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炙治:腰痛、膝关节痛、胃胀、打嗝
艾炙调理概术
2021年4月7日
【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为痹病。因风、寒、湿侵袭引起气血痹阻而发病。故肢体类疼痛归为痹病 ,关节类引起的疼痛称骨痹,肝、脾、肾亏虚,气血不足,关节失养,不通则痛。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为痹痛。
1、行痹(风痛)跑着痛(痛不固定位置)
2、痛痹(寒)感觉发紧,痛点固定。
3、湿痛湿邪症状:一般早起疼痛不明显,运动后加重,时有胀感,行动不便。困重、无力。
4、跌扑伤损:疼痛急剧,腰痛不能转假侧,腑、仰。
5、久痛瘀堵,或年老体虚。:隐痛,酸痛、腰痛绵绵,时而作痛时而停止。
6、不荣侧痛:因营养不够,不能涵养筋骨而出现疼痛,休息可缓解,累又加重,时作时止的慢性疼痛。
开始艾灸前先在肾俞左右两边各艾灸3到5分钟为开穴。目的是加强肾的固摄力,防止施灸过程中出现大汗淋漓,损害津液,适合体质虚气虚的人使用,一般人可不需要开穴。
封穴是每个穴位灸完后用手背轻轻抚摸或轻拍,为的是让艾灸时打开的皮肤毛孔尽快闭合,避免风、寒、湿的进入。
顺序:1、先背俞后腹募穴、2、艾背俞由下而上,3、艾腹募穴由上而下。
膝关节疼痛
膝关节疼痛调理配穴(关节炎):膀胱5-10分钟(区域)、小肠15分钟、肾俞、委中、阳陵泉、足三里各5-10分钟(按顺序炙、可先抚摸3-50下开穴再炙,阳面由下而上炙,阴面由上而下炙)炙后要改变生活习惯(如运动)、环境习惯(如冷气)、饮食习惯等的调理。炙后也可用盐、生姜泡脚。
以臓腑调理为根本,补肝肾、强筋骨,从内部调节阴阳平衡,以达到活血止痛之功。
炙穴理由:肾、膀胱、:肾与膀胱相表里,肾主骨、可祛湿。小肠:心与小肠相表里
小肠是下水道 ,清垃圾和吸收营养,濡养臟腑,发送周围臓腑能量供应。 委中:
阳陵泉:筋会阳陵。足三里:补胃气血。
腰痛艾炙
腰痛艾炙调理方法:
配穴方案:湿性通络止痛。
炙:1、膀胱(利水化湿) 2、小肠(疏通下水道 ,温煦周围臓腑。3、肾俞(温补肾阳,补肾益精。4、三焦俞:气机升降,5、关元:培元固本。
胃胀,打嗝。(肠胃功能紊乱。)
艾炙配穴调理:
脾胃不适:小肠15分钟,三焦、脾俞、中脘、神瘚、关元各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