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对荟萃的经典方---芍药汤
芍药汤是金代大医家刘河间的大作,收录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该方由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炙甘草、大黄、黄芩、肉桂9味药组成,功能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主治痢疾。
痢疾这个病名中西医同名,现在定义为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性疾病,但是古代的定义要更宽泛一些,包括了以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为特征的许多疾病,这使得本方在现代仍然有很好的实用价值。痢疾的分型很多,以湿热、疫毒型最多见,本方是专为湿热痢疾设计的。疫毒与湿热蕴结肠道,化为败浊,气血阻滞,血肉腐败是本证形成的病机。
从本方的药物组成我们不难看出,方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药对组合,像当归配芍药、黄连配黄芩、芍药配甘草、大黄配肉桂、木香配槟榔、木香配黄连等等,以及传说中由商初大臣伊尹创制的中医第一方泻心汤中的黄连、黄芩配大黄的经典药对。
刘河间是一代中医大师,极富创新能力,这些经典的用药配伍是他所独创,还是吸收了前人宝贵的经验呢?大家都读经典著作,是不是都能把握经典著作的灵魂?刘河间从对中医影响至深的经典著作《伤寒论》(含《金匮要略》,下同)中又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从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管窥一斑。
《伤寒论》中记载了白头翁汤、葛根黄芩黄连汤、三个泻心汤、黄连汤等许多能治疗腹泻的方剂,虽然这些方剂所主病症各有差异,但其组成中几乎均含有一类药物,即黄芩、黄连或黄柏。刘河间在芍药汤中应用的黄芩配黄连的药对即来源于此,我们现代使用的黄连素也是受此启发从这类药材中提取出来的。此药对再加上大黄,就是有名的泻心汤。《伤寒论》中治疗腹痛的名方也不少,如小建中汤、当归芍药散、芍药甘草汤、四逆散等,刘河间同样从中提炼出了治疗腹痛最为有效的配伍组合——当归配芍药、芍药配甘草,专门针对气血不调导致的腹痛里急,起到酸敛阴柔止痛的作用。至于木香、槟榔药对的行气导滞,专用于里急后重;木香、黄连药对清热止痢、行气止痛的运用,是刘河间所处宋金时代的新贡献,被他敏锐发现并恰当自如地应用于在本方中。
从上面看出,刘河间的方中并没有什么独创的理论或药物,但可贵的是,他根据辨证结果,针对病机,巧妙摘取前人方剂中最有价值的药物核心,重新组合,组成了更加有效的方剂,发挥神奇的疗效。刘河间的这种技巧堪称后世楷模。
研发与应用前景
现代研究表明,本方能体外杀灭痢疾杆菌,具有消炎、止痛及提高免疫等作用。
从现代研究来看,本方极具开发价值,其主要治疗重点倒不在于痢疾,而是治疗过敏性结肠炎、克罗恩病(CD)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两者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BD)等肠道疾病。
现在发现这些疾病与免疫异常、感染和遗传因素有关。症状以腹泻、腹痛最常见,可有脓血便及里急后重感。少数急性起病,可有高热、毒血症状和急腹症表现。病程常在数月至数年以上。活动期和缓解期长短不一,交替出现,反复发作中呈渐进性发展。古代常把这类疾病归于休息痢。这些疾病目前西药尚无有效疗法,难以控制,而本方的疗效很好。无论是在止泻、止痛、修复肠壁,还是在提高免疫力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目前,这些疾病在我国消化疾病中占有较高的比例,而且有增长的趋势,本方的成药应该主要围绕这类疾病展开研究和应用。当然,本方用于一般肠道感染性腹泻也是很有效的。
我们注意到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一些治疗结肠炎的中成药,其治法几乎都源自本文述及的一些方面,但多不如本方这样精炼而全面,同时享有盛誉。目前,我国中成药数据库中有494种药物的名字中含“泻”,含“痢”的也有108个,急功近利的结果引来的是命名上的一片混乱,医生和患者不胜其烦。反之,芍药汤这样经典的方剂却没有成药,不是很遗憾吗?
本文转载自https://user.qzone.qq.com/452341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