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有话说】聚酯产业链需要稳扎稳打|聚酯|产业链|产能|长丝

点击播放 GIF 0.0M
导语
聚酯产业链条上,靠油端产品(PX、MEG)高度依赖进口和大化工企业,下游贴近纺、服企业,又相对比较依赖出口,产业链上各自面对的核心问题各有不同,因此上下游较难协调一致。近年随着产能的不断提升,聚酯产业链格局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较为明显的是产业链调价步调越来越一致了,全产业链经营更加以稳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成为纺织、服装制造业大国。纺、服国内零售和出口总计超过3万亿人民币规模,其中,出口约3000亿美元,纺、服出口占到全球出口总额的30%以上,并且生产了全球70%的化学纤维,取得了骄人业绩,这其中聚酯产业链立下了头功。
截止2020年底我国PX产能已达2550万吨、PTA5700万吨、MEG1570万吨、涤纶长丝4300万吨、涤纶短纤840万吨,每年仍需进口超过千万吨的PX和MEG。2020年受疫情叠加新增产能释放影响,全产业链全年度处于低价位经营状态。2020年国际油价同比上年下跌30%,而PX则同比上年下跌36%、PTA下跌37%、聚酯切片31%、涤纶长丝30%、涤纶短纤26%。近油端产品跌幅比油价跌幅都高。
以月度均价看,聚酯产业链在本轮大宗商品涨价潮中表现得不温不火,随同国际油价自2020年11月开始稳步上行,持续了5个月。到4月国际油价开启宽幅震荡行情,聚酯产业链均价也步入了下行通道。综合判定,近期聚酯产业链价格基本跟随国际油价联动,难有独立行情,且产业链步调趋同,步入了稳扎稳打的稳步发展阶段。
一、产能产量不断释放,后续新增产能仍在跟进
2020年国内PX产能增加500万吨,产量也增加了500万吨,达1960万吨;PTA产能增加840万吨,产量增加480万吨,达4950万吨;MEG产能增加500万吨,产量增加130万吨,达876万吨;涤纶长丝产能增加260,产量增加300万吨,达3400万吨;涤纶短纤产能增加40万吨,产量增加70万吨,达700万吨。其中PTA产能增加最为迅猛,形成了一边是新增产能投放、一边是部分产能退出的局面,仅2021年一季度,又有新增产能投放,PTA产能再次超过6000万吨,有效产能约达6200万吨,后期列入计划的拟、在建项目则高达2700万吨。PX、MEG的产能跟进同样较多,卓创资讯统计,PX、MEG拟、在建项目合计分别为2000万吨和1000万吨,将完全替代进口。相比较而言,下游涤纶方面拟在建项目相对有限,合计约有300万吨左右。
二、产业链上游替代进口为主导,下游靠出口消耗增量
近年来,新增产能以近油端的PX、MEG、PTA为主。PX、MEG国内进口规模庞大,产能扩张主要目的是进口替代,因此主要面对进口的冲击;PTA的产能扩张主要来自于企业对规模效益的追求,最新的拟、在建装置规模已经高达300万吨,同时相对落后的产能将淘汰。国内PTA、聚酯、涤纶的产能已经过剩多年,倒逼全产业链以保现金流、稳定装置产出为主线开展生产经营。
2021年一季度,PX、PTA、MEG、聚酯切片国内产量同比增幅约15%左右,聚酯瓶片、涤纶长丝、涤纶短纤增约30%左右。相比而言产业链下游增量大于上游,为消耗中间体库存、降库提供了空间。其中出口起到了主导作用,卓创统计,聚酯瓶片出口占比已经高达34%、涤纶长丝占比9%、涤纶短纤为12%。通过进口替代和出口拉动,为产业链在大举扩张的情况下,良性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价格暴涨、暴跌已经没有了基础
聚酯产业链因有期货品种、存在部分时段供需不匹配、进口规模庞大等因素,容易受到资金的关注。以往期货、现货都存在暴涨、暴跌的行情,市场难以把握。去年10月开始,大宗化工商品有一轮较大的上涨行情,然后2021年春节后又有一波上涨行情,多数大宗化工产品到年底价格都恢复到了年初疫情爆发前的价格水平,春节后的价格则创了一个新高。但聚酯产业链价格恢复较为缓慢,直到春节行情爆发后产业链价格才基本恢复到2020年年初的水平,足足比其他产品慢了一拍。为消化新增产能、降低库存,产业链各个环节都非常谨慎地维护价格,产业链形成了良好的价格互动,促使价格较为稳固地提升,避免了大幅的起伏对产业链的影响。
产能集中投放、进口替代、出口平衡资源促使聚酯产业链价格逐步形成了良性互动,产业链上各环节需要默契配合才能使价格落地。经过此轮磨合,产业链从各自成本出发,在各个节点都能接受的情况下稳步调整价格将成为产业链发展的新常态。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