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古建筑(73)
本篇要目:
*******************************
1421.大象寺塔
宋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
1422.福严院塔
宋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
1423.敬德塔
宋 陕西省西安市户县
1424.万凤塔
宋 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
1425.延昌寺塔
宋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
1426.汉中东塔
南宋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
1427.韩城九郎庙
元 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
1428.鸿门寺塔
元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
1429.良马寺觉皇殿
元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
1430.庆善寺大佛殿
元 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
******************************
1421.大象寺塔
大象寺塔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东南杨家洼村,又称龙王庙塔、安阳塔,大象寺毁于抗日战争期间,现仅存塔。大象寺塔建于宋代,为密檐式砖塔,实心,平面呈方形,底边长4.6米,共十三层,残高28米。塔身向东北方向倾斜已超过5度。
塔建于宋代,为叠涩密檐式方形砖塔,第一层檐下普柏枋上设有斗拱,仿木结构,悬空出挑,有承重作用,为其它同类建筑中所罕见,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此塔又是一座回音塔,站在塔北的胡同里用两块瓦片轻轻敲击,便可清晰地听到“咯哇——咯哇——”类似青蛙的叫声,其它三面均无此现象。该塔向东北方倾斜,塔顶已偏离重力中心5度,但仍安然无恙,是名副其实的“斜塔”
塔内尖顶。
2013年3月5日,大象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422.福严院塔
福严院塔也称东村塔,宋代建筑,位于陕西富县北道德乡东村西南。为八面八角十一级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通高32.8米。塔底层正南辟有塔门。塔身从第2层至第7层正南辟有券门。
第7层以下收分较小,第8层以上收分较大。塔身各层以砖叠涩出檐,塔檐下用两青砖砌出平枋,每层的平枋上有5铺做出双抄的斗拱,再以素砖做出圆檐椽头及瓦等。
塔身各层并饰有砖雕假窗。塔顶以砖叠涩收分,塔刹已无存。塔身均用青砖磨沿对缝,以黄泥白灰加糯米汁砌筑而成。塔体中空,底层内径为6米。原有木楼梯和木楼板,可攀援而上,现已无存。此塔原为福严院标志塔,现寺院已毁,仅存塔。
2013年3月5日,福严院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423.敬德塔
敬德塔位于陕西省户县东南25公里紫阁岭沟内的宝林寺遗址,又称宝林寺塔,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毁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现仅存塔。塔为楼阁式砖塔,实心,平面呈方形,底边长2.8米,共七层,高17米。1988年在塔身第五层发现一石刻塔铭,证实现存塔为北宋元祐七年(1092年)所建。据明崇祯十六年《增补户县志》记载:宝林寺建于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敕建,尉迟敬德监修。清同治元年(1862年)宝林寺毁于兵燹,仅存宝塔一座。
现存敬德塔是北宋元祐七年(1092年)所建。敬德塔为七层楼阁式空心砖塔,平面呈方形,底层边长2.8米、通高15.83米。塔体宏伟挺拔,雕工精细,造型秀丽,装饰典雅。塔体全部磨砖对缝,用黄土、细沙加糯米汁浆砌筑。底层西有券拱塔门。第一层塔檐用八层砖叠涩出檐,檐下有两层菱角牙子。
