是他在云州一转身,返回顺宁再北渡澜沧江、黑惠江,进蒙化府,过龙庆关、洱海卫,重上鸡足山,最后东归江阴。

“钦命云州”之流风余韵

381年过去,当年徐霞客笔下的“钦命云州”已成历史陈迹,但是其遗址还有断壁残垣、碎瓦残砖供人探访。作为一方行政区划的“云州”也早已隐身于历史典籍,但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的“云州”却一直在地方民间被广泛使用着,“钦命云州”的历史话题也常被地方人士谈论。很多地名,或因时代变迁,或因雅化,在历史长河中渐渐演变消失了。只说徐霞客云州之行中提到的“永昌府”(今保山市)、“顺宁府”(今凤庆县)、“蒙化府”(今巍山县)等,早已成为历史名词,但是“云州”却不同,它既是历史名词,更是地方民间或官方话语中一个很平常的称呼。云县的诸多名物常常被加入“云州”元素,打上“云州”这枚文化符号。2002年,笔者曾写过一篇随笔《人文情缘话云州》(发表于地方刊物《澜沧江》),对这种“云州”现象作过分析:“中国社会根植于农耕土壤,深得农耕文明涵养的中国人特重乡土亲情。云县人不经意的淡淡的一声'云州’,实则饱含了意味隽永的乡风土韵。”多年后,笔者又在《云州时代》⑤一文中又对此现象作了解读:

许多事物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变化甚至消亡了,但云州这个概念却一直都很鲜活,在民间仍一如既往口口声声、平平淡淡、自自然然地叫着,而且于今为盛。从表面看这是一种地域指向,但这背后隐含的却是一种文化心理。所以,现在的云州这个概念,既有地域意义,更有文化符号的内涵。

撤州改县一百多年来,云县的好多事物都被打上了'云州’这个符号,不仅本土人士,外来客商也不知不觉地入乡随俗,潜移默化地认同这个符号了。而与后箐栗树隔江相望的景东,很多人还把云县人称为云州人。栗树、后箐的人一到江外赶山街,那边的人常常会说'云州人来了’。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云县的一些道路、商厦、小区、店铺、食品和文体活动等等常被冠以'云州’或'新云州’之名,就兼有具象与抽象的意味。这种现象值得研究地域文化、地名文化的人重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云州”又有渐渐升温之势。前几年,政府在沧江明珠网面向社会征求云县撤县设区新区名称意见,第一提名是“临沧市云州区”,其理由为“……云州之名,历史悠久,长达400余年,至今仍广为沿用,深受全县人民广泛认同。起名云州区,既有历史传承,又有文化底蕴。”对此提名,网民投票率在90%以上,远远高出“临沧市沧江区”提名。这种支持率同样是长期形成的文化心理在起作用,说明“云州”在云县人心目中的喜闻乐见,很有亲和力。从这态势看,不管以后如何发展,这个符号将会像接力棒一样传递下去。“云州”这个符号,既古老厚重又年轻,它在新的历史时空里一直处于被激活的状态。这也许就是文化的力量。文化,有时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感受得到,就像美国一学者所说:“我们不能描述它,因为其形态千变万化。当我们要寻找它时,它仿佛空气,除了不在我们手中以外,它无所不在。”

“钦命云州”,是个值得探究的历史话题,也是一个值得玩味的文化现象。

(2020.3.9)

注:

①《云县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云南省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

②汤明昌《康熙云州志校注》,2017年6月第1版。

③向武州:北宋皇佑中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西北向都东。

④《云县志》(上编),云县志编纂委员会,1983.3.

⑤《云州时代》,收入《云州印象》,中共云县委、云县人民政府编, 云文广出准字(2017)第019号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云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邮    箱: zxywp@163.com

邮    编:675800

(0)

相关推荐

  • 【诗词】蝶恋花·情人节 || 徐霞客

    2.14情人节 蝶恋花·情人节     文/徐霞客 凝上晴空云序幕, 寒色依然, 柳挂残珠露. 旷野帘亭朦醉雾, 峡山碧玉凡仙处. 今日情人节梦酷, 牵伴伊人, 惬意檀溪瀑. 倚影思春幽煦赋, 枫枝茂 ...

  • 盘州城关镇碧云洞

    贵阳张老者,游览日期:2019年12月13日 碧云洞,是我们盘州游览的第五站. 建于1984年的三门四柱石牌坊 碧云洞,又名水洞.位于城关镇西南1公里处,洞内景观奇特,明代就称其为"普安第一 ...

  • 徐霞客:元宵节诗词二首

    鹧鸪天.初一到十五 文/徐霞客 夕夜楼光明影灯, 欣欣沉侵在京城. 奔波庙会天天醉, 一去五来十四腾. . 十五到,续心声, 元宵品糯暖情增. 行汤后味温馨梦, 远遁心明志永恒. 千秋岁.元宵节 文/ ...

  • 徐霞客:七律 冬至(三首)

    七 律 . 冬 至 文/徐霞客 已到冰晶数九日, 短天长夜忆追惜. 民俗团聚汤饺品, 笑傲年关冥意期. 乐业狗年离渐去, 荒生来趣度名吃. 寒冬冷沁春风至, 啼叫飞鹊莺阙诗. 七 律 . 冬 至 文/ ...

  • 徐霞客|中秋诗词(二首)

    满庭芳.中秋节 文/徐霞客 图/徐霞客 娥冀馨声, 广寒远眺, 地球灯火辉煌. 翔临到世, 彩挂醉尘芒. 鞭炮烟花艳影, 红彤靓.歌舞飞扬. 家居里, 杯声环脆, 惬意沁悠长. * 独杯欢日宴, 中秋 ...

  • 徐霞客在临安、广西二府

    徐霞客在临安_徐霞客在云南 明代的临安府府治在建水,管辖有建水州.石屏州.阿迷州(今开远).新化州(今新平新化乡).宁州(今华宁).通海县.河西县(今通海河西镇).嶍峨县(今峨山县).新平县.蒙自县等 ...

  • 为什么说万历十五(1587)年明朝开始由盛转衰?

    万历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587年,这一年世界上发生了很多的大事,东方的明朝开始由盛转衰,西方的世界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今天就来聊聊这一年世界的改变. 国内 1.一代名将戚继光逝世.众所周知,戚继光是抗倭 ...

  • 徐霞客:采莲令.粽香情、 六州歌头·端午魂

    徐霞客:采莲令.粽香情、 六州歌头·端午魂

  • 徐霞客/诗词:满庭芳 元旦悟语(外一首)

    满庭芳.元旦悟语 文/徐霞客 遥北晴风, 寒冬冷冽, 林枝残叶凋零. 冰封水面, 悦影滑飞行. 筱梦湖光靓界, 黄金岸.鹊满啼鸣. 蓝天际, 斜阳漫道, 眺景倚名亭. 暇慌元旦意, 品乌贼叫, 心绪无 ...

  • 【徽州古道41】黄山云谷古道(上):号称乾隆御道

    题记 黄山峰高石秀,壁立千仞,盘山磴道通天入谷,为山岳奇观.徐霞客曾描述:"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如今那些依山就势的简易蹬道大部分已不存,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