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爱他!
关心孩子的父母都加了……
大部分精神健康的父母,都会很自然的爱孩子。有很多父母甚至为了孩子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可是,面对父母们满满的爱,有些“熊孩子”并不买单。
前两天,江苏泰州一位8岁的小姑娘,亲自拨打了110,请求警察叔叔将她妈妈抓走。接到报警后,警察很重视,以为小女孩受到了母亲的虐待,立即上门查证。结果,小姑娘的理由让人哭笑不得,她与妈妈的矛盾是:都要放暑假了,妈妈还要逼着她写作业,不让她看电视。
小女孩说:“这么凶的妈妈,应该被警察叔叔抓走”。听孩子如此说,母亲也是一脸委屈:“现在的孩子真是难管。”(在那一刻,或许她的心也拔凉了……)
对于这则报警故事,你怎么看?是埋怨孩子不懂事,还是埋怨母亲教育不当?其实,我们可以先不评判这个事谁对谁错。
从教育结果看,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明显失败了。或许在生活中,母亲给了孩子很多的爱和照顾;在学习上,也要求孩子积极上进。但是,孩子明显没能明白母亲的用心,甚至她感受不到母亲的爱,才会让警察将母亲抓走。
或许有人会说,孩子还小,她不明白妈妈的做法也很正常,长大了,就好了,这样想也许太乐观了。6月初,一位18岁的少年,用他的生命与父母抗争,他说,他情商低,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这位少年叫小斯,是今年的高考生,高考完三天,他自杀身亡了。自杀前,小斯在QQ空间上写了2000多字的“遗言”。
“我就觉得他(指父亲)因为从小吃了很多苦,心理有点问题,脾气不好……小的时候,我有一次因为一直吵着要喝他带回来的花生牛奶,他当时心情不好,一巴掌把我鼻血都打出来了。有点什么事情就打,考98分都被骂,吃饭打嗝一巴掌打过来,夹菜姿势不对也一巴掌打过来,自己小时候生活不好非要对我要求严格。当然也可以说这是什么对我的爱啊,但抱歉,我情商低,感觉不到父母的爱……”
我相信,在成长过程中,小斯也可能努力说服过自己,告诉自己,父母的严格要求就是对他的爱。可是一直以来父母表现出来的霸道和强势,让小斯怀疑父母不爱他或者不够爱他。在他眼里,或许父母对他只有要求,而没有爱。
如果可以读到小斯父母的内心独白,我想他的父母或许会后悔万分,悲痛欲绝,为什么当初非得用严厉来武装自己的爱,为什么不能用更好的教育方法来表达爱,或者他们也无能为力,如果不用暴力殴打,他们不知道该怎样教育孩子。这大概也是很多家长(尤其是那些自己不曾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和爱的家长)现实的无奈。
在这两个案例中,不能说父母不爱孩子,但是父母爱孩子的方式,不是孩子愿意接受的。父母和孩子,站在各自的视角去思考,似乎都没有错。可是,如果从双方关系的角度去考虑,他们都没能给对方机会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接纳。
其实,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不仅是亲子关系,其他任何形式的关系比如夫妻关系,情侣关系,朋友关系,都需要双方多理解、多沟通,才能正常维系。
如果一位丈夫非常爱妻子,他希望妻子不要那么辛苦的在外打拼,只要在家照顾孩子,整理家务,每天等着他回家就是一个好妻子了,他以为不用让妻子工作就是对妻子最大的爱。可是妻子却不这么看,丈夫不让她工作,她会认为这是对她个人能力的低估,而且她觉得外出工作可以帮丈夫分担生活压力,这是她对丈夫最大的爱。
如果这对夫妻,都用他们自以为是的爱去深爱对方,或许他们最终的结局会分道扬镳。
爱他,就以他喜欢的方式。这样爱的付出,才能得到最大的回报。
但是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很多父母会认为,如果一直用他喜欢的方式去爱,是不是就变成了一种溺爱?
比如,孩子很喜欢看电视,家长依从了他,让他看电视,就是正确的爱了吗?当然不是。孩子爱看电视,家长就任其看电视,不是对孩子的爱。爱孩子,并不是说不能约束孩子,而是家长可以采用非暴力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明白,他不是什么都可以干,也不是什么都不能干,只要对他有意义的事情,父母会百分之百的赞同。
更好的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玩耍、一起阅读,多一些亲子活动,用这样的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将孩子的兴趣扩展的更加广泛一些,那么孩子也就不会只对电视念念不忘了。粗暴的拒绝是最简单的,但是效果也是最差的。
因此,溺爱和正确的爱是有区别的。溺爱只会让对方越变越坏;而正确的爱,则会让他越来越好。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的确需要无限的爱,来支持他的生命。
曾经有一个心理学家说,唯有温暖御严寒。只有储备了足够的温暖,我们才经得起严寒的侵袭。对心灵来说也是一样的,只有心灵得到了很多满足、温暖、幸福的滋养,它才能经得起挫折、严寒和伤害。对抗挫折的能力跟获得爱的多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