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十则
王永彬
(清代学者、宜山先生)
信是立身之本,恕乃接物之要。
第一则: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译文:教导晚辈要从幼年时开始,培养他们正直、阔大、光明磊落的气概;在平常生活中要时时反思自己的行为及思想,不能没有忧患意识和自我督促、砥砺的修养功夫。
第二则:与朋友交游,须将他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对圣贤言语,必要在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译文:与朋友往来交流,必须留心观察朋友的长处和优点,用心学习领会,才能得到益处。对于古圣先贤所说的话,一定要在平常生活中遵循去做,才算是真正体味到书中的言语。
第三则: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
译文:贫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只有节俭,来渡过难关;天性愚笨只要更加勤奋学习,还是可以弥补不足的。
第四则:稳当话,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无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译文:安稳妥当的言语,经常是既不吸引人也不令人惊奇的很平常的话,所以大多数人不愿听这样的话;安分守己,不希求过分要求的人,便是最愉快的人了,只可惜能够安分守己不苛求的人,也是很少的。
第五则: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
译文:处理事情要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人着想。想想是不是损人利己。读书却必须自己切实地用功,不能让别人代读。
第六则: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
译文:一个信字立身的根本,所以人不可没有信用;一个恕字,是与人交往最重要的品德,所以应该终身奉行。
第七则:人皆欲会说话,苏秦乃因会说而杀身;人皆欲多积财,石崇乃因多积财而丧命。
译文: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口才极佳,但是战国的苏秦就是因为口才太好,才会被齐大夫派人暗杀。人人都希望自己能积存很多财富,然而晋代的石崇就是因为财富太多,遭人嫉妒,才惹来杀身之祸。
第八则: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译文:教导幼儿应当严格,因为严格的态度可以消除孩子心中存在的浮躁心气;对待心思不正的人应采取尊重而谨慎的态度,因为尊重他的人格可以化解邪僻的心。
第九则:善谋生者,但令长幼内外,勤修恒业,而不必富其家;善处事者,但就是非可否,审定章程,而不必利于己。
译文:善于安排日常生活的人,只是使家中年纪无论大小,事情无分内外,每个人都能就其本分,有恒地将分内的事完成,这样做虽不一定能使家道大富,却能在稳定中成长。长于处理世事的人,只是就事情如何才能完成,在可行与不可行处加以判断,订立规则和程序,并不一定要对自己有利益才去做。
第十则: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生资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学业之美在德行,不仅文章。
译文:得到不该得的名声和利益,当初以为是幸运,终究会成为灾害;最难以忍耐的贫穷和困厄,若能咬紧牙关忍耐度过,最后一定会苦尽甘来。人的资质高低,在于对任何事是否尽心而有信用,并不在于善用机变与心思巧妙。读书读得好的人,也不仅在于文章美妙,而主要在于他的道德高尚,品行美好。
本文来源:《围炉夜话》,黄山书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