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时,不妨“识天地自然鸣佩,见乾坤最上文章”

明代洪应明《菜根谭》中,有一段妙语朗朗上口:“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章”。

文:王忠明(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全国工商联原副秘书长、中国造隐形冠军评委)

一口应承杨光,为本书作序,似是瞬间之决,却原来与《中外管理》交谊30年之久。受益良多,岂可有托辞?哲人有言:瞬间,即久远。

30年来,《中外管理》每月出刊,我不仅期期收阅,还多有供稿,撰写专栏年余。杂志社不时到湖南、安徽、山西等地组织各类活动,比如学术交流、专题调研、管理培训等,也多次应邀参加。尤其是一年一度在京举办的官产学恳谈会,几无缺席,且常被“命题”发言。一切始自2001年9月,我创办“中外名家系列讲座”,每月两次,赓续十年,其间曾特邀杂志社作为唯一媒体支持。岁岁月月,相携绵长。而该刊创始人杨老(沛霆)撰写并馈赠的《卷首千字文》等书,更至今珍存……

杨光相约时饱有谦词,称“这是在下积蓄了15年后的完整书稿。虽然做杂志已20载余,却是自己的第一本集子。着实见笑了”。然而,在我看来,这恰恰是杨光的严谨所在,精进所在,“高质量发展”之自律所在。杨光的文字是经得起读的,其撰写的卷首语等文章,不仅行云流水,而且妙语连珠,可以说篇篇耐读、耐品,因为他篇篇用心、用功。不仅立意、立论要站得住,为世事之烛照、时代之洞察,即使遣词造句,也十分考究,从不敷衍马虎。有时,主题有了,思路有了,或者初稿也写了,他会利用致辞等场合先抛出来一试深浅,听听反应,然后再做调整优化,或字斟句酌,臻于完善。因此,每每读其长短不等的卷首语等美文,我都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大画家黄永玉当年给戏剧家曹禺写信所云:“不饶自己、不饶点滴”。

按一般套路,卷首语多半是介绍性、推荐性的,或略有评点,即主要承担导读功能,其附着色彩很浓。但杨光所写,不乏“反常”,虽也顾及导读,却更在意卷首语本身的意象构成和审美价值。我感觉,他是绝不甘于让卷首语仅仅是整本刊物内容的附庸或附着物,而是极力追求其自身的独立生命的。常见很多刊物都沉溺于前者,而绝无后者之风采,故显得可有可无,亦鲜见其单独汇编成集。杨光则不!他另辟蹊径,在大体依循共性特征的同时,着意加强个性创作(个人特质)之力度,突出思想性、语言美及结构韵律感等,尽最大可能使之独立成篇。在体裁上,他似乎很享受有感而发的议论文、杂文(随笔、杂感)一类,或论人或议事,或辨史或识世,或针砭时弊或褒扬新进,或引经据典或鲜活例证……将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一揽笔下,侃侃而谈,津津乐道,大有尽兴之酣畅、尽情之自在,堪谓之“快意文章、快活人生”!

其实,读一读书中汇集的上百篇卷首语,其真其切、其精其美、其亲诚惠容、其一丝不苟……不仅能掂量出撰写卷首语在杨光心目中是一件多么郑重甚至隆重的事情,而且更可由此诠释或推断出在全国数百份管理类、财经类刊物中,《中外管理》何以能经久不衰、拥有忠诚度极高的粉丝级读者群。从精心写作每一篇卷首语,到精心采编、约写、刊发每期刊物中的每一篇稿件,杨光彻底贯彻了锐意进取精神、谦卑谨敬精神,以及“读者至上、质量至上”精神……他乐于追求真知,勇于反叛平庸,甘于埋头深耕,15年发奋不懈怠、不骄戾,神定气闲,心无旁鹜,将刊物办得越来越有个性(灵性),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有精气神,也越来越令人期待其大放光明,这是否正合了《道德经》高妙之思,即“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时下,人们好议“二代”,例如“官二代”“富二代”“红二代”“创二代”“贫二代”以及“艺二代”等等,或荣或辱,不一而足。那么,杨光亦子继父业,可冠何名?“媒二代”?“文二代”?30年前,杨老创办《中外管理》,筚路蓝缕,打桩立基15年,即放手交棒杨光。此后,刊物随杨光而青春焕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垂直攀登”,风生水起15年。“一刊、两代、三十年”——父子俩一脉相承,两相辉映,奇观美谈,当为媒体界绝无仅有!而杨光不负韶华,披坚执锐,“江山放眼量,风雨炼精神”,孜孜于此,又不止于此,亦当为杨老至欣至慰的!

明代洪应明《菜根谭》中,有一段妙语朗朗上口:“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章”。愿读者们都能喜欢杨光之文笔、文思与文采。读其书,就该是这样一种“识天地自然鸣佩”“见乾坤最上文章”的审美体验!

本文为王忠明会长为中外管理出品的《10年扛与变:谁将笑到最后?》(杨光著)所做序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