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了徒弟,也饿不死师傅」之——谁是师傅,谁是徒弟
行业市场不断变化,我们的角色也在变化。
谁是师傅,谁是徒弟,并非一成不变。
徒弟做得好,有了创新,就可以当师傅。师傅谦虚下来,也可以多学多看,当徒弟。
先讲一句古话,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特别的地方,也有自己特别的优势和弱势。从同行的人当中,我们只要留意观察,就能学到很多东西。
师傅不一定要在学堂里找。每天,我们可以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只要你肯看别人比自己强,就能找到很多师傅。比如说你的老板。也许你觉得他也没什么了不起:不就是靠谁谁谁吗,不就是家里有钱吗,不就是起步早吗, 不就是抓住机会了吗……如果想给自己心里找平衡。理由多的是。
但你细看这些理由:为什么他能靠谁谁谁,你不能?他的人脉是从哪里来的,是如何积累的?他家里有钱,难道不是因为他的父辈祖辈努力挣下来的?他为啥能抓住机遇,他怎么知道那些是机遇,又是如何抓住的呢?随便拿一个出来,都值得你去思考。
表面一看就比你强的人,有值得学习之处。看上去某方面不如你的人,同样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你聪明伶俐,干活麻利,收入也高,隔壁的小张就不行,动作慢不活络,收入只有你的一半。但是,为啥你吃家里住家里,还月月光,人家就能有存款呢?是不是你的消费或是理财方式,有需要改变的地方?办公室阿姨,好像学历没你高,做事情也不如你快。但是为什么有啥好事,别人都能想到她,而没想到你?是不是你的人际关系处理,或是讲话方式上,需要向阿姨学习一下?
此外,今天的很多圈子,参与者不一定是同一个领域。很多跨行跨界人士,因为志同道合,要么有共同的目标,要么有类似的做事方式,而构成一个个小圈子。在这些小圈子里,他们是可以互为师徒的。一样是卖货,做国内贸易的大拿,想要开拓国际市场,就得去向搞外贸的学。买衣服的,想要扩大范围,买日用品,也得向日用品的行家学。反之亦然。
有种普遍的看法,似乎一些传统的行业,以前他们是做生意的师傅,现在就不行了,只能做徒弟,必须学习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逻辑。这种看法只对了一半。传统行业的确需要当徒弟,了解新的市场,适应不同用户需求。但同时,他们还是可以当师傅。线上业务的,也许对互联网的那一套玩法很熟悉。但到了线下实体,未必就能玩得转。线下的选址、门店装修、获客留客,处处都是学问。
此外,互为师徒,不但能学到对方的优势,还有可能碰撞出新的火花,产生新的创意。某个行业做久了,习惯了用专业的角度看东西,视野有时候反而会变得狭隘。这时候,来个非专业人士提出一些你觉得异想天开的想法,也许就会成为突破的思路。
完全没有不尊重专业不尊重师傅的意思。徒弟理当尊重师傅,尊重师傅的智慧与教导。但是,有了创新,超过师傅,才是最好的尊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