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修辞手法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设问、反问、反复、互文等。鉴赏修辞手法要辩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其对塑造形象、表现感情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1、比喻
  比喻即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如白居易《琵琶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对音乐的比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长亭送别》中“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等都能游刃有余地将抽象的事物用形象的事物比喻出来,或者反之,将形象的事物用抽象的事物比喻出来,给人以多重感观美的享受。像这样的比喻在古诗词曲中不胜枚举。

◎示例: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五首 其二》)

◎赏析:词句巧妙地以“月”作比,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

2、拟人

拟人即通过想象把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情感。这种修辞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同时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赠别二首(其二)(唐·杜牧)多情却以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如《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扬州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示例: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赏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先偷眼”写白鹤爱梅情切,还未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偷看;“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断魂。这两句诗把鹤、蝶对梅的喜爱之情表现到极点。

3.夸张

夸张即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或品格,以增强话语的表现力。夸张可以强烈地表现作者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态度,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从而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也可以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饱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长亭送别》中“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听得到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等。

◎示例: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赏析: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4、对比

对比即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再如“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无闲田”与“犹饿死”形成惊人的对比,揭露出尖锐的阶级矛盾。

◎示例: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乙亥岁》)

◎赏析:这首诗概况地写出了战争对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以冷峻深邃的目光洞穿千百战争的实质。古代战争以取首级之数计功,战争造成了残酷的杀戮,人民的大量死亡,这淋淋的现实.诗的前两句虽然笔调轻描淡写,字里行间却有斑斑血泪。这就自然逼出后两痛的呼告:“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一句以“一将”与“万骨”、“功”与“枯”进行对比,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振聋发聩。

5、设问

设问即故作无疑之问,然后自己回答,以引导读者去思索体会。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示例: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赏析: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6、反问

反问即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示例: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赏析:使用反问句式表达了词人旷达的情怀。

7、借代

借代即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物密切相关的人或物的名称去代替。用借代的手法可以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使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示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赏析:绿分别代,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出作者的感伤情怀。

8、对偶

对偶也叫对仗,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对偶可以使表达的意思更加充分,更加明确;使音律显得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和谐悦耳。从结构上看,对偶分为严对和宽对两种。严对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宽对要求不那么严格,宽对不用在律诗中,而是用在散文和骈文中。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等

◎示例: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赏析: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葬于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不幸的一生

9、双关

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如: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晴”即“情”义;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丝”即“思”的意思等。

◎示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赏析:“晴”与“情”同音,以晴天、下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

10.叠字

叠字,又名“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或词组成的词句。人们在创作楹联时,常常将叠字运用于联语创作的方法,就是叠字法。用叠字法作楹联,可以生动地表现楹联的意境,语音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具有传情达意的形象性,因而可以增强楹联的艺术魅力,获得特定的表达效果。

◎示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赏析:叠音词使词句更加生动形象,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跟踪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 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

◎解析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参考答案

运用了比拟和排比手法,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展现出湖上风雪翻飞的景象,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

◎白话翻译

一叶孤舟在夜晚停泊在洞庭湖边。岸上的灯火与这船儿相对着,闪闪发光。船舱外一阵阵北风肆逞着淫威,想必在无情地摧残着梅花的花瓣。我不禁推开船窗,大雪漫天飞舞。顿时,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地要同风雪争先。雪花与大风激战搅作一团,我的诗句又同飞雪纠缠在一起。我朗声大笑了起来,心情无比畅然。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菩萨蛮·六军阅罢,犒饮兵将官

王安中

中军玉帐旌旗绕,吴钩锦带明霜晓。铁马去追风,弓声惊塞鸿。 分兵闲细柳,金字回飞奏。犒饮上恩浓,燕然思勒功

[注] ①此词是作者任燕山府路宣抚使时所作。②细柳:本为地名,因汉代名将周亚夫扎营于此且军容整肃而闻名。《史记》载,汉文帝慰劳将士,至细柳营被告知“不得驱驰”,只好“按辔徐行”。③《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追讨北单于,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

◎“铁马去追风,弓声惊塞鸿”与辛弃疾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语意相似,但艺术手法和写作目的不同,请具体谈谈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参考答案:①手法不同:王词用的是夸张手法;辛词不仅使用了夸张手法,还使用了比喻手法。(2分)②写作目的不同:王词写边防战士的骑艺高超、箭术精湛,是为了显示出军队的训练有素、能守能攻,侧面赞扬指挥者的高超能力;(2分)辛词写想象中的将士驰骋沙场、冲锋陷阵,是为了抒发自己空有报国之志却不得施展的无奈。(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白话翻译

上片,极写边防军队的军容整饬,将士英武,展现出一幅兵强马壮、军容严整的雄伟画面。前两句突出军帐的威仪和装备的精良,显示出边防军队的强大声势。接下来两句赞扬边防战士的骑艺高超,箭术精湛,进一步显示出边防军队治军有方、训练有素、能守能攻的雄厚实力。下片概写犒饮将士,回奏军情,反映出士气高昂、思报国恩的振奋心情。首句承写“六军阅罢”,引出“犒饮兵将官”以尽题意。暗用“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用典贴切。“闲”字用得极妙,边防力量强大,敌人不敢侵犯,守军自然显得“闲”。“回飞”二字连出,“回”是“金字”下达后的行动反响,承上启下;“飞”字极言回报朝廷之速。末两句说皇上御赐犒饮六军,恩重如山,全军将士深感皇恩,决心为国立功。全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显示事件的过程和人物的活动,使人物相生,情景相融,叙议相合,充分表现了勤于国事、忠于职守、保家卫国的主题和爱国精神。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千 秋 岁