每层塔檐上用砖砌出一个平台,台上每面再砌出三开间,正中一间均有一券门洞,两侧两间均用砖砌出平座栏杆(第六、七层无栏杆),两柱之间用菱形砖雕作装饰。塔顶为攒尖式,高1.42米。虽宝林寺已荡然无存,但塔仍巍然屹立于紫阁山之巅。
2013年3月5日,敬德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424.万凤塔
万凤塔位于洛川县土基乡富城村南二里左右。富城村是古鄜州城所在地,后普查地名为了简化,更名富城,所以又称万凤塔为富城古塔。
万凤塔系唐代建成,宋、明两代均有重修,因而留下各时代特点。万凤塔东五里处有富台一座。在此眺望,更觉万凤塔壮观。相传富台为宋代县令本纯右建造。有《富台》诗赞道:“两载低眉着小冠,一台高筑地平宽,向阳花木齐教放,天下无春似此间”。
万凤塔平面为八边八角,塔身系砖砌成,底边长3.2米,塔高40余米,分为十三层。塔正面门额上刻有“万凤塔”三字。塔身外每层均着唐宋门窗斗拱装饰。塔的用砖中,亦见有唐代手印砖。塔身处每层又造有小龛,内置各种石刻雕像。雕像多为佛像,但第三层小龛中,分别置有西游记中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一组雕像。万凤塔的建造形式与富县直罗柏山寺塔极为相似,其建造年代应也相同。
2013年3月5日,万凤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425.延昌寺塔
延昌寺塔为宋建古塔,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西南7-8公里处的延昌寺遗址内。得名于北魏孝文帝的女儿延昌公主,因其在该寺院修行并在此手塑万佛而得名。延昌寺曾存多间佛殿,但如今遗址仅存宋建古塔一座,因该塔建于延昌寺内,故名延昌寺塔。
延昌寺塔原为六面九级密檐式实心塔,高约20米,现塔顶损毁实为8层,各级均为殿檐式,上盖有双瓦,下砌椽头斗拱,2、3层砌饰有门、窗户,层间双排椽头出檐,檐下为五辅作双抄斗拱,双抄偷心造斗拱做补间。塔基北面砌有一洞门,二层以上实心,塔身整体向东倾斜。延昌寺原保存有《王扶梨造像碑》、《王木欣女造像碑》及《延昌寺宗派图》等造像碑,后都移至耀县碑林保管。
2013年3月5日,延昌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426.汉中东塔
汉中东塔,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东关净明寺内,是一座十一级,高五丈余,方形、实心的砖塔。它是汉中市名胜古迹之一,也是汉台区最早的古建筑。据《汉中府志》记载:“净明寺建于明代洪武八年(公元1360年),建寺时塔已存在,相传三国时西凉庞德曾在塔下养病”。
汉中东塔,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东关净明寺内,是一座十一级,高五丈余,方形、实心的砖塔。它是汉中市名胜古迹之一,也是汉台区最早的古建筑。据《汉中府志》记载:“净明寺建于明代洪武八年(公元1360年),建寺时塔已存在,相传三国时西凉庞德曾在塔下养病”。1953年修复时,在塔顶发现压角铁狮子一对,上携“庆元四年(南宋宁宗四年,公元1198年),洋州(洋县)城西街李子照谨舍”。这说明南宋时已有塔存在,建塔年代,尚需进一步考证。
汉中东塔的结构形式,基本和唐代砖塔的造形相仿,唐塔多为方形,造型厚重朴质;宋塔多六角形,体态玲珑秀丽。著名的西安雁塔,开封铁路,杭州六和塔,在建筑艺术上都具备了时代的特点和不同的风格,表现了我们劳动祖先的高度智慧和创造能力。“塔”是佛教建筑,又叫浮图(梵文译音),作为佛教徒藏经、供佛或纪念之用。这种形式的建筑随佛教传入中国。经过劳动人民在建筑技术上的改进,艺术形式有多方面的发展。今天,笔直高耸的东塔为人们喜爱,正是因为它反映了我们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2013年3月5日,汉中东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427.韩城九郎庙
九郎庙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境内,由于韩城是赵氏孤儿的发生地,韩城九郎庙是一庙多神三组古建筑群。
一组两殿居庙东北角大殿之东,祀关圣大帝、火神、财神,曰三圣殿,两殿均为单檐硬山顶,面阔各三间,当心间3.20米,次间3.00米,两殿之间以报亭式雨搭和短墙连接,使其两殿形成一个整体。
一组祀唐思邈孙真人,由前两殿和后砖拱正阳洞组成,居九郎庙之左,两殿前为单檐歇山顶,后为单檐硬山顶,两殿均为五架梁四椽袱,面阔各三间,前殿当心间3.60米,次间3.30米。正阳洞为砖拱卷棚顶,面阔6米,进深8.70米。斗拱铺作唯前殿为四铺作单抄。
一组祀奕应侯、诚信侯、忠智侯,即赵武、程婴、公孙杵臼。前两殿建于宋元丰间,两殿均为单檐硬山顶,无斗拱铺作,面阔各三间。其后大殿为元至大增建,单檐歇山顶,布甬瓦琉璃脊,七架梁六椽袱,殿内有前后两排内柱,各四根,分别对应第一、二缝,斗拱为五铺作双下昂,无补间铺作。面阔五间,通阔16米,进深9米。
当年的赵武为了报恩,死后与程婴、公孙杵臼埋在一起。至今他们的墓葬还在韩城市南卫东乡堡安村“龟鹤寨”内。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韩城,“晋卿赵文子墓、晋公孙义士杵臼墓、晋程义士婴墓(简称三义墓)”是这一历史故事见证地。这对教育后人,弘扬民族正气,启迪人们珍视祖国优秀文化传统有着深远意义。
2013年3月5日,韩城九郎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428.鸿门寺塔
鸿门寺塔建于元代泰定年间(1324—1328年)”,距今有八百余年的历史。如果记载属实,那么就是陕西境内唯一的元代佛塔,因为另有记载说塔修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响铃塔原名鸿门寺响铃塔,因建塔时塔上有风铃,风吹铃响,声传很远,故名响铃塔,不过现在塔上的铃铛早已无影无踪。响铃塔的整体色彩呈红褐色,与地面几乎要糅合为一体(被誉称为陕北的“铁塔”),塔共计十一层(传说是十二层),残高27米,塔体外观呈八边形,密檐阁式砖石塔,内部空心由木棒支撑,一到三层由石版砌成,四到十一层由红褐色的砖垒砌而成。塔身下部开有门洞,内室响铃塔壁画保留较为完整和精美,现存22身画像,壁画的人物背景都有一个光环,但光环大小不等,表现形式形态不一,壁画的主题主要表现的是罗汉礼佛的场景,可惜现在这些壁画的剥落现象十分严重。塔室内还供奉着一个“花轿”,好像犹太人的约柜。
响铃塔只是鸿门寺的组成部分,鸿门寺就位于塔身下的石崖底部,寺院现在保留着一处紧贴石崖的观音殿。从公路可以沿小路下到崖底,寺庙同时也是石窟寺,在塔下巨石的西面及西南面石壁上,凿有石窟六孔,里面的造像因常年风雨碱蚀已经不甚清晰。观音殿旁边有一处较大的洞窟,为了防止坍塌特地用两根木柱顶住石窟顶。石窟内墙面和顶部目前仅残存了些壁画,而南侧墙壁上还保留着革命年月的标语,和石窟内残留的壁画形成不同年代的历史记录。
2013年3月5日,鸿门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429.良马寺觉皇殿
良马寺觉皇殿位于洋县县城以西17公里处的谢村镇四红村(注:湑水镇在2010年撤乡并镇时已经撤销,现已合并到谢村镇)。其建于元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殿长18米,宽15米,高12米,面阔5间,
双层假昂斗拱,歇山顶,建筑精良,雕刻别致,是汉中地区唯一的一座元代建筑。
2013年3月5日,良马寺觉皇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430.庆善寺大佛殿
庆善寺大佛殿位于陕西渭南韩城市金城中街之东,俗称东寺。据《韩城县志·傅应奎纂》记载:“《明一统志》庆善寺在县治东南,唐贞观二年(628年)敕建,宋至和元年(1054年)重修,有仁宗赐额。”清康熙年间解元孙龙竹撰有《重修庆善寺大佛殿记》。大殿梁架题记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重修”字样。历经金、元、明、清各代修葺。庆善寺山门已移建于司马迁祠。
大佛殿是现存唯一的一座建筑。其形体恢宏高大,是韩城古建中最大的一座古建筑。布甬瓦琉璃脊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八椽袱。斗栱六铺作,双下昂重栱计心造,有补间铺作。殿内前后两排各四根粗大的金柱。其建筑已经完全失去了唐代的建筑风格。此殿建国前后很长一段时间用作会议礼堂。建国前被称为“中山堂”,曾为县参议所在地,解放后改称为“群众堂”。
1949年春,彭德怀将军来韩,在这里做过关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和解放战争形势的报告。后来庆善寺用作市招待所。1985年6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经韩城去山西,在这里就餐、休息。1986年在安居寨外东北发现了金大定十八年(1178年)庆善寺的僧群墓,出土了几具制作精美的陶棺椁和白釉描花瓷枕,藏于市博物馆。
2013年3月5日,庆善寺大佛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