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学反思:以实验教学带动习题训练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结合校本研修努力通过一课三备,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可最近一段时间发现学生的课后作业质量不太高,究其原因在于自己对于学生的作业质量有所忽略,相应的辅导没有及时跟进。为此从今天开始,计划结合学生的作业情况做好质量反馈及反思,以便及时作出调整,有的放矢作出辅导,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一节后,昨晚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伴你学》P102—P103,共10道小题。今天通过批阅学生的作业,学生对于第10题的答题情况让我感受很深:
题目:10.如图 6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应该将光屏( A )
A.靠近凸透镜
B.远离凸透镜
C.靠近和远离透镜都可以凸透镜
D.保持在原来位置
答题反馈:今天通过批阅学生的做题情况来看,全班共50人,出现错误的学生是10人,这样此题的正确率达到了80℅。
以下同学出现问题:中等学生:修洁、赵文盺、杨靖;成绩成绩处于下游的学生:胡椿泓、贾琳、王鸿飞、史长青、王艺锟、姜玉。
反思:这道习题其实就来源于课堂的实验,由于学生亲自探究了“近、远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确率也就很高。其实仔细看了一下出错的学生在于没有仔细审题,错误地把答案选作B。主要由于课堂分别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这些学生没有自己审题,误认为是“远视镜”,故而认为将光屏远离透镜。
其实在引导学生进行习题训练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习题就是来源于实验操作,以前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效果并不理想。
最近一段时间自己一直在尝试结合实验操作,一边做题一边进实验,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首先让学生做题,教师并不给于解答;第二步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进行验证看一下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下面具体看几个例子,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有三个在“交流与合作”环节出现的问题,通过学生当堂实验效果很理想。
问题1:如果用不透明的纸片,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则屏上的像是否完整?是,像的亮度怎样变化?亮度减弱。
以上这些例子只是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几道典型习题,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将实验教学和习题训练加以结合,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在“浪费”时间,可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既可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报刊、杂志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