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的大龄剩女:再也不挑了,只要有人娶就行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42岁,还能被称为“大龄剩女”吗?
如果还剩着,单身一人的状态,那的确是当之无愧的“大龄剩女”。但在一般世俗眼光里,40+的女人,往往奉行“不婚主义”,称其为不婚主义者,似乎更契合她本人的身份和心境。
大龄剩女这一称谓,从年龄阶段上来说,用来指称30—38岁的女性是比较贴切的。因为此时,女人尚且还有恋爱、结婚的可能,身体条件、容貌特征还没有特别明显的衰老迹象,姿容尚可,没有生育过,身材精致,不会被男士们嫌弃。
但是,女人一到40岁,衰老就会来得非常快也非常明显。
别的不说,“皮肉松垮”、“眼袋皱纹”、“斑点白发”、“身材发福走样”等等年龄阶段一定会出现的特征,都会显露得非常明显。
如果一个女人只是没有结婚,却有过恋爱经历和性生活经历,那么身体和面貌会出现明显的成熟状态,衰老的模样一样会被有阅历和有经验的男人一眼看穿。

而如果女人毫无恋爱经验和经历,也没有生过孩子,那么上了40岁,年龄上的衰老感虽然也会缓慢呈现出来,但比之前一种女人的情况会好很多。
事实上,无论是哪一种情况,40岁以上还没有结婚的女人,在这个社会中的身份都会比较尴尬。
在单位上,人们会对这一类女人指指戳戳,会怀疑她的个人性格是否有怪癖,疑心她是否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更有甚者会认为40岁以上还独居的女人性生活上不检点,经常与不同男人交往等等。
毫无疑问,这些无端揣测,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非常不厚道不公正的,但身处这个社会环境中,选择了这种独居而不像常人一样结婚生子模式生活的女人,如果本身事业上不出众不出彩压得住众口铄金的话,就必然得顶着这些非议,生活在众人的狐疑之下。
尽管当下社会环境较之以往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本质上并没有过多变化。
总而言之,独身女人在这个社会是不受待见的。有人会说董明珠也是独身,为什么没人讲她不正常?
董明珠的情况大众能够接受并不非议她反而赞许她,是因为她30岁丈夫就去世,自己独自带着儿子生活至今,其中克服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而且,中国社会中历来都有对孤儿寡母的同情与理解,因此,董明珠独身至今也无人去提及她为何不结婚,因为从母亲的角度来说,再婚无论如何对孩子都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相对于原本应该结婚,到了年龄却不结婚的大龄剩女来说,社会舆论的心态和评价就不那么友好友善了。
首先,舆论会认为一个女人到了40岁还不结婚,不是能不能结婚的问题,而是自己太过挑剔,错过人生最佳结婚与生育年龄的表现,极其不懂事的表现。
这种属于自身过失导致的被剩下,在心理上是无法被大众接纳、原谅和理解的。
其次,在社会公众的眼中,一个女人若非出于特殊情况,到了一定的年纪都应该步入婚姻,生儿育女。
毕竟,在中国社会环境下,一个女人事业上再如何成功,都比不过她婚姻幸福、获得丈夫疼爱,拥有健康的子女和幸福家庭生活所带来的社会学成功。
对于女人来说,人生最大的使命在于照顾家庭,生儿育女,为家庭和社会延续、养成后代,而不是像男人一样,在外打拼事业,跟男人去争夺江山社稷。
无论是身体条件还是头脑智慧条件,她都无法做到像男人那样,在事业上取得彻底而终结性的胜利与成功。哪怕是一个女人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从男性和全社会角度来说,如果她没有结婚生孩子,她都是浪费了身为女人的最宝贵资源。
回到“42岁大龄剩女的妥协:不挑了,只要有人娶我就行”这一表述来看,导致她剩下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年轻时候的晃荡和不懂事,不理性的挑剔,不切实际的拣选,使得某些女人错过了原本可以拥有的简单的人生幸福,进而陷入了年龄恐慌和价值贬损的地步。
这个时候,女人已经完全失去了挑选余地,成为了婚恋市场上被某些人宣之于口的“赔钱货”。而此时的赔钱货背后的潜台词是残酷而辛辣的:既没有姿色容貌,又不能孕育高质量的孩子,以后抚养孩子精力也很不够用。
没错,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与其年轻时东挑西拣,不如理性地思考自己到底要什么,不要什么,要么早早结婚生子,慢慢处理婚姻问题;要么投身于事业,干出一番名堂,让自己有存在价值。
而不是40+以后,再来徒然哀叹后悔:再也不挑剔了,只要有人娶我就行。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Weinstein, N., Przybylski, A. K., & Ryan, R. M. (2012). The index of autonomous functioning: Development of a scale of human autonomy.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6(4), 397-41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