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落榜”的老电影艺术家,他们与“22大”一样值得我们尊重

作者:庚红

作者简介:

庚红,男,60岁,北京市人,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

众所周知:六十年代初期,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倡议上,我们搞过一个新中国优秀电影演员的评选(二十二大),但这个评选形式比较特别,她是由各大电影厂选送、推荐,最后经有关领导及部门批准,而并非像百花奖那样完全由群众参与、投票,当然最后评出的都是非常优秀的,深受广大影迷喜爱的众望所归的艺术家。但也要看到,由于名额有限,能够入选的仅仅是我国优秀演员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挂一漏万”是肯定的。然而令所有的观众影迷未曾料及的是,这一评选的结果生命力极强,历经近六十年而不衰。直到现在,人们谈论最多的依然是这“二十二大”。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已经成为了一项“终身奖”,这也是包括百花奖、金鸡奖、华表奖等等在内及其他各类奖项(如中华影星、电影百年百星)都根本无法比拟的。

我们知道:大众电影百花奖自1962年诞生以来,虽经“左”的干扰及“文革”的影响曾中断了十余年之久,自1980年恢复至今,已经四十余年,有着许许多多的优秀表演艺术家、优秀中青年演员获此殊荣,然而若随便问某位观众影迷,他未必能说出几个,但若提到那60年代初的“二十二位新中国优秀电影演员”都有谁,估计都能如数家珍、倒背如流。

笔者认为:六十年前的那次评选之所以至今仍然“生命力顽强”,热度丝毫不减,除了当选的确实都是广大观众非常喜爱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代表中国电影界最高表演水准的这么一批演员外,外界、社会及媒体对此的大力宣传,确实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相比之下,于1995年纪念世界电影百年所评出的“中华影星”(126人)和2005年中国电影百年评出的“百星”等,有关部门的宣传则差的很远很远!笔者印象里,似乎都未见报,央视媒体(如新闻联播)好像也无专门报道,更无当年“二十二大明星”照片挂满各大影剧院的盛景,给人感觉像是一次非官方的民间“自发活动”。

客观的讲:一百多年以来,中国电影界涌现出的优秀演员是绝对不止这些“获奖者”的,更不可能就局限于那二十几人。由于各种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能够站在领奖台上的只能是少数人,而且可以毫不夸张的讲:有相当的一批优秀演员并不次于“上榜”的那些演员。

我们还是以那“新中国优秀演员”来说吧,前面已说过,现在许许多多的人都已把其视为电影界无与伦比的“最高荣誉”了,然而细数下来,你就会发现再列出二十多位同样优秀、丝毫不差的大明星是绝无任何问题的。

金焰

比如像当年的“电影皇帝”金焰,“电影皇后”胡蝶,拍摄影片最多的李丽华,被誉为与赵丹并驾齐驱的“南赵北金”的大艺术家金山,一身是戏,堪称中国最杰出的表演大师的石挥等等,也许有人会说这些人的艺术成就大多都是在建国以前,这评的是以新中国以后为主,如果真是这样,那能其相媲美的演员就更多了。

比如上影厂的优秀表演艺术家冯喆,建国前就己是红极一时的大明星,新中国建立后又成功转型,塑造了一系列优秀的银幕形象,比如《南征北战》中的高营长,《羊城暗哨》中的王炼,《铁道游击队》中的李正等,尤其是《南征北战》中那英俊潇洒、儒雅帅气的高营长被公认为我国银幕上塑造的最成功的基层指挥员。
同样,长影厂的优秀表演艺术家郭振清在五十年代初就已主演了三部影片,成为同期演员中的“佼佼者”!并当选为“最受观众喜爱的演员”之一。特别是他所塑造的《平原游击队》中的游击队长李向阳,更是被公认为我国银幕上最为成功的“抗日英雄”。别人不论,就他们二位,又有哪点比不上那些“上榜”的演员呢?

更为广大观众所熟知的是新中国银幕上曾出现过许多极富光彩的美女形象,虽说如今的那些靓女个个都颜值颇高,但相比之下观众更喜爱五、六十年代的刘三姐、阿诗玛、金花、二妹子等!因为她们的美是自然的美,纯洁的美,真正的美!而成功的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杨丽坤、黄婉秋、陶玉玲等,她们与那些“当选”的演员相比,恐怕是“只强不弱”吧。

还有饰演爆破英雄董存瑞的张良,堪称“军人专业户”的张勇手,饰演公安的“第一人”印质明,被称为银幕上的“我军第一首长”的陈戈,忠厚朴实、戏路极宽的梁音,被称为“鬼子王”的方化,最擅长饰演国民党军官的项堃等等,可以说不亚于那二十多位演员的绝对能列出长长的“一大串”。

如果说上面所列的人里,有不少还获得过一定的奖项外,那么还有相当一些老艺术家,由于某种原因,不要说获奖,甚至连主演的机会都很少获得过,这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优秀演员张莹老师,他一生出演影片有许多,而且每个角色都可以称之为经典!但遗憾的是像张莹这样极富特点的演员却很少出演过男一号,而且很早很早就离我们而去了。

而与张莹情形极为相似的是另一位姓张的演员即长影厂的优秀表演艺术家张巨光老师,相比之下张巨光的戏路更宽而且多才多艺(如声乐方面),一会儿是年轻小伙,一会儿又是年迈老人,一会儿是解放军首长,一会儿又去饰演敌特分子等……,同样,张巨光也没有获得过“男一号”的机会,而且按岁数算比张莹老师去世的更早。

像这样的“怀才不遇”的演员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笔者之所以举这些事例,就是想向大家说明:在我国电影百多年的历史上,有着数不清,成百上千甚至更多的优秀演员,“会演戏”的绝不仅仅是那二十几个人!所以观众、影迷们理应把视野放的更开些,应该把鲜花和掌声更多的献给那些没有“上榜”,但同样优秀同样杰出的老艺术家们!他们更应该受人尊敬和爱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