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遗嘱热”真相:当代年轻人的集体自救

——当代年轻人写照

就在五一期间,真正在过“劳动节”的小约突然收到了90后侄子传来的神秘微信链接,点开看竟然是份微信在线遗嘱,上面提到他的各种正版办公软件&会员将在他百年后赠送予我……

微信遗嘱操作页面示意|图源:@中华遗嘱库

侄子此举吓得小约以为发生了什么事,火速电话炸过去,那端一接起来却说:
“小姑,今天我买了份重疾险,再分别给重要的人写完遗嘱,终于敢去做体检了。”

//

4年立遗嘱人数翻6倍

第一批90后开始集体自救

小约本以为是侄子有什么难言之隐,听完电话才知道这在年轻人群体里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前段时间发布的《2020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80后90后人群立遗嘱4年已翻近6倍数!
同时,立遗嘱的人群正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中华遗嘱库“微信遗嘱”收到的近7万份遗嘱中,20-30岁的人群占比38.7%,18-20岁的人群占比27.4%。更有00后18岁立遗嘱之类的新闻占领热搜。
小约不禁感叹:总觉得90后还是孩子,然而第一批90后已经过了30岁,连00后都成年了。过去网友眼中不羁的“后浪”们,转身已经学会了肩扛责任与风险防范。
这届90后压力大已是公认事实。
每年过年,朋友圈都能看到各种立下的目标:要勇敢做自己,要旅游,要健身,要猫狗双全,要追寻热爱……
然而现实却是沉浸加班没出过周边二里地,健身卡开了就没去过,猫狗都限于手机云撸,眼中唯一的绿色风景是跟风投资的基金理财亏损额。自己亲手立下的flag,再亲手把它拆掉,顺带糊自己一脸,已是现代青年真实写照。
相信生日愿望先立个遗嘱的年轻人,只是真的怕了:
曾想仗剑走天涯,谁又在半路先坠了崖?
被去年疫情的乱拳打得措手不及还没缓过来,2021年还没过半年,却总能看到年轻人猝死、心梗之类的新闻挂在话题前排。

来源:丁香医生2020国民健康调查,N=47138

经过父母辈的辛苦积累,现在的年轻人大体上都不用太为温饱发愁,也不缺乏热爱的事,却依然被焦虑包围,到头来发现真正缺的,其实是一份为未来兜底的心安。
年轻,早已不能成为无视风险的借口。

//

怕拖累他人的年轻人
又找对保障了吗?

营销号每晚都会关心你飞得累不累,只有你会担心自己摔下去面目安不安详。
区别在于,你找来的人生降落伞包,是航天防火防盗级面料还是拼夕夕9.9包邮的布片盲盒
前方说的微信遗嘱现象可见端倪。据统计资料显示,90后及00后的遗嘱中涉及的财产种类,比起老一辈不要太丰富:
除了不动产、存款,比例极大的是网络社交账号、基金证券、保险单等,其中存款、证券基金等传统理财项目占比不小。

图源:@中华遗产库

那么问题来了,开年以来绿油油一片的基金现在还在亏损,炒币爆雷的满地疮痍至今未填平,货币贬值速度比房价涨幅还快,到时候对方继承的理财项目,确定不是韭菜大礼包?

不像小约,早就看破资本的迷障。

作为一个经历过生活鞭打的中年女子,小约早就为自己的退休之路布设好了重重保障,提防着消费主义陷阱,事事谨记未雨绸缪。

当侄子在电话中忍不住问我,为何看我好像总是岁月静好时,我反问他:为什么月薪过万却反而畏畏缩缩?
侄子叹气说我不懂生活的重压。
“有次我说宝贝我们养只金毛吧,女朋友问我银行卡里的余额足够送它进几次宠物医院?你和家人都有医保,你说宠物是我们的孩子,它有医保吗?”……
说到底,真正的兜底,从来不是一份遗嘱能解决的,而是认真规划,以更理智的态度来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让自己享受热爱的同时,也让未来更好。
相较于“不吉利”,这届年轻人更关心的是如何未雨绸缪、做好风险保障及合理规划自己的财产。按照自己的意愿有质量地活着,也希望按照自己的期许,有尊严地安排好身后事,这是这届年轻群体对人生的严肃哲思。
微信遗嘱火爆的现状,说明当代年轻人在社会高压夹击下“自救意识”的崛起,但同时这部分人群还缺乏风险防范的正确努力方向——将辛苦工作换来的储蓄大幅砸在风险未知的理财上,却忽视了保险才正是风险防范的强力措施只有2.67%的人主动购置了保险。
其实正是保险这个坚实的后盾,令你在人生的至暗时刻拥有镇定的底气,为最重要的人或自己留住一份稳稳的“后路,真正解决遗嘱所不能解决的人生规划漏洞。

“如今社会,

保险也许比老公更靠得住”

网友@依然

28岁,年薪15万元

重疾险花费6800元

一位90后网友心声|图源:@新世相

最后在这里,小约也有一些真心话给到:有投资理财规划非常好,但切忌盲目跟风。理财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需要理性避坑,因为人只能赚到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关于保险配置,可以优先考虑意外险、健康险和重疾险,越早配置越好。

一杯茶

一场心与心的融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