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辩论不如佛教?戊午之辩输的一败涂地,靠什么与佛教争2000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

宗教里面的学问玄妙而又神秘,所谓的“道”、“有”、“无”等词语,都不能用一般的意义来解释,里面包含天地万物,是一门极其深远的学问,也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在中国,佛教和道教是两大主流宗教,对中华文化有深远的影响,同样在历史上道教和佛教之间也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较量,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一直没有断过。

这场较量率先开始于唐朝时期,随着佛教日益壮大,道教也不甘示弱,于是写下一本《老子化胡经》,里面说的是:“老子骑着他的青牛来到了印度,化身成了释迦牟尼,随后创立了佛教。”

他们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说:“佛教还得认道教为老祖宗!”这是两大宗教第一次较量,随后,佛教徒们写下了一本《起世界经》反击,里面将道教和儒教都归宗为佛教。之后,道教与佛教之间辩论一直没有停过,不过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道教的辩论不如佛教。

要想宣扬一种宗教让人们信服,必须有足够的理由,倘若在辩论方面没有一点本事,那么道教又是靠什么和佛教相争了近两千年呢?

道教与佛教的辩论,在元朝时期的“戊午之辩”中输得一败涂地。当年,成吉思汗进入中原,让全真教掌管天下道教,可惜全真教掌管不利,除了很多欺世盗名之人,他们狐假虎威,引起了许多百姓的不满,也触犯到了统治者。

佛教在这个时候,抓住了机会,两教相争之时,由于道教道士们缺乏辩词,对一些事情的了解不够深刻,最后,佛教徒将他们一一击败。

由于统治者不满,在辩论时还遭到了忽必烈等人的刁难,而他们又因为表演道教的经典法术时失败,最后,输的一败涂地,到石门剃光了头发,毫无颜面。

既是如此,道教为什么在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多年?到现在依然有人信奉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道教的根在哪里?

道教和佛教最大的区别在于,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而佛教属于外来宗教。

道教尊老子为道祖,从《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其中,“道”是所有人信仰的核心观念。

这里的“道”指的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源,宇宙、阴阳、万事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另外,孕育这些的是“德”。

仙道贵生,因此“修炼长生不老之术”是他们修行的目标,他们认为修行到达一定的境界就可以成仙。

很多人都知道自己无法修炼成仙,因此,他们将这一目标转化为延长自己的生命和提高生命的质量,在精神上,达到一种永恒,他们奉行“我命由我不由天”宗旨,但是平时却清静无为,对世俗生活也不争不抢。

由于古代人思想封建迷信,也容易相信一些牛鬼蛇神的东西,由于战乱不断,百姓生活艰苦,很多人开始去道观烧香,祈求保佑。从东汉时期,不管是在江湖上还是在庙堂之上,都影响深远。

尤其到了唐朝时期,道教作为一种本土宗教发展到了极致。因为大唐王朝皇室姓李,而老子的本名叫做李耳,他们更称自己为李耳的后人,于是,道教成为了大唐的“国教”,盛唐时期,唐朝除了诗歌、经济繁荣以外,信奉道教的人也很多,官宦人家甚至将子女送入道观,让他们在里面修行,其中还有不少道姑。

在历史长河中,隋唐至北宋这段时期,由于统治阶级极为崇尚道教,所以道教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另外,道教的哲学、养生术、符咒法……都在民间广为流传。

佛教虽然贵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公元前6世纪~5世纪就已经诞生,并且在亚洲及世界各地都广为流传,在汉明帝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

公元64年,汉明帝梦到了一个来自西方头顶放光的金人在大殿上飞,于是他开始派人出使西域求佛取经。

但是由于中国历史经历了不少战乱年代,为了生存,佛教徒颠沛流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得到了发展,道教和佛教之间关系越来越微妙。

尽管佛教后来发展得越来越好,但是很多人还是认为道教才是中国的传统信仰,所以,即便在历史上,佛教和道教的辩论中,道教总是辩论不赢,但是依旧具有和佛教共同流传2000多年的实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