秦 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 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对其修辞手法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双关、借代、比喻、夸张。

①“春去也”一声浩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②“飞红万点”运用了借代、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③“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

◎白话翻译

浅浅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悄悄地溜走了。花影摇曳,莺声呖呖。因人在外地飘零,不能在一起喝酒,彼此相思,衣带也宽松了。所等之人迟迟不来,同自己相对的只有黄昏天边的碧云。

追忆往昔汴京金明池相会,同僚们一块乘车出游。握手言欢处,今日还有谁在?回到皇帝身边的好梦破灭了,一照镜子才发现容颜渐老。好的光景不再,官僚们的愁苦如海深。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

送杨山人归嵩阳

高 适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注]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注] 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老人所唱的歌,后人称《击壤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人事变迁,老友难相见,诗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五、六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景象凄凉残败,使诗人不由得泪下沾衣。

C.诗歌中说的“不我招”,体现出诗人对杨山人自在超然的田园隐居生活的欣羡。

D.本诗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祝友人前路顺利,并深切地表达了别后相忆之情。

2.直抒胸臆是高适诗歌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本诗还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 B 【解析】“景象凄凉残败”错,从全诗来看,此处描写的是初春之景,并无“凄凉残败”之感。

2. ①对比:第三、四句故人“不复见”与三十六峰“犹眼前”形成对比。诗人慨叹青山依旧,故人难见,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②以乐景抒哀情(反衬):第五、六句描写二月新柳、飞莺报春的迷人景色,却触动诗人的离情,更显悲哀。③用典:第七、八句化用《击壤歌》,表现朋友杨山人“凿井耕田”的恬淡,赞叹其超然世外的隐居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对于手法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些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些手法。第三步,简析这些手法在形象塑造和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9分)

常州张卿养素堂

欧阳修

江左衣冠世有名,几人今复振家声?

朝廷独立清冰节,闾里归来白首卿。

志在言谈犹慷慨,身闲耳目益聪明。

长松野水谁为伴,顾我堪羞恋宠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运用“家声”二字,意在指出家风传承的重要性,语气上颇为沉重。

B. “朝廷”与“闾里”对举,表达了诗人对张卿壮志难酬、白首归隐的同情。

C.从言谈慷慨、耳目聪明等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张卿老当益壮的风采。

D.对于张卿安于“长松野水”的恬淡心境,诗人表达了自己的钦慕之意。

2.这是一首酬赠诗,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B 【解析】“朝廷”代指“为官”,“ 闾里”本义是平民、邻居,这里是“退休”。“朝廷”“闾里”分别指张卿退休前后的两种状态,不存在“壮志难酬”的情况,诗人也并未对其表达同情。

2. ①磊落刚正,心怀天下。在朝堂之上忠直敢谏,归隐田园后仍然关心国事。②清廉自律,淡泊名利。在荣宠面前保持戒慎警醒之心,与长松野水为伴陶冶情操。③勇于自省,重视传承。敢于以人为鉴来剖析自我,并指出继承和发扬优良家风的重要性。

【解析】解答本题要从酬赠入手,结合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首联“几人今复振家声”指出了应继承和发扬家风。颔联运用“朝廷”和“闾里”的对比,表达对张卿以清终始的敬佩。颈联“犹慷慨”与“益聪明”描绘出一位老当益壮的致仕官员形象。尾联描述了两人不同的处境,一个与“长松野水”为伴,但仍关心国事;一个仍在官场,但以张卿为鉴,告诫自己莫恋荣宠,保持警醒。根据以上分析来总结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即可。

(0)

相关推荐

  • 借代的修辞手法及解题思路提示

    修辞手法之六:借代 1.什么是借代修辞手法?      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        "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 ...

  • 高考古诗鉴赏常考的几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一) 一.比喻 1.阐释:须是不同类事物具有相同特征,才能构成比喻.分析下面几个句子: ①她像她的母亲一样善良. ②空中乌云密布,像是要下雨了. ③她的成绩非常优秀,很多科目都是能得满分,像 ...

  • ​高考古诗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

    古诗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 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 六看:1.看题目 2.看作者 3.看注释 4.看意象 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比 ...

  • 高考古诗鉴赏技巧全在这

    高考古诗鉴赏技巧全在这

  • 应对高考古诗鉴赏题

    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十年来,古诗词测试的基本情况是:全国卷基本是考两道选择题,一道分析理解,一道分析鉴赏.全国卷调整了试题比例,加大了主观题,这意味着考生将被赋予更大的发挥空间. &qu ...

  • 精品再发|高考古诗鉴赏的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 七种答题格式,你一定要知道!

    高中语文资料整理与收集 涵盖高中语文所有知识点,重点在最新素材解读.标准议论文写作系列.理解性默写系列.文化常识系列,是你居家备课线上学习的良师益友 欢迎星标高中语文资料整理与收集,转发文章,点亮在看 ...

  • 新高考重点题型修辞手法解题指导

    一.比喻 1.定义 比喻又叫打比方,即用有相似点的某些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

  • 2022高考古诗鉴赏复习知识导图

    一.形象鉴赏 二.语言鉴赏 三.技巧鉴赏 四.内容鉴赏 五.情感鉴赏 六.答题模式 七.客观题 文章转自: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 2020各地高考古诗鉴赏专题汇编

    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 ...

  • 2021年高考古诗鉴赏模拟题精选例析

    (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咏怀(其六) 阮籍 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 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 五色曜朝日,嘉宾四面会. 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注]东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