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古玉的识别与鉴定收藏知识科普
历史政治背景是玉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商代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决定了商玉走向国家高度垄断的局面。商代总计约6个世纪,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除玉都以外各地玉器出土均不很突出。一方面全国其他制玉走向萎缩,另一方面在玉都大量集中。这反映了一个历史事实:商玉朝的玉器制造已走向了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垄断事业《周礼》中有玉器‘不恋于市”的明文规定。玉器不准买卖,不是垄断是什么?其实,这从夏商时代就开始了。如此高度的集中和垄断除国家政权而外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下面将对商代玉器大类的概要及选择部分典型玉器作出介绍。
殷商早期,玉器上的纹饰直线多、弧线少,粗线纹多、细线纹少,阴线纹多于阳线纹。中期以突起弦纹(双钩减地阳起线纹)为典型代表。殷墟后期减地阳起纹线的雕法较少。商代的线纹古朴刚劲、强直有力,俗称“折铁线” 。精细的阴线用砣具垂直琢出,线底有沟纹、曲线逐段连接而成,弧的外侧有毛痕。细阴线多为锐器的划痕。 “出齿” ,周边雕刻出复杂的齿牙为其另一特点。总之,商代玉工雕琢细腻、造型生动、边缘线条舒展流畅。
装饰玉是商代玉器中器型与数量最多的一类,其中动物欲饰品最多。商代龙纹特征明显,头部都有钝角,多躯体蟠曲。奉鸟使商族崇拜的图腾,做
商代玉器自有其场合需求,因此诸多作品皆需符合商代艺术的风格品味,同样的,西周也有属于自己的品味追求,而且和商代截然不同,造成彼此差异的主因不在于时代的精神,而在于使用的功能和场合有所差别,如前所言,西周的玉器主要是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是在重大仪典场合穿戴在身上的礼仪用器既然是身上佩戴的饰物,就不能制作如同商代的圆雕形制。因为这样不利于穿戴配挂,必须是片状的形式才能有效帖服在身颈胸腹上,因此,左右对称的玉璜在此时大量出现。
殷商古玉沁色的优劣是一个比较感性的话题,审美标准不同,认识也就不同:譬如和阗玉质好,可是受沁的可能性要低于岫玉;岫玉的硬度低于和阗玉,更易受沁,而且最 好的沁色往往就出现在岫玉器上。评判古玉沁色有个公认的标准:沁色贵在通透。这个标准实际上是对玉质的衡量,好的材质未必一定能形成好的沁色;而不好的材质一定不会出现好的沁色。我们看到一块殷商古玉上面的沁色非常漂亮,首先是材质的上乘,脂性、通透度都能恰到好处;其次是掩埋的时间,第三才是周围土壤元素成分的偶然巧合。如果玉器的质地石性很大,通透度很低,那么即使掩埋时间足够漫长、周围土壤的元素成分也很好,所形成的沁色也会是一块实实在在的色团,不会产生动人的诱惑力,收藏价值自然就会降低。殷商古玉收藏价值差别的根本,就在于玉质之间的差异。
商代 开始,随着青铜砣具的制作工艺提升,将玉璞块切制成片的方法分为用青铜圆砣具进行切、磨; 还有一种可能用青铜钢切制,在某些玉器上均有细密的锯齿痕。
在商代,玉石是一种极为珍贵的材料,因此,商代玉工在雕琢玉器的过程,但凡那些切割剩余的边边角角,都会被重新利用并巧妙地制作成新的玉饰